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
【摘要】任何語言都有其存在的規(guī)則,英語也不例外,語法教學在語言的教學中必不可少。本文從多個角度談論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語法教學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127
在當前的英語考試模式下,題型有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聽力、寫作、改錯等等,這幾大部分考試題型都離不開語法,所以學好語法就相當于學好英語的敲門磚。
目前很多教師教授英語語法,都是采用機械操練法讓學生反復操練,教師一上課就在黑板上板書很多知識點,沒有任何的背景和鋪墊,這樣“填鴨式”的教學使得學生一頭霧水,學生很難記住知識點,也很難理解,即使記住了也會很快忘記,這樣反復的記憶和忘記,不但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枯燥乏味的課堂也會讓學生對英語喪失興趣,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以后再聽到關于英語的東西就會反感,這樣得不償失的教學方法應該避免采用。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課堂語法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東西。
第一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來教授語法。語言本身就是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如果在一定的語境中來學習語言效果最好,因此,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景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比如在講Travel journal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想想自己去過的地方或者是想去的地方,去到那個地方后最想先了解那個地方的什么,然后寫下自己了解到的東西,寫成一篇游記,并把一路上的見聞記錄下來,這樣的教學既符合學生學習的特點,也滿足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在教學語法的過程中,學生用自己的經(jīng)歷來造句,在一定的情境中練習句式,能夠使學生記得更牢,比如“I’m going to somewhere this summer vacation.”或者“I’ve been to somewhere last winter holiday.”如果讓很多學生都有機會站起來表達自己的經(jīng)歷,這樣既能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樣集多方面能力一起練習、一起提高的課堂,才是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最需要的課堂,而不是死氣沉沉的教師一個人的“獨唱”,教師在講臺上面講得大汗淋漓,學生在下面睡倒一片。
第二點,歌曲教學法。高中課程緊、任務重,平時其他學科給學生的壓力已經(jīng)非常大了,導致學生多少都會有一點厭學的情緒,而此時如果英語課堂能夠豐富有趣一點,那么肯定會得到很多學生的青睞,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好玩的特點,用影視或歌曲來輔助教學,比如在教職業(yè)的問法“What are you?”或“what’s your job?”時,需要用到很多的職業(yè)名稱,這時教師就可以放一首歌,里面的歌詞就提到很多有關于職業(yè)的單詞,在復習時采用這樣的方法,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鞏固所學單詞。還有,在教到虛擬語氣的時候,教師可以用Beyonce唱的一首歌
作為一堂課的引入,這樣的教學既起到引出主題的作用,還練習了學生的聽力,想必學生都會很感興趣。
第三點,故事法教學。新課改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不再以教師為主導。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只需要動動手中的筆,記下教師說的話,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一邊被灌輸知識一邊學習,但真正學到的知識卻很少,學了忘,忘了學,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很快就會磨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所以在學習語法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很重要。比如在教過去式的用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為主題寫一篇作文,然后講給大家聽,這樣一來,學生在講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時就一定會用到過去式,在講與聽的過程中,所有學生都鞏固了句式、用法,不但鞏固了語法的用法,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
第四點,結合漢語語法來學習英語語法。語言都具有共通性,通過一個自己熟悉的東西來學習新東西,學起來更輕松、有趣,但容易出現(xiàn)負遷移,所以教師要把握好這個度。
第五點,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感。學生在學習中如果信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打擊,那么一定學不好英語,所以在英語語法的學習中學習的內(nèi)容要有層次性和階段性,教師不要把所有的難點都集中在一起講,而且在課上和課后的練習鞏固中,都要把握好試題的難易程度,要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得到提高,得到進步。
第六點,進行對比訓練,歸納總結。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注意語法的導入,還要注意讓學生全方位學習語法。為了更好地吸收教師講的內(nèi)容,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很重要,學習語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各個擊破,逐個掌握,而且語法這種抽象的內(nèi)容,想要記得牢就需要反復地練習,不斷地加強記憶,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對比學習記憶。比如,在講到賓語補足語與雙賓語的用法差別區(qū)分時,可以來看兩個句子,He gives me a cake./He makes me a manager.這兩個句子中可以看出,第一個句子中“me”和“a cake”不是同一個事物,而在第二個句子中可以看出“me”和“a manager”雖然說法不同,但都指同一個人,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馬上就能區(qū)分開賓語補足語和雙賓語的區(qū)別。在學習單詞變化規(guī)則時,教師引導學生把相似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既省時又便于記憶。又如在學習動詞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變化規(guī)則時,把它與之前講過的可數(shù)名詞復數(shù)的變化規(guī)則進行歸納總結對比,很容易發(fā)現(xiàn)變化規(guī)則幾乎是一樣的。通過這種方法,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任務負擔,也能使學生學起來更輕松。
第七點,自然地進行語法教學。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試著將語法教學放到其他環(huán)節(jié)中去進行,以不那么刻意的教學方法來進一步增強語法教學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每次考試后安排時間對試卷進行講解,當講到閱讀理解部分的時候就開始側重于從語法知識的層面去進行講解,確保學生的語法知識學習變得更為自然。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語法是學好一門語言的關鍵,所以一定要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將語法教得更好,學生學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