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哥斯拉
儒勒·凡爾納
標簽 | 用小說預言未來科技
作品 |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神秘島》
成就 | 科幻小說之父
·凡爾納的小說全世界譯本多達4751種(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016年統(tǒng)計),超過莎士比亞,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居世界第二。
·1863年,凡爾納完成小說《二十世紀的巴黎》,對拜金主義和科技的結合充滿憂慮,這本小說因太過消極被出版商封殺。小說里預言了摩天大樓、高鐵、計算機、傳真機,甚至互聯(lián)網(wǎng)的雛形。
·1902年,梁啟超在日本創(chuàng)辦《新小說》雜志,開始連載凡爾納的《海底旅行》(即《海底兩萬里》),并把它歸類為“科學小說”。次年,剛到日本的魯迅訂閱了《新小說》,開始翻譯《月界旅行》(即《從地球到月球》)?!疤诫U”是一個有魔力的詞,它指向勇敢,指向未知的世界。
19世紀中葉,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高歌猛進,電的發(fā)現(xiàn)與應用,讓人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強大。當想象力插上電氣時代的翅膀,有一個人率先飛了起來。
他叫儒勒·凡爾納。凡爾納憑借著知識、想象力、創(chuàng)作力,帶著全世界開啟了認識世界的探險之旅。凡爾納一生寫過上百部作品,絕大多數(shù)都是關于航行、飛行、漂流的冒險故事,他用一個個主人公的經(jīng)歷,帶著讀者環(huán)游地球、走進地心、潛入海底、到月球旅行、探索太陽系……
凡爾納童年時就十分向往遠方,他在《童年的回憶》里寫他年少時生活在港口邊,被貿(mào)易的繁忙景象和來往的航船深深吸引:“我在想象中攀著船桅的側支索,爬上桅樓,緊緊抱住桅冠!我是多么想從晃動著的搭在碼頭和船舷之間的跳板上走過去!”
父母對子女的未來往往都有自己的規(guī)劃。在律師父親的規(guī)劃里,凡爾納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后,便要回到家鄉(xiāng),繼承律師事務所。
然而在巴黎學習法律的凡爾納,卻狂熱地愛上了戲劇創(chuàng)作?!扒嗄暧肋h趨向反叛,愛好冒險,永遠如初度航海者,想割斷系岸的纜繩,扯起風帆,欣欣地投入無垠的懷抱。”父親的期望,到底無法約束一匹奔跑的野馬。
凡爾納在巴黎結識了已經(jīng)成名的大仲馬。和大仲馬合作劇本《折斷的麥稈》并成功上演,標志著凡爾納在文學界的初步成功。大仲馬鼓勵他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然而父親知道凡爾納選擇文學而拋棄法學后,非常生氣,他們在往來的書信里發(fā)生了激烈爭論,最終父親斷了他的生活補貼,凡爾納只能自行謀生。
這時,二月革命爆發(fā),凡爾納經(jīng)歷了愛情挫折、社會動蕩、偶像雨果流亡、有知遇之恩的大仲馬遠走他鄉(xiāng)等事,就連戲劇也沒落了……在現(xiàn)實的困境中,凡爾納開始重新拾起少年時的海洋夢想。他開始專心創(chuàng)作小說,用積累的科學知識和文學想象構建起一個個全新的世界。
或許你認為凡爾納一定去過很多地方,他確實去過一些地方,但那遠遠不足以支撐他豐富的文學創(chuàng)作。事實上他第一次出海航行,是跟隨好友依尼亞爾航海去蘇格蘭,那年他29歲。第一次見到芬格爾大巖洞時的震撼,在他心里掀起了澎湃巨浪,支撐著他后來寫下《地心游記》《綠光》等諸多作品。
凡爾納的筆一提起便停不下來?!陡裉m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在工業(yè)文明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充滿對未來、對未知的好奇,代表著一種可能性——人可以有多么強大的力量去打破那些謎團。其實,凡爾納的小說有著某種“套路”,將主人公置于某種特定場景,然后由他帶著讀者去歷險。但相似的結構下,凡爾納仍然能寫出不同的精彩,這便是他的偉大之處。
更偉大的是,他在科幻小說里,虛構了潛水艇、直升機、環(huán)球旅行、登月等,而這一切,后來都逐一實現(xiàn)。潛水艇發(fā)明者西蒙·萊克、實用無線電報通信創(chuàng)始人伽利爾摩·馬可尼等都把凡爾納當作自己一生事業(yè)的領路人,沒有凡爾納,他們的成就或許要晚很久才會出現(xiàn)。
人們習慣稱凡爾納為“科幻小說之父”,他去世時連德國政府也派遣大使前來致哀。法國政府在他的家鄉(xiāng)南特為他設立了博物館,還在不遠處的小島上,依據(jù)他小說里的想象世界建了一座機械島樂園。
凡爾納的小說最奇妙的地方在于,以創(chuàng)作時的技術條件根本不足以支撐主人公去完成那些瘋狂的探險,而書中非常多有關未來的描述后來都變成了現(xiàn)實。盡管現(xiàn)在仍然有很多無法實現(xiàn),但誰又能知道未來它們會不會變成現(xiàn)實呢?《地心游記》講述科學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帶著侄子阿克塞、向導漢恩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故事的誕生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科技的發(fā)展,以及殖民征服的欲望。人們渴望將自己的視野和腳步拓展得更為廣闊,而且當時科學界正在經(jīng)歷生物不變論和進化論的論爭,小說對地心世界生物的描繪,表明了凡爾納的看法——他相信進化論的科學理論。
我們腳下的臺階其實是通道壁上的鐘乳石。有些地方的熔巖布滿了細孔,這些細孔猶如圓圓的小燈泡:不透明的石英水晶夾雜著純凈的玻璃珠,像水晶燈一樣掛在穹頂,仿佛在我們的路上閃閃發(fā)光。人們會說這是守衛(wèi)通道的鬼神為了歡迎來自地面的客人,特意點亮了他們的宮殿。
點評:《地心游記》有科普,也有幻想?;鹕娇诟浇耐ǖ?,可以觀察到的石英水晶夾雜著純凈的玻璃珠,這是符合科學原理的。但凡爾納的筆觸并沒有過多地展開講科普,畢竟它只是故事的背景,而是用了比擬的手法,呈現(xiàn)了一片華美的畫面。
你要是愿意,可以把我頭上的穹頂稱為“天空”;它似乎是由巨大的云團構成的,這些變幻莫測的蒸汽一旦遇冷凝結,隨時都可能化為傾盆大雨。我原以為在這樣高的氣壓下,水不會產(chǎn)生蒸發(fā)現(xiàn)象,然而,由于某種不為我所知的物理原因,空中飄浮著大面積的水汽。不過當時“天氣很好”。電層在高高的云端造就了奇異的光線變化,下面的云朵則籠罩著濃重的陰影。強烈的光線時常會從兩片云彩之間穿過,一直照到我們身上。不過歸根結底,這不是太陽光,因為它不產(chǎn)生熱量。我有一種凄涼肅殺的感覺。我意識到在這云層的上面,不是星光燦爛的天空,而是把所有重量都壓在我身上的花崗巖穹頂,不管這個空間多么巨大,它也不夠星星——哪怕是最小的——在里面自由飛翔。
點評:幻想中的地下世界,環(huán)境是怎么樣的?凡爾納把地上世界的云層、大氣,搬到了地下。小說中的動物、植物、環(huán)境,都是如此。想象力就是把熟悉和陌生進行巧妙糅合。最后對空間的描述,用對比的手法告訴讀者,這里的“天空”是夾在兩層地面之間的世界。
“聽我說,”我用堅定的語氣對他說,“人世間所有的雄心壯志都有一個限度;我們不應該和無能為力的事情抗爭;我們的航海設備太差;光靠幾根拼湊起來的樹干、一條毯子船帆和一根木棒桅桿,我們是不可能頂著大風完成一千兩百多英里的航程的。我們無法駕駛木筏,我們只是風暴掌中的玩物,再渡一次海是不可能的,這樣做是瘋子的舉動!”
點評:經(jīng)歷了海上巨獸的打斗,無能為力、恐懼支配了“我們”。這時“我”近乎咆哮的感嘆,在傳遞著一種價值觀——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恐懼都是人的本能,但學會和自然和諧相處,這才是人必須要做的事。不管是散文還是小說,都或顯性、或隱性地在傳遞情感與價值觀。
《世界大戰(zhàn)》
威爾斯的小說多數(shù)站在了人類的弱小以及科技的威脅立場上?!妒澜绱髴?zhàn)》講述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兩種文明發(fā)生巨大的沖突、戰(zhàn)爭。1938年改編播放的廣播劇,讓不少聽眾以為真的發(fā)生外星人入侵,引起了巨大恐慌。
《銀河帝國》
銀河帝國衰微,戰(zhàn)爭在即??茖W家們在銀河邊緣的荒涼行星上建立了希望的燈塔——基地。然而野蠻的力量還是將矛頭對準了基地。整個故事架構龐大,虛構的世界講述的也是人性、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要素混合的“人類世界”。
《三體》
劉慈欣的《三體》,講述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和互相搏殺,尋求生存,以及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中的“黑暗森林法則”,何嘗不是現(xiàn)實世界的寫照??苹眯≌f,以科學加幻想,觀照的從來都是現(xiàn)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