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朋哥哥
今天的人們都會在什么場合跳舞呢?有些人會在舞臺上表演節(jié)目時跳舞,有些人會在和好朋友聚會時跳舞,還有一些人會在鍛煉身體的時候跳舞。你看,每天早晨和傍晚總會有很多人一起跳廣場舞呢!那在五千年前,先民們是怎樣跳舞的呢?今天,我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找到了一件珍貴的文物,就讓它給你講講五千年前的舞蹈吧。
這件文物叫作舞蹈紋彩陶盆,它的發(fā)現(xiàn)還挺偶然的。那是1973年的秋天,考古工作者們正在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村發(fā)掘一座漢代墓葬,但是在清理墓道的時候,居然在旁邊發(fā)現(xiàn)了一座年代更久遠(yuǎn)的墓葬,這就是距今大約五千年的馬家窯文化的墓葬。在這座墓葬中不僅出土了一些陶器,還出土了穿孔的蚌殼、牛的骨頭等文物,當(dāng)然,最吸引大家目光的還是這件舞蹈紋彩陶盆。那它的特別之處在哪里呢?
其實,它看上去非常普通,又加上被放置在展廳角落的展柜里,所以常常會被參觀者忽略。這件陶盆的外面有一些作為裝飾的簡單線條,最精彩的部分在陶盆里面:周圍一圈平均分布著3組人物形象,每組由5個手拉著手的小人兒組成,這5個人的臉都朝向右邊,每個人頭上似乎還扎著一個小辮子,3組人物之間以平行的豎線和葉子形狀的花紋間隔開來。
很多人認(rèn)為,他們正在跳舞。跳的是什么舞呢?有人說,他們正在跳慶祝豐收的舞蹈;有人說,他們正在跳慶祝收獲獵物的舞蹈;還有人說,他們跳的應(yīng)該是和祭祀有關(guān)的舞蹈,或是為了獲得某種神秘的力量,或是為了紀(jì)念自己的祖先……不管是以上哪種說法,我們都從他們歡快的舞步當(dāng)中感受到了當(dāng)時熱烈的場面。
對了,我要告訴你一個小秘密:這5個人的胳膊是不一樣的,最左邊和最右邊那兩個人的胳膊被畫成了兩條線。這又是為什么呢?難道是因為他們一邊長了兩條胳膊嗎?有人是這樣解釋的:這是人們在跳舞的時候,手臂抬起來、放下去兩個動作的瞬間,先民是在用這種最簡單、最質(zhì)樸的方式表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的效果。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在3組人物的下面是3條繞著陶盆一圈的線條。假如陶盆里面裝上水,像不像一群先民正在圍繞著水塘跳舞呢?跳舞的時候,優(yōu)美的舞姿倒映在水中,人們一邊跳舞,一邊欣賞自己的身姿,那樣的景象是不是更加歡快呢?只可惜因為時間太過久遠(yuǎn),我們只能去猜測、去想象先民們的生活是怎樣的,還有很多問題也許我們永遠(yuǎn)都找不到答案了,比如,這些先民在跳舞的時候是用什么音樂伴奏的呢?他們的嘴里會不會哼唱一些歌曲呢?
其實,類似這樣的以舞蹈作為紋飾的陶盆在青海和甘肅也都有出土,只是數(shù)量并不多。在古老的原始社會,先民們就是用這樣簡單的方式記錄下了他們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