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林,馮紅莉
(1.扶風縣中心苗圃;2.扶風縣國有野河林場,陜西 扶風 722200)
元寶楓(Acertruncatum)為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喬木,也是我國特有植物,作為利用價值較高生態(tài)經濟型樹種廣泛應用于生態(tài)防護林、木本油料經濟林、風景園林等[1-2],也被列為國家儲備林建設和發(fā)展木本油料的重點樹種。近年來,元寶楓產業(yè)發(fā)展迅速,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開發(fā)的積極性高漲。各地通過多種方式創(chuàng)新產業(yè)模式、壯大發(fā)展規(guī)模,基本形成了企業(yè)帶動、基地示范、林農參與的發(fā)展格局,實現(xiàn)了綠色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突破,正逐步發(fā)展成為企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大地增綠的朝陽產業(yè)。為給寶雞市元寶楓規(guī)?;?、規(guī)范化栽植管理提供依據(jù),在實踐基礎上,我們總結了高標準示范園建設技術。
元寶楓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喜光等特點,黃河中下游各省均有分布。寶雞市除海拔較高、光熱資源較差的隴山、千山部分地段外,元寶楓皆可栽植,但高效經濟林應規(guī)劃布局在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水熱條件較好的千山南麓、渭河川地等區(qū)域。
元寶楓耐旱性強,選擇平坦地、背風向陽或半向陽具有排灌水條件和充足光照條件的緩坡地建園,不宜種植于低洼處。土壤以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和壤土為宜,禁止在易積水的土壤上建園;土壤的酸堿度應為中性,pH值6.5~7.0,土壤要求有機質含量高并含有豐富的磷酸鹽和鉀鹽。
建園時應提前整地,消滅雜草、蓄水保墑、改良土壤,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通氣、水分和營養(yǎng)條件。根據(jù)地形地勢選擇對地表植被破壞最小的整地方式[3],平坦地一般采用穴狀整地,減少動土面積;坡地宜采用水平梯田、反坡梯田或魚鱗坑整地,最大限度減少水土流失。坡度在10°以下,修筑寬5~10 m水平梯田;坡度在10°~25°之間的地塊,沿等高線修2~5 m寬,里低外高,高差30~40 cm的反坡梯田;坡度在25°以上園地,采用魚鱗坑整地。
選用經過選育的優(yōu)良品種,1 a生以上Ⅰ級苗或Ⅱ級苗,地徑≥0.4 cm,苗高≥40 cm,主根長度≥20 cm,5 cm以上側根≥5條。要求生長健壯、主干端直、根系發(fā)達、充分木質化,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
在春季和秋末冬初均可栽植,灌溉條件方便或土壤墑情較好時,最好在秋季即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栽植[4];灌溉不便而土壤較干旱時,宜選擇春季即土壤解凍后至苗木發(fā)芽前栽植。
根據(jù)建園區(qū)域條件、目的類型、苗齡大小而定,待林地郁閉后,逐步隔行或隔株稀疏,達到合適合理密度。
3.3.1 采果經濟林地 以采果為主的矮化密植林,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地段,株行距為3 m×4 m或4 m×5 m,栽植密度500~840株·hm-2;緩坡矮化密植林密度可適當加大,株行距可采取2 m×3 m或3 m×4 m,栽植密度840~1 660株·hm-2;喬化林地應降低密度,株行距可采取5~8 m×6~9 m,結合地形地勢而定。
3.3.2 用葉經濟林地 栽培密度可借鑒茶園栽培方式或高密度栽植。
(1)茶園式栽培
按照樹體修剪形狀可分為球形栽培和寬窄帶狀栽培。球形栽培:行距2~3 m,穴距2 m,每穴栽植4~6株成叢狀;寬窄帶狀栽培:株行距為1.0~1.5 m×1.5 m,兩行組成一組林帶,帶內三角栽植,帶間距2~3 m,再營建與之平行的另一組同樣林帶。
(2)高密度栽植
有單行栽植和寬窄行栽植兩種形式。單行式:株行距為1.5 m×2.0 m、2.0 m×2.0 m;寬窄行式:兩行一帶,帶距2 m,帶內行距1.5 m,株距1.0 m。
3.4.1 挖定植坑 較平坦地穴狀坑規(guī)格為80 cm×80 cm×60 cm,坡地魚鱗坑規(guī)格為60 cm×60 cm×50 cm,將表土30 cm以上的熟土與以下生土分開堆放。
3.4.2 苗木處理 根據(jù)苗木大小留適當高度定桿,并用泥土、蠟或愈合劑涂抹,減少傷流和水分蒸發(fā),剪除下部枝條。過長的根系剪去一部分,剪口要平滑,以利愈合發(fā)側根。
3.4.3 栽植方法 采取“三埋兩踩一提苗”法栽植,栽后苗木入土深度和原土印深相當,或比原土印深1~2 cm,不可過深過淺,過淺抗旱性差,過深影響發(fā)苗。栽植前在穴底部施基肥,最好選用腐熟好的有機肥與土混合均勻。
苗木萌芽后,應隨時檢查成活情況,死亡的苗木拔除,在春季或秋末冬初補栽。也可拔除后及時帶土球栽植,土球大小為苗木直徑的8~10倍為佳。
栽后要及時修盤、覆膜,樹盤內低外高,盤面平順,盤內無樹枝、無碎石等雜物,選取1.5 m的地膜進行樹盤或通行覆膜,保墑增溫,然后栽竹竿綁扶苗木,防止風吹、澆水苗木傾倒。
為發(fā)揮土地最大效益,初期可以間作,套種作物要求低桿、淺根、生長期短,如豆類、瓜類、菜類、薯類、中藥材類等。
4.4.1 松土除草 按“除早、除小、除了”原則,及時清除園內雜草。一般結合除草,在降雨或灌溉后,土壤板結時進行松土,松土深度以不傷苗木根系為原則。
4.4.2 施肥澆水 元寶楓喜肥。除施基肥外,初夏時可追施速效氮肥,促進植株恢復樹勢,加速其長枝長葉。秋末結合澆凍水,再施1次農家有機肥。第二年4月初追施1次速效氮肥,7月初追施1次磷鉀肥,秋末再施1次有機肥。從第三年起,每年只需于春天施用1次有機肥即可。
移栽時要澆好頭三水,此后每月澆1次透水,每次水后應及時松土保墑,夏季雨天應減少澆水或不澆水,還應及時排除樹盤內積水。秋末應澆足澆透封凍水。翌年早春及時澆好解凍水,4、5月是氣溫快速回升期,此期可每半個月澆1次透水,滿足植株生長所需水分,促進植株發(fā)根長葉。之后可每月澆1次透水,秋末按頭年方法澆好封凍水。第三年按第二年的方法澆水。從第四年起,應注意澆好解凍水和封凍水,其他時間可靠自然降水生長,但在特別干旱年份,需適當澆水。
4.4.3 修剪整形 不宜在冬季和早春修剪,若在冬季、早春修剪極易遭受風寒,而且剪口處會發(fā)生傷流,故最好在3月底、4月初樹木生長初期進行修剪,此時修剪傷流量少,傷口易于愈合,且不影響樹勢。直徑2 cm以上剪口涂抹凡士林油。樹形修剪應為自然開心形或疏散分層形。
4.4.4 樹干涂白 元寶楓不耐干熱和強烈暴曬,應進行樹干基部(高度60~80 cm)涂白,具有抗寒、防日灼、殺菌滅蟲等功效。苗木栽植后立即涂白,以后每年涂白兩次,分別在早春和落葉后進行。涂白劑可購買也可自制,自制方法:生石灰10份、石硫合劑2份、食鹽1份、油脂(動植物油均可)適量、黏土2份、水40份,攪拌均勻后即可。
4.5.1 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白粉病?;疾≈仓暌皶r除去有病組織,集中燒毀。褐斑病: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灑,每半月1次,連續(xù)2~3次。白粉病:可噴灑25%粉銹寧乳油1 500倍液,每半月1次,連續(xù)2~3次。
4.5.2 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有蟬、毛蚜、細蛾、天牛、木蠹蛾、吉丁蟲等。
防治蟬害,應及時減除并燒毀有卵枝條,及時人工捕殺成蟲,嚴重時噴灑48%了斯本乳油2 500倍液。防治毛蚜危害,應結合修剪,將棲居或蟲卵潛伏過的病枯枝徹底清除燒毀;初期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1.2%苦·煙乳油1 000倍液。防治細蛾危害,秋冬季清除園內外雜草,破壞越冬場所;可在植株葉片表面有線狀淺道時,噴灑1.8%愛福丁乳油2 000倍液。防治吉丁蟲危害,可利用燈光誘殺成蟲,也可在成蟲即將羽化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顆粒1 000倍液噴干,封殺即將出孔的成蟲,成蟲羽化期噴灑1.2%煙參堿乳油1 000倍液。防治天牛危害,可在成蟲期人工捕殺成蟲,用錘擊殺死蟲卵和幼蟲;用鐵絲將蘸有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的藥棉塞入新排糞蟲孔之中,毒扦插入孔口,并用泥土封口,殺死幼蟲;或噴施綠色威雷150倍液;嚴重的幼樹從基部鋸斷焚燒,讓伐樁重新萌生枝干。防治木蠹蛾危害,可在其成蟲期進行燈光和性誘劑誘殺,也可用413白僵蠶菌、斯氏線蟲等注干進行生物防治。
一年進行3次采摘,上午采摘,及時加工不堆積,分細嫩采、適中采和成熟采。細嫩采是在初春葉芽萌發(fā)或嫩梢有1~2片嫩葉時掐采,制作毛尖茶;適中采是在6月份葉片已經展開,從側芽上采摘細嫩夾葉;成熟采是待新梢成熟,葉片已經長大,在8月下旬采摘較大葉片。
采摘的芽、葉應及時清洗、晾曬,而后按照制茶工藝流程制作茶葉。
一般從10月底開始采收,至11月上中旬采收完畢。最好在11月上中旬采收,此時樹上葉片脫落,易于采集,種仁飽滿,種子中干物質及油脂積累量最佳。選擇在晴天、無風、露水干后,用細竹竿輕輕敲打或輕搖樹枝,切忌用粗物猛打亂擊果枝折斷枝梢,造成來年減產。
采集完的種子翅果,除去雜質,晾曬1~2 d,含水量在8%以下時,散熱后裝袋即可入庫貯藏,保持通風,同時要做好鼠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