我國是個多“天池”的國度,東西南北中,到處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下面讓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走進那如夢如幻的天池仙境。
“峰影映龍?zhí)丁薄L白山天池
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橫陳繞澗盤。
雪嶺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難觀。
——元·丘處機《詠天池》
觀景
吉林長白山天池是我國最高的火山湖,南北長約4.4千米,東西寬約3.37千米。水面面積約9.82平方千米,水面周長13.1千米,各項數(shù)據(jù)都超過天山天池。天池仿佛一塊凝固的碩大的藍寶石,湖水中斑斕的峰影仿佛印在水底,白云在水面上輕盈而緩慢地飄動?!堕L白山征存錄》中記載:“云霧演溟蒙,水鳴如鼓,故名龍?zhí)??!彼蕴斐赜纸小褒執(zhí)丁薄?/p>
“瑤池落人間”——天山天池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
穆王何事不重來?
——唐·李商隱《瑤池》
觀景
《西游記》里說天宮有座天池——瑤池,是西王母宴請周穆王的昆侖仙境。它就是我國最著名的天池,新疆天山博格達峰北側(cè)的天然湖泊。天池形狀呈半月形,平均水深25米,最深處達103米。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huán)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挺拔蒼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嶺,遮天蔽日。雄偉的博格達主峰突兀插云,峰頂?shù)姆e雪閃爍著銀光,與天池瓦藍的湖水相映成趣,構(gòu)成了高山與平湖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
“望天穿雙眼”
——天目山天池
壞壁摩娑少舊題,
高情應(yīng)怪賞音稀。
煙霞正自無今古,
云水從教遠是非。
丹井金龍藏洞府,
杞叢花犬蕩霞扉。
登臨未學(xué)神仙事,
老樹閑看獨鳥歸。
——宋·李師中《天目山》
觀景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臨安市境內(nèi),山體由東、西兩支山脈組成,東邊的叫“東天目山”,最高峰大仙頂,海拔1475米;西邊的叫“西天目山”,絕頂仙人頂,海拔1507米。兩山峰巔各有一池,都稱“天池”,左右相對,宛如巨目仰望藍天,天目山由此得名。天目山天池為火山池,池水清冽幽藍,水天一色。這里山高水秀,森林茂密,氣候宜人。四五月間,“天池”一帶“山青花欲燃”,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小果薔薇、繡球菊、繡線菊、紅樓花等五彩繽紛的花朵競相開放,香飄數(shù)里,漫游其中,大有“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之感。
“明珠投高原”——青海孟達天池
山徑清溪聽鳴蛙,
緣路爭聚看松樺。
紅遮綠攔禽鳥出,
異草奪目放奇葩。
萬山含黛神秘時,
樹草花洗秀巖下。
西雙版納小天池,
青海翡翠稱孟達。
——魯循《詠孟達天池》
觀景
孟達天池在青海省東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區(qū)內(nèi)有五條河溝,由南向北流入黃河,孟達天池就在其中的木場溝里。孟達天池是第四紀冰川消退后形成的堰塞湖。天池西側(cè)有兩道泉水入湖,為天池主要水源。孟達天池平均水深10米,蓄水200~300萬立方米,池水清澈碧澄,群峰倒影,隨波微動。湖中水鳥飛翔,魚兒舒然游動。
孟達天池比長白山天池、天山天池小得多,但它有自己的特點。孟達天池被十分茂密的森林團團包圍,從池邊到山頂,全被森林覆蓋。與天山天池、長白山天池一片藍色不同,孟達天池的水是綠色的,幾乎和四周森林的顏色相同。天池東部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天然大壩”,長200多米,高出水面50~70米,壩體為冰川退縮后形成的終磧堤。
孟達天池雖小,但仍居國內(nèi)三大天池之列,被稱為“青藏高原的璀璨明珠”。
“明潭日月現(xiàn)”——臺灣天池
太陽在這里流下一滴淚/月亮在這里流下一滴淚/供人們劃船/只有看見了慈恩塔/才知道我們不是游客/而是游子
——王理泉《日月潭》
觀景
日月潭是臺灣的“天池”,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全潭面積約7.93平方千米,湖周長約37千米,為臺灣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國少數(shù)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如月鉤,故而得名。日月潭的水源來自濁水溪上游,而濁水溪發(fā)源于合歡山,故日月潭的源頭為合歡山。
日月潭環(huán)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島浮現(xiàn),圓若明珠,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清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陳書游湖,也說是“但覺水環(huán)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來,日月潭就憑著這“萬山叢中,突現(xiàn)明潭”的奇景而成為寶島諸勝之冠,馳名于五湖四海。
日月潭的水,主要用于發(fā)電。由于它是國內(nèi)少見的活水庫,水庫的水每日透過臺電抽蓄發(fā)電循環(huán)使用,宛如活水,不但藻類植物不易滋生,水質(zhì)透明度也佳,故能繁殖肉質(zhì)鮮膩的曲腰魚、奇力魚與潭蝦,真是一座自然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