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相
(山西潞安集團左權五里堠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晉中 032600)
山西潞安集團左權五里堠煤業(yè)有限公司2101膠帶順槽東為2101 工作面,西為未開采區(qū),南為2101 工作面切眼,北為下組煤集中回風、集中膠帶、集中輔助運輸下山。2101 膠帶順槽設計長度為1400 m,巷道掘進煤層為15#煤層,煤層平均厚度為6.17 m,巷道為矩形斷面,斷面規(guī)格寬×高=4.5 m×3.5 m。巷道沿15#煤層底板進行掘進,開口位置在下組煤集中回風下山內南幫,距下組煤消防材料庫84 m,距2101 工作面膠帶順槽23 m。2101 工作面膠帶順槽開口及聯(lián)巷采用炮掘,2101工作面膠帶順槽(向南掘進)采用機掘。截至目前巷道已掘進465 m。
根據地質探測發(fā)現,2101 膠帶順槽巷道東部37 m 處存在一條X4 陷落柱,陷落柱長軸長為61 m,短軸長為27 m,長軸與2101 膠帶順槽掘進方向成19°夾角布置,陷落柱與巷道最小垂直距離為18 m。受陷落柱影響,巷道掘進至450 m 處時巷道位于陷落柱側頂板出現局部破碎現象,隨著巷道不斷掘進,巷道掘進至462 m 處時頂板出現嚴重下沉現象,支護效果較差。
為了保證2101 膠帶順槽安全快速過X4 陷落柱應力區(qū),提出了“架棚”“密集錨桿(索)”“注漿+錨棚”三種支護方案[1-5]進行比選。
2101 膠帶順槽掘進過程中滯后工作面5.0 m 處開始架設密集矩形工字鋼棚+頂板金屬網,鋼棚架設間距為0.5 m。鋼棚配合頂板金屬網,可有效防止頂板受應力作用出現瞬間垮落、坍塌事故,但鋼棚支護屬于被動支護,鋼棚無法產生控制頂板變形、下沉的主動支撐應力,鋼棚支護隨頂板應力及下沉量加大所承受的圍巖擠應力也隨之增加,從而實現對圍巖變形、破碎、下沉現象進行被動控制作用。在鋼棚支護用于高應力圍巖時,隨著鋼棚本身載荷應力增加,自身變形量也隨之增加,而且大斷面、大應力環(huán)境加劇了鋼棚變形破壞速度,最終導致鋼棚易出現支護變形、斷裂現象。
密集錨桿(索)支護是巷道支護后對變形、破碎區(qū)域補打錨桿(索)進行加強支護。對于穩(wěn)定圍巖或新開巷道采用錨桿(索)支護時可有效阻止圍巖裂隙變形破壞,支護體在圍巖內產生組合梁(拱)作用并形成圍巖次生承載結構,從而充分發(fā)揮圍巖承載能力。由于2101 膠帶順槽在X4 陷落柱應力破壞作用下,頂板圍巖已產生破壞,巖體內部承載結構穩(wěn)定性降低或消失,巖體裂隙高度發(fā)育,若采用密集錨桿(索)支護時,桿體錨固后預緊時裂隙阻斷了預應力傳遞,易導致錨桿支護效果差,對頂板裂隙巖體失去約束作用,在應力作用下巖體從表面向深部產生嚴重裂隙擴容破壞,錨桿(索)支護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作用。
經上分析,前兩種方案不能有效對陷落柱影響區(qū)的圍巖進行有效支護,經研究決定采取“注漿+錨棚”支護方式,主要是對頂板裂隙巖體進行注漿,對破碎巖體進行重組,然后采用錨索鋼棚進行加強支護,從而起到提高頂板穩(wěn)定性的目的。
2.3.1 注漿加固
(1)注漿加固目的:通過對應力區(qū)巖體擴張裂隙高壓注入注漿材料,對裂隙帶進行充分填充、粘接,減少裂隙帶數量,降低裂隙擴張破壞作用,對破碎圍巖進行粘接重組,形成穩(wěn)定的連續(xù)體,從而提高頂板整體穩(wěn)定性。
(2)采用ZQS-65/2.5 防突鉆機對頂板施工一排斜角鉆孔,每排3 個,鉆孔深度為4.0 m,鉆孔間距為1.5 m,鉆孔與頂板夾角為60°,鉆孔排距為5.0 m。
(3)注漿鉆孔施工完后,在鉆孔內埋入注漿軟管,孔口處安裝一個封孔器,將注漿軟管與ZBYSB66/13-7.5型雙液注漿泵連接進行高壓注漿。
(4)注漿材料采用FSS 無機化學加固材料,該材料主要由A、B 兩種成分組成,凝固后生成高強度聚合體,具有粘接性強、流動性好等優(yōu)點。注漿施工過程中應合理控制注漿壓力,在1.0~1.5 MPa范圍內,注漿3 h 后方可繼續(xù)進行下一步掘進支護工作。
2.3.2 錨棚支護
(1)錨棚支護作用:主要采用鋼棚與錨桿(索)聯(lián)合對頂板進行支護。在頂板應力較小時,錨桿(索)支護對頂板圍巖變形、破碎進行有效控制;當頂板出現大應力變形時,鋼棚對圍巖產生被動支撐作用,控制和降低巖體裂隙擴張破壞,實現應力區(qū)圍巖主動、被動同步聯(lián)合支護的目的。
(2)鋼棚支護結構:每架鋼棚支護主要由梯形棚(可調角度)、三根恒阻錨索組成。梯形棚主要由頂梁、棚腿、底座組成,頂梁長度為4.2 m,寬度為0.15 m,頂梁上方均勻焊制三個錨索支護孔,孔間距為1.5 m,在頂梁端頭焊制兩個長度為0.3 m、寬度為0.08 mm 活動孔;恒阻錨索長度為6.0 m,直徑為21.8 mm。
(3)支護工藝:① 首先采用MT-130 型鉆機對巷道頂板施工一排錨索支護鉆孔,并對鉆孔錨注恒阻錨索;② 對錨索外露端安裝一根梯形棚頂梁,并采用鎖具進行預緊,頂梁在安裝時保證頂梁與巷道中心線垂直;③ 頂梁安裝后將兩根棚腿與頂梁活動孔對接,棚腿安裝后保證棚腿與頂梁成75°夾角,鋼棚架設排距為2.0 m,如圖1。
2.3.3 實際應用效果分析
2101 膠帶順槽從465 m 處開始對應力區(qū)頂板采取“注漿+錨棚”聯(lián)合支護,至2019 年3 月已完全過X4 陷落柱應力區(qū)。通過1 個月實際應用效果觀察發(fā)現,支護后0~9 d 范圍內由于頂板重新組合,頂板出現局部蠕動變形現象,頂板下沉量0.22 m,但是頂板在下沉過程中未出現斷裂破碎現象,仍然較為完整。在頂板下沉過程中錨索對頂板起到懸吊支撐作用,頂板下沉后鋼棚對頂板產生一個被動支撐作用力,阻止頂板進一步下沉,在9~22 d 頂板下沉量逐漸減小,在22 d 后頂板趨于穩(wěn)定。
針對2101 膠帶順槽應力區(qū)段頂板下沉、破碎現象,提出了“注漿+錨棚”聯(lián)合支護技術。采取聯(lián)合支護技術后有效提高了破碎頂板的穩(wěn)定性,控制了頂板變形量,保證了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