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華
(宜興214221)
在中國這片古老而又深厚的土地上,曾發(fā)生過也正在發(fā)生著無數(shù)的奇跡,廣闊的疆域使得中國呈現(xiàn)出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而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也在其生活地域的影響與啟發(fā)下,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精致工藝品。關于器具的制作與使用,或許要追溯到遙遠的原始時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也開始多樣化,我們不再像祖先一樣僅僅為了使用需要而制作器具,更多地是出于審美需要,才有了今天種類繁多、造型多樣的工藝品。
大自然是我們?nèi)祟惡推渌鼊又参锕餐哪赣H,她無私地哺育著我們,為我們奉獻,同時我們也從她身上獲得有關美的認識。在明朝正德年間,一個小書童在看到大樹的樹瘤后突發(fā)奇想,將其紋路用于壺的制作中,小書童沒有想到,他偶然創(chuàng)造出來的壺樣竟在千年之后依然生機勃勃,不僅為中國人所喜愛,更是走向了世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紫砂壺,在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中,手工藝人與文人雅士們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將紫砂壺藝術推向高峰。
由小書童開創(chuàng)的借鑒自然制壺的形式也完美地流傳下來。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詩歌中豐富的意象能夠表達人們不同的情感與理想。于是在紫砂壺制作中,手工藝人一方面將自然界的植物與動物等外形特征融入到紫砂壺的造型設計上,并力求做到相似與傳神;另一方面,手工藝人所選的植物、動物必然包含著情感傾向,手工藝人也與詩人一般將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紫砂壺傳達出來,因此紫砂壺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形神兼?zhèn)涞乃囆g品,也正是因為這樣,紫砂壺不僅僅是日常生活和茶道活動中的一種器具,也不僅僅是收藏家們精致玻璃柜中的裝飾品,而更是一種富有內(nèi)涵的文化產(chǎn)品。
這一組紫砂“荷塘月色套組”(見圖1)在外形上宛如栩栩如生的荷花,在內(nèi)涵上將荷花的文化內(nèi)涵承接過來,再配以自然質樸的紫砂,別具一番風味?!昂商猎律捉M”整體呈淡雅的紅色,雖富于光澤但不至于耀眼,呈現(xiàn)出一種溫柔淡雅的氣息。壺身形狀仿造荷花而制成,壺腹突出,下部收緊,線條簡潔流暢、婀娜多姿。壺身上有荷花瓣圖樣的貼塑,似隨風拂動,栩栩如生;壺嘴為根莖狀,短小精悍、造型細致;壺蓋與壺身完美相接,凸起部分設計為蓮心狀,工藝精湛細膩,可見顆顆蓮子,足見手工藝人之心血;上有圓潤壺鈕一枚,恰似小小花苞生機盎然、可愛嬌媚;壺把手為蓮藕狀,細節(jié)清晰,既滿足使用手感,又體現(xiàn)出紫砂壺的整體特色。再配以荷葉狀大托盤與茶具,恰如水面上漂浮的荷花與荷葉,皎潔非常、美麗動人。此壺在外形設計上追求與荷花的形似,只有通過對荷花的反復仔細觀察,才能在制壺時將每一個細節(jié)都體現(xiàn)出來,才能將荷塘月色的美景完美重現(xiàn)。
圖1 荷塘月色套組
荷花不僅外形優(yōu)美,而且以其清新淡雅的氣質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在描寫荷花的諸多作品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便是北宋學者周敦頤的那首《愛蓮說》了,文章不僅將荷花美麗的外貌做了細致的描寫,更是贊嘆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荷花在人們心中具有高潔、清白、無邪、堅貞等一系列美好的品質,所以此組紫砂作品“荷塘月色”也是看中了荷花這一特點而將其作為靈感來源。這一花卉滿足了人們對于美好道德的向往,也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對于高尚品德的重視。作品不僅是泡茶的用具,在茶葉的氤氳香氣中仿佛真的置身于荷塘而遠離了喧囂,真正達到了純潔無暇和自然超脫的境界。
上個世紀,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將這一美景描繪出來,將我們帶到一個宛若仙境的至純至美的境界。紫砂壺雖有口但不會講話,然而它的姿態(tài)所展示出的便是手工藝人給予它的語言,它以一副沉靜的姿態(tài)訴說著那醇厚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
作品“荷塘月色”在外形上具有古典美,顯示出一種超脫于平靜的自然美,在內(nèi)涵上則意義深遠,這也說明了紫砂壺藝術強大的包容力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凝聚力。只有在這包容力與凝聚力之中,更多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品才能蓬勃發(fā)展,也將會在未來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