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宋代民族英雄,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之一。他力主抗金,盡忠報國,是南宋軍隊中難得的注重戰(zhàn)略謀劃的進攻型將領。他率領岳家軍與金軍浴血奮戰(zhàn),所向披靡。
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金朝軍隊進攻宋朝,岳飛揮師北伐,挺進中原,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到離開封只有45 里的朱仙鎮(zhèn)。面對英勇的岳家軍,金兵發(fā)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準備撤出開封。
當岳飛收復中原的戰(zhàn)斗進展順利之時,宋高宗卻決意求和,連發(fā)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岳飛看著一道道金牌,痛心疾首:“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
岳飛被迫班師來到杭州,即被奪去兵權,委以樞密副使的空銜。不久,他受到秦檜、張俊誣陷,被免去樞密副使職務,投入大理寺監(jiān)獄。
紹興十一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即1142年1月27日,岳飛被宋高宗下令殺害,時年39 歲。他臨終前留下絕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不僅是勇猛的戰(zhàn)將,還是很有才華的詩人。他酷愛讀書,書法也寫得好,深受中華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心理和人格特征。在岳飛身上,體現(xiàn)著軍人和詩人的雙重人格。他在戎馬倥傯中,寫了許多壯懷激烈的詩詞。這些詩詞,反映了他的理想追求、精神世界和人生經歷。
岳飛文武雙全,是把主要精力用于抗金的猛將、英年早逝的偉大詩人,有人稱他是被征戰(zhàn)耽擱的文學家。作為軍人,他是勇猛無敵的愛國將領,戰(zhàn)功卓著;作為詩人,他的詩詞雖留存不多,卻以愛國精神和激越豪放的藝術風格,對當時及后世都產生了較大影響,也成為研究岳飛的珍貴史料。
詩言志。岳飛的詩詞抒發(fā)了他的志向、抱負和情懷。紹興元年(1131年),岳飛率軍駐扎洪州(今江西南昌),寫有《題鄱陽龍居寺》,在生動描繪月夜龍居寺景物之后,想到已久旱不雨,祈禱龍能降雨,為民解憂,表達了關心民生疾苦的情懷:
巍石山前寺,林泉勝境幽。
紫金諸佛相,白雪老僧頭。
潭水寒生月,松風夜帶秋。
我來囑龍語,為雨濟民憂。
紹興二年(1132年) 七月,駐扎洪州的岳飛,奉命“彈壓強盜”,寫了《題翠巖寺》:
秋風江上駐王師,暫向云山躡翠微。
忠義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鎮(zhèn)邊圻。
山林嘯聚何勞取,沙漠群兇定破機。
行復三關迎二圣,金酋席卷盡擒歸。
翠巖寺在距南昌府治五十里的西山。岳飛寫這首詩時,要抗擊金兵,還要奉命與農民起義軍作戰(zhàn),而他夢寐以求的是打敗金兵,收復失地。他在詩中認為,“沙漠群兇”和“金酋”是最大敵人,“復三關,迎二圣”是當務之急。他詩中抒發(fā)的是抗金豪情,充滿強烈的愛國精神,展現(xiàn)了抗金英雄的豪邁氣概和風采。
紹興四年(1134年),抗金名將張浚任宰相兼都督諸路兵馬,在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召集岳飛等將領研究北伐之事。在張浚去前線督戰(zhàn)時,岳飛寫了《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地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馬蹀閼氏血,旗裊可汗頭。
歸來報名主,恢復舊神州。
這首詩顯示了岳飛的必勝信念和英雄氣概:軍中號令像疾風暴雷迅速傳遍全軍,軍隊的聲威震動大地每個角落。宋軍將長驅直入,收復河洛失地,攻打幽燕之地。戰(zhàn)馬踏著入侵之敵的血跡,旗桿上懸掛著敵方君主的頭顱。大軍得勝歸來,把好消息報告皇帝:收復了失地,神州得以統(tǒng)一。
岳飛寫的《題新淦蕭寺壁》,質樸無華,直抒胸臆,氣勢非凡:
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直節(jié)報君仇。
斬除元兇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蕭寺早已廢,故址在今江西省新干縣。詩的大意是,勃勃雄心,堂堂正氣,貫穿斗牛二宿,誓將一腔忠貞,以報君仇。但愿能斬除頑敵,迎還徽、欽二帝車駕,而不求登壇拜將封侯。
在岳飛的詩詞中,可以體會到他的愛國情懷和審美情趣。紹興五年(1135)二月,岳飛從池州入朝,途中寫了清新明快的《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池州即今安徽貴池,翠微亭在貴池南面齊山頂上。詩的大意是:多年征戰(zhàn)軍裝上布滿了塵土,騎馬來到山上翠微亭觀賞美景。好山好水還沒有欣賞夠,馬蹄聲聲已在催促我,趁月色快點趕回軍營。
岳飛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忙于軍務,雖然充滿對祖國秀美風光的依戀,但沒有更多時間留戀各地的好山好水。他渴望的是早日打敗金兵,恢復中原。
岳飛八次到京城杭州述職,寫有《歸赴行在過上竺寺偶題》,主題仍是抗金和恢復山河:“敵騎犯京闕,駐蹕大江南。一帝雙魂杳,孤臣百戰(zhàn)酣。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曇?;謴蜕胶尤眨柢|分亦甘。”
岳飛的抗金理想不被朝廷理解,經常受到投降派的阻撓掣肘,他常感到孤獨,甚至苦悶和不安。他在《小重山》詞中,述說夜深人靜時心中的郁悶、感傷和凄苦: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岳飛的《滿江紅》,氣勢磅礴,慷慨激昂,氣壯山河,是儒將詞的巔峰之作,成為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他在詞中抒發(fā)了為國殺敵立功的抱負情懷,表達了雪恥復仇、重整山河的豪情壯志,反映了南宋時期的一種社會情緒,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受到北宋亡國的強烈刺激和震撼,復仇、雪恥的情結伴隨著岳飛“靖唐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詞句,始終回蕩在南宋的上空,感染激勵著抗金志士和廣大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