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
不過兼容性“太好”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那些已經(jīng)推出了半年到一年的500系列主板、在設計時顯然不可能預估到最新銳龍?zhí)幚砥鞯?00系列主板,是不是真的能承擔銳龍5000處理器,支持它們的一些特有技術呢?在搭配選購或升級的時候,肯定有很多用戶是很難放下心的。這種考慮當然沒錯,不過也要知道AMD、主板廠商在處理器、芯片組、主板設計時肯定也為向前、向后的兼容性留下了一定的空間,只要注意挑選,謹慎搭配,既能讓銳龍5000順暢穩(wěn)定運行,又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且盡量節(jié)約成本的選擇還是很多的。
作為最新一代的銳龍?zhí)幚砥?,銳龍5000的性能提升非常明顯,好在其中絕大部分的性能提升來自架構優(yōu)化而非頻率,所以在功耗、發(fā)熱量方面并沒有同步大幅提升,而是基本維持了銳龍3000時代的水平(圖1),因此對主板的供電、布局等并沒有過高的要求。
其實這種比較保守的處理器升級策略也是AM4平臺本身能延續(xù)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處理器針腳侑蟲點的變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滿足更大的供電需求,其中涉及數(shù)據(jù)傳輸?shù)尼樐_數(shù)量其實遠少于供電、頻率、信號屏蔽針腳(圖2)。如果對供電要求沒有明顯提升、頻率也變化不大的話,信號針腳完全可以做到盡量兼容,加上少量“預留”針腳的配合,就可以保持原有的AM4(1331針腳)接口不變。
此外銳龍5000內(nèi)置的I/O控制器變化也不大,比如PCIe版本與通道數(shù)量、DDR4內(nèi)存標準頻率等主要參數(shù)都沒有變化,這使得它對主板布局也沒有更多的要求。種種沒有變化的說法,是否說明它對主板的軟硬件設計完全沒有要求呢?當然也不是。
由于核心的改變,銳龍5000需要主板支持一些新的運行方式,例如CCD內(nèi)變成了8個核心一組;8個核心共享的緩存,也就是每個核心能訪問的緩存容量則倍增(圖3);一些編譯、輸出等模塊的變化;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圖4)、對更快速內(nèi)存的支持等等。而與之相應的軟件方面需求就是BIOS微代碼的變化,必須能夠識別、控制這些新的模塊和功能。在硬件方面,如果想要更好地發(fā)揮高端型號的性能,就需要主板能穩(wěn)定支持高于DDR4 3200的內(nèi)存等。
當然,從兼容性上看,銳龍5000的表現(xiàn)還是非常出色的,只要廠商愿意支持,將AM D提供的微代碼植入新版BIOS,目前的市售或仍在服役的主流AM4主板,包括其實并不適合目前已有型號的A520主板(圖5),都可以較好地支持銳龍5000。甚至連已經(jīng)瀕臨退市和淘汰的300系列主板,只要植入相應微代碼也可以支持銳龍5000處理器。
在兼容“門檻”并不高的情況下,我們的選擇就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來決定了,考慮到常見的需求,我們將選擇鎖定在更適合作為銳龍5000升級基礎的400系列主板和適合與銳龍5000配合新裝機的500系列主板。
·內(nèi)存插槽:4個
·M.2接口數(shù):PCIe 4.0×4+PCIe 2.0×4
·后置USB 3.2 Genl/Gen2:4個/2個
·板型:ATX
微星X470 GAMING PLUS MAX
盡管采用了上一代旗艦級芯片組,但微星X470 GAMING PLUS MAX的價格與配置類似的B450主板相差不大,而X470的某些參數(shù)也并不落伍,例如大量的高速USB接口,加上提供了最高4133MHz的內(nèi)存頻率、較為豪華的配置用料,以及微星MAX系列的大容量CMOS,使其可以更好的支持包括5900X甚至5950X在內(nèi)的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不過X470也帶有400系列主板的通病,即芯片組自身PCIe版本較低,造成第二條M.2固態(tài)硬盤接口的速度偏低。
技嘉B450M GAMING
·內(nèi)存插槽:2個
·M.2REIE:PCIe4.0×4
·后置USB 3.2 Gen1/Gen2:4個/0個
·板型:MATX
作為游戲優(yōu)化型號以及外形搶眼的個性化產(chǎn)品,技嘉B450MGAMlNG是一款實惠的選擇,在此基礎上升級使用銳龍5、銳龍7完全沒有問題。當然作為面向主流的產(chǎn)品,其配置要略低一些,如僅有兩個內(nèi)存插槽不便于內(nèi)存容量的擴展、缺少超高速USB接口等,更適合中端、主流用戶。
華擎B450 Gaming-ITX/ac
對于不追求高性能的迷你主機用戶,華擎B450 Gaming-ITX/ac的價格應該是非常巨大的優(yōu)勢,比目前可以找到的500系列ITX主板實惠得多,而基本能力則相差不大,配合TDP僅有65W的銳龍5 5600X,可以同時獲得冷靜和高性能。它在燈效、音頻(創(chuàng)新Sound Blaster Cinema 5)等方面完全可以媲美中高端產(chǎn)品,還配有802.11ac和藍牙4.2無線連接能力。這款產(chǎn)品的M.2固態(tài)硬盤接口位于背部,在安裝時對機箱有一定要求,特別是使用一些高端固態(tài)硬盤時,可能需要考慮散熱措施的安置方式。
·內(nèi)存插槽:2個
·M.2接口數(shù):PCIe4.0×4
·后置USB 3.2 Gen1/Gen2:2個/2個(1個Type-C)
·板型:ITX
技嘉B550M AORUS ELITE
·內(nèi)存插槽:4個
·M.2接口數(shù):PCIe 4.0×4+PCIe 3.0×2
·后置USB 3.2 Gen1/Gen2:4個/0個
·板型:MATX
作為主流銳龍5000處理器的搭檔,目前B550主板的部分型號價格也已經(jīng)相當不錯,例如技嘉B550M AORUS ELITE,其價位已經(jīng)與B450芯片組的類似產(chǎn)品相差無幾。ELITE是技嘉AORUS電竟主板中最為親民的型號,這款產(chǎn)品雖然沒有豪華的配置,但保留了基本的游戲優(yōu)化設計和必備配置,例如小板上的4個內(nèi)存和雙M.2接口、顯卡和M.2插槽加固設計、高品質(zhì)音頻、高壽命電阻等。
微星MAG B550M BAZOOKA
·內(nèi)存插槽:4個
·M.2接口數(shù):PCIe 4.0×4+PCIe 3.0×4
·后置USB 3.2 Gen1/Gen2:4個/0個
·板型:MATX
在微星面向主流用戶的“軍火庫”系列產(chǎn)品中,B550M BAZOOKA的價格相對較低,很適合資金不充裕,但又不想考慮早期芯片組的用戶。它的配置較高,能力比較全面,例如主M.2接口帶有標配散熱片、顯卡插槽進行了加固、可支持高達4400MHz的DDR4內(nèi)存等,只是兩個額外的輔助PCIe插槽都使用了PCIe×1規(guī)格,略顯小氣。
技嘉X570 GAMING X
·內(nèi)存插槽:4個
·M.2接口數(shù):PCIe4.0×4+PCIe 4.0×4
·后量USB 3.2 Gen1/Gen2:4個/0個
·板型:ATX
作為高端銳龍5000處理器最好的搭檔,X570主板的價格不是都高高在上,千元左右的產(chǎn)品也有一些。技嘉X570 GAMING X擁有強大的供電能力,完全可以配合銳龍9 5900X和5950X處理器。另外它還有雙高速M_2固態(tài)硬盤接口、加固型顯卡插槽和M.2接口、高保真音頻等配置,大尺寸板型則擁有更強的散熱、擴展能力。不過考慮到成本問題,它也有一些遺憾,例如USB接口的數(shù)量和標準不夠高等。
微星MPG X570 GAMING PLUS
·內(nèi)存插槽:4個
·M.2接口數(shù):PCIe 4.0×4+PCIe 4.0×4
·后置USB 3.2 Gen1/Gen2:4個/2個(1個Type-C)
·板型:ATX
當然,目前主流的X570主板價格仍在干元以上,它們的能力明顯高于600元~800元的B550主板及干元以下的實惠型X570主板。以略高于干元的微星MPG X570 GAMING PLUS為例,它的外形更加炫酷,更強力的主板芯片散熱器和強力的供電單元必不可少,更可支持4400MHz的DDR4內(nèi)存。這款主板還有一些特色設計,如SATA接口處略向內(nèi)凹的PCB板可以避免SATA線端口頂住某些機箱的主板安裝位側(cè)邊,獨立的M.2散熱片則可以用于兩個接口中的任意一個,大家在選用自帶散熱器的M.2固態(tài)硬盤或第三方散熱器時也不怕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