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拴虎
摘要: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較,自主學習是一種新穎的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故此,本文從不同的層面出發(fā),分析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 ?自主學習 ? 策略
從理論上分析,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主人公地位,由教師進行輔導,引導學生自行探究、自行分析、自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能夠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基本思想,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但是怎樣將自主學習融入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歷史教師需要面對的課題,所以在新時期積極做好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意義重大。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從整體上看,現(xiàn)階段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仍然受到傳統(tǒng)因素的影響,問題與局限過多。第一,教師仍舊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沒有從本質上打破素質教育帶來的束縛,也沒有嚴格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久而久之,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習會失去興趣。第二,部分初中教師沒有給予準確的課堂定位。受到傳統(tǒng)因素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以升學率為主,特別是在中考壓力下,教師將重點放到考試成績上,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三,教師在課堂中沒有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也沒有給予學生完善的自主學習資料。如此一來,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效率過低。
二、新時期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1.依據(jù)情景教學,調動學生求知欲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對初中歷史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筆者認為,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xiàn)靜態(tài)歷史教學向動態(tài)歷史教學的轉變。除此之外,歷史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要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歷史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展現(xiàn)劉公島的圖片或視頻,然后告訴學生劉公島這張圖片見證了甲午中日戰(zhàn)爭。緊接著,教師要在圖文并茂的視頻背景下,引領學生走進今天的課堂教學,為學生播放電視劇《走向共和》的資料,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觀看過程中分析為什么日本要發(fā)動戰(zhàn)爭。此外,歷史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日本的地形圖、清政府的關鍵人物資料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這樣一來,教師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符合教學要求的情景,也能夠讓學生在視頻中快速進入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從社會制度和國情方面對日本、中國進行分析,以此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一定的推動性,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從自身出發(fā),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并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歷史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以故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視頻播放法等多種方式,將歷史課本內容融入學生的生活中,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歷史學習。另外,歷史學科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博大精深,所以教師需要針對性地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還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挖掘學生的潛能與興趣點。
(2)構建良好的師生情誼
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了自主能力培養(yǎng)的效率,在傳統(tǒng)模式下,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是課堂的主宰者,也是知識的掌握者,且教師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學生學習過于枯燥。久而久之,師生關系逐漸僵化,甚至部分學生會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這種情況不僅會降低教學效率,還會制約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對此,教師要緊跟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從自身做起,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基本知識。
(3)增強學生的獨立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之中,學生的知識來源包括三點,分別是教材資料、輔導書、教師授課,每一項內容都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但是學生要想提高學習成績,還要學會自主獨立的思考,尤其是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分析學習內容,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在課堂中積極表達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看法與觀點,并對知識來源提出疑問。換而言之,歷史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自信狀態(tài)。在學生發(fā)表觀點的時候,教師不能隨意打斷,也不能盲目批評,而要給予學生鼓勵與表揚,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探究,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歷史學習。
(4)加強框架拓展,引導合作探究
框架拓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較為清晰的學習思路。從內容上分析,初中歷史課程涵蓋的內容比較多,從古到今,且劃分了時間線與地域,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世界歷史。但是,因為知識量龐大,且初中生思維有限,對世界的認識不到位,經常會出現(xiàn)學了新的忘了舊的現(xiàn)象,并且對不同朝代、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之間的歷史容易混淆。為解決這個問題,歷史教師需要采取框架教學的形式,引導學生梳理歷史核心內容,由學生填充框架細節(jié),自己進行輔導。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基本的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完成細節(jié)的補充。
另外,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夠在無形中互活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順利解決自學問題。就目前而言,要想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采取多樣的方式,讓學生借助合力攻破學習難點。如“百家爭鳴局面”,該部分涉及的學派比較多,并且每一個學派都有自成體系的理論與主張,知識量比較大,如果讓學生一次性學完,學生很容易混淆。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小組成員扮演各個學派的核心人物,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闡述各自的理念與理論,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當然,歷史教師需要以旁觀者的身份介入學生探討,比如由教師扮演孔子,其他學生分別進行學派理念的講解。這樣一來,能夠形成感官上的刺激與交融,也讓學生對各家思想的印象更加深刻。實踐證明,初中生通過問題探討和角色扮演,能夠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教師的講解也會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
(5)應用提問式教學方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還能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歷史教材是基礎,也是載體,為了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采取多樣的措施,并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與思考。如在教學“鴉片戰(zhàn)爭”時,學生要從本質上認識到禁煙是勢在必行的一件事情,但是非常多的學生不明白禁煙為什么取不到成效。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問題讓學生一步一步了解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也是發(fā)掘學生潛能的重要舉措,教師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與分析,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此外,教師還要給予學生切實有效的評價,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歷史知識,提高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宜琳.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20(7).
[2]胡捷.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才智,2020(9).
[3]王建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分析[J].才智,2015(32).
[4]羅海亮.初中歷史課程中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探究[J].文學教育(中),2013(10).
[5]王琛.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基礎教育論壇,2020(34).
(作者單位:甘肅省正寧縣羅川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