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高權
【摘要】教育教學事業(yè)在新課改要求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故事教學法對于任何一個受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是比較受歡迎的,能夠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歷史這門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往往較為枯燥、乏味,充分利用故事教學法能夠充分激發(fā)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對于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如何運用故事教學法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出有效的觀點和建議。
【關鍵詞】歷史故事;課堂教學;教學方式
故事教學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方式,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故事教學法的作用,導入歷史故事,對于教師而言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而且在課前應當做好充分的準確,塑造的歷史故事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進度,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適當導入歷史故事
課堂教學的開端與故事的導入都需要以充分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興趣為重要前提,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師可以直接以歷史故事開頭,導入歷史故事進行講解,學生往往對故事更加感興趣,通過故事的講解進一步引入教學知識點。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定的情緒,教師需要將其與教學知識點緊密結合,引導學生的正向思維,帶動起學生的思維和情緒,學生自然能夠全身心跟隨教師的講解思路展開學習和思考。其次,選擇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關鍵性人物導入歷史故事,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問:同學們對于秦始皇這一歷史人物有怎樣的印象?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聽過秦始皇,或在小說中,或在電視劇中,但對于秦始皇的全部豐功偉績、歷史故事等方面也許了解的不夠全面,尤其是歷史發(fā)展中的一些大的事件和時間線,學生在記憶過程中容易記混淆,過一段時間也可能會忘記。教師通過引入秦始皇這一歷史人物,結合課堂教學內(nèi)容導入特定的歷史故事,將故事與教學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引導學生思維和情緒不斷跟隨老師的講解速度。學生往往對故事記得比較清楚,通過故事教學法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通過特定的故事,學生對于特定的時間線和事件不容易記混淆[1]。
二、提出疑問,引發(fā)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
疑問與比較往往具有一定的反差性,相比于平淡的課堂教學來說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僅能夠引發(fā)思考,還能夠激發(fā)興趣。教師在講述歷史故事時可以適當提出一個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核心問題,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聽故事。通過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效果。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歷史人物對于推動歷史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是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核心問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并非是專業(yè)研究歷史人物的,受到小說、電視節(jié)目的影響較多,對于真實的歷史情況學生沒有過多的了解,給予學生一定的誤導,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教授更加貼近真實的歷史,因而歷史人物的評價就顯得很重要。例如,在學習漢武帝這一歷史人物時,教師在講述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可以提出疑問:漢武帝作為英雄人物屬于正面形象還是反面形象?學生往往有著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教師可以實行分組討論的方式,認為漢武帝屬于正面形象的學生可以組成小組共同搜集查找資料,記錄并整理有關漢武帝這一歷史人物的正面評價依據(jù),反之亦然。最后由兩組學生進行論證。在通過一定時間的論證交流之后,教師可以全面引入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點,教給學生,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需要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和評價,要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避免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和情緒感受來影響自身的判斷,學會尊重歷史。教師可以依據(jù)有關漢武帝的正面評價和反面評價各自講述相關的歷史故事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漢武帝的了解,促使學生不斷掌握漢武帝的相關事跡以及豐功偉績,對漢武帝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與認知,掌握更加貼近真實的歷史[2]。
三、做好教學總結與評價
在課堂教學快要結束時,學生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相應的回顧、總結和鞏固,形成全面的知識框架,加深知識點的記憶。同時還需要做好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的評價工作,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也需要對自己進行自評:是否充分掌握了相關知識點?還存在哪些不足?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學習問題,做好補充和鞏固工作。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對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表現(xiàn)以及學生的學習結果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包括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出的分析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溝通合作能力等,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給予鼓勵和關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
結語
歷史故事教學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導入歷史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保證歷史故事與教學內(nèi)容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不斷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娟.運用歷史故事 教好初中歷史[J].《東西南北:教育》,2018:46-46.
[2]羅江平.巧用歷史故事 教好初中歷史[J].《成功:中下》,2018:2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