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娟
[摘 要]以四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練習”一課為例,在教學中選用簡單素材,從低起點開始,讓每個學生都有數(shù)學思考的空間,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促進思維發(fā)展。
[關鍵詞]蘇教版;平行四邊形;梯形;教學素材;數(shù)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2-0029-02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我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練習”一課時,在兩次課堂教學中選用了不同的教學素材,收到了不同的教學效果。
【第一次課堂教學】
師:最近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你們還記得它們有哪些特征嗎?
生1: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作平行四邊形。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它對邊的垂線段,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是平行四邊形的底。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作梯形?;ハ嗥叫械囊唤M對邊分別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是梯形的腰……
師:你們會判斷以下圖形哪些是平行四邊形,哪些是梯形嗎?如果是平行四邊形,請你找到底和高,并量出它們的長度;如果是梯形,請你找到上底、下底和高,并量出它們的長度。(出示多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教師巡視學生完成情況)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找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以及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的?
生2:我先找到平行四邊形分別平行的兩組對邊,這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接著用尺子分別在兩組對邊之間畫垂線段,這就是它們對應的高。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互相平行,短一些的是上底,長一些的是下底,夾在兩底之間的垂線段就是梯形的高。
師(出示一個等腰梯形):這是什么圖形?(生:等腰梯形。)在這個梯形中畫一條高,把它分成兩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分法?
生3:可以把這個梯形分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直角梯形,或者兩個直角梯形。
【第二次課堂教學】
師(出示四個點):想象一下,把這四個點連接起來,會得到什么圖形?
生1:四邊形。
師:把它們放到方格圖里,你有辦法得到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生2:把右上角的點向右上方移動,因為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而且這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師:現(xiàn)在我們得到了平行四邊形,要讓它變成直角梯形,你有什么辦法?為什么這樣移動頂點?
生3:可以把左上角的點向左平移,讓它和左下角的點對齊;也可以把右上角的點向左平移,讓它和右下角的點對齊……
師:怎么移動平行四邊形的頂點,讓它變成等腰梯形?
生4:可以把右下角的點向右平移,直到左邊和右邊的腰長度相等。
師:如果把任意兩個點合并成一個點,會變成什么圖形?
生5:三角形。
師(出示平行四邊形):如果給平行四邊形只添加一條線,使得它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圖形,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先想一想,再動手畫一畫。
生6:可以斜著畫一條線連接,分成兩個三角形;也可以橫著畫一條線,分成兩個平行四邊形……
師:我們還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四個內(nèi)角和是360°,梯形的四個內(nèi)角和也是360°,那你們知道它們的外角和各是多少嗎?怎么驗證你的結論?
生7:平行四邊形的外角和是360°,梯形的外角和也是360°??梢杂昧拷瞧鞣謩e量出外角再求和。
【教學反思】
雖然這兩次課我都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練習”,都涉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題目,但是這兩次課我選用了不同的教學素材,充分利用每一個素材內(nèi)容,從整體把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把零散的知識點串聯(lián)成一個體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使他們實現(xiàn)從低結構到高思維的跨越。
一、選什么素材?——簡單素材給學生更多學習空間
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練習課,教師都要合理地選擇適合該年齡學生學習的數(shù)學情境素材,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思考。對于中高年級學生而言,應選擇一些具有思考性和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情境素材,讓他們在思考中體會數(shù)學的魅力。因此,我在課堂開始時先以四個點的移動導入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練習,通過這四個點的位置變化串聯(lián)起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接著讓學生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相同的圖形,這個素材簡單開放,不僅讓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空間,而且?guī)椭鷮W生復習了組合圖形的分與合的關系,讓學生在嘗試和比較中發(fā)現(xiàn)只要通過平行四邊形中心點的線段,都能把這個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圖形。
二、怎么用素材?——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本節(jié)課我采用課前研學的模式,課前讓學生獨立完成研學單,寫上自己的思考過程;課上先進行小組合作,再在全班交流中闡述自己的數(shù)學思考和疑問。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數(shù)學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也讓學生在聆聽中解決自己的數(shù)學疑問,同時還有利于教師了解全班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從而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大部分學生不懂的知識上,真正做到“學生會的不講,不會的多講”。
三、怎樣教?——低起點高思維有助思維建構
現(xiàn)實中,每個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起點并不相同,因此教師要選用簡單的學習素材,去激發(fā)學生復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欲望,讓他們都能走進每一道題目中。同時,題目的難度要逐級提升,在開放題中開拓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空間,發(fā)展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滿足學優(yōu)生學習“有營養(yǎng)的數(shù)學”,也讓學困生能掌握基礎的數(shù)學知識。當然,更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題,讓學生在頭腦中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留下深刻的、整體的、動態(tài)的印象,促進他們空間想象力的發(fā)展。
總之,數(shù)學教師要認真細致地研讀教材,牢牢把握知識的本質(zhì)和教學重難點,精挑細選教學素材,借助低門檻、高思維、有開放、有深度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溝通、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反思。
(責編 吳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