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奕超
摘要:闡述了路基在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性及路基病害造成的嚴重后果,分析了幾種常見路基病害的形式及產生原因,并提出了從前期勘測到后期施工環(huán)節(jié)中防治路基病害的幾種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公路工程;路基;病害原因;防治措施
一、引言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線設計位置和一定技術要求修筑的作為鐵路和公路基礎的帶狀構造物,承受上方傳遞下來的荷載,并將荷載向下方地及進一步擴散與傳遞。路基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是保證路面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基本條件。然而,建造路基的材料,不論填或挖,主要是土石類散體材料,經常受到地質、水、降雨、氣候、地震等自然條件變化的侵襲和破壞[1],穩(wěn)定性差,容易產生各種形式的病害。這些病害最終會反饋到路面上來,使路面產生病害,導致行車的安全和舒適性降低,公路使用時間縮短,造成經濟上的浪費和損失,甚至危及行車安全。因此,應深入分析路基各種病害產生原因,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提升路基質量。
二、路基常見病害及原因分析
(一)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產生較大的沉落,造成路基沉陷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路基本身的壓縮沉降,另一種是天然地面承載力不足引起的沉陷。[1]。
路基本身壓縮沉降的主要原因:路基填料種類選擇不當、級配不合理及填筑流程不規(guī)范,土體壓實程度不夠,荷載過限,以及水流和氣溫因素的綜合影響;天然地面沉陷的主要原因:天然地面承載力不足,為軟土或土質比較柔軟,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等,在填筑前未按照規(guī)范進行清表、換填等處理或天然土體壓實程度不夠,而導致承載能力不足,從而出現了側面剪裂凸起、天然地面沉陷。
(二)邊坡病害
常見的邊坡病害有:崩塌和落石、滑坡、泥石流等。
1、崩塌和落石
崩塌是巖體驟然而猛烈地在陡峻地坡上崩離翻滾、跳躍而下的特殊現象;落石是指碎石在自重作用下掉落的現象,較剝落更強烈。
形成原因:路塹邊坡坡度較陡,巖石破碎和風化程度嚴重,在震動及流水的腐蝕和沖擊下,塊狀碎屑沿坡面滾動而下。
2、滑坡
滑坡是指在雨水、地震等因素作用下,坡體內部結構破壞,部分土體或巖體沿著內部的軟弱層,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3、泥石流
泥石流多發(fā)生于山區(qū),指在暴雨等自然災害作用下導致山體滑坡,并攜帶大量泥沙或碎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破壞力強的特征,一旦發(fā)生,往往會造成巨大損失。
三、路基的凍脹與翻漿
凍脹多發(fā)于季節(jié)性冰凍地區(qū),當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反復變化時,受負溫度梯度影響,路基內的水在毛細作用下積聚到上部凍結隆起,從而使路基隆起,并最終導致路面開裂;而到了春融時期,氣溫上升,路基表層土首先化凍,此時下部仍處于凍結狀態(tài),導致水分無法排出或下滲,這時在行車作用下泥漿就會沿路面裂逢冒出,形成翻漿。
四、路基病害防治措施
(一)提高勘察和設計的合理性
基于上述常見病害產生原因分析發(fā)現,路基病害的產生與地質條件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應格外重視前期地質勘察環(huán)節(jié)。著重對公路沿線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條件進行了全面勘測,以期更全方位的掌握公路沿線的地質地貌和自然環(huán)境,為后續(xù)的設計環(huán)節(jié)提供有力的支撐,提升工程設計的合理性。并且由于公路沿線情況復雜多變,存在設計與實際相沖突的情況,在實際施工環(huán)節(jié)中,應加強動態(tài)監(jiān)測,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施工方案,降低病害發(fā)生的可能性。
(二)強化公路路基施工質量
1.對原地面處理
道路施工前,對天然地面按規(guī)定做好清表工作,提前處理完畢路基范圍內的草叢、樹根、垃圾等雜物。清表過程中保證排水通暢,清表完畢后地表平整無雜質。
2.路堤填料選擇
為提高密實程度和穩(wěn)定性,在選用路堤填料的時候必須對其含水率和塑性指數做出嚴格規(guī)定,通常路堤填料可以采用礫石,但不能采用淤泥、凍土、含草皮土和帶有腐植質的土,塑性指數超過26的土則不能采用。
3.路基壓實
路基壓實過程中嚴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相關要求執(zhí)行,合理選擇壓實機具,嚴格控制填料含水率,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松鋪厚度及壓實流程。在正式壓實工作開展前,應在試驗路段進行試驗。
4.軟土地基加固
軟土地基加固有沉降處理和穩(wěn)定處理兩種。沉降處理分為加速固結沉降和減小總沉降量兩方面,前者可釆用加載預壓、豎向排水(砂井或芯板排水)等方法,后者則可釆用擠實砂樁、石灰(或水泥)樁、 換填好土等方法;穩(wěn)定處理可以釆用換填土、反壓護道、擠實砂樁、石灰(或水泥)樁等措施增加抗滑阻力[2]。
5.完善排水設施
排水設施的任務,就是攔截或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降低路基土體的含水率,保持路基干濕類型為干燥或中濕狀態(tài),提升路基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排水設施規(guī)劃應充分調查公路沿線地質、人文、自然等因素,統(tǒng)籌規(guī)劃,注重各種排水設施之間以及排水設施與當地既有農田水利設施、有利地形等之間的協調配合,同時也應注重環(huán)保,減少水土流失。
6.路基邊坡防護
路基邊坡防護是減少路基邊坡病害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邊坡防護方式主要分為“有生命的防護”與“無生命的防護”兩種形式。“有生命的防護”,也稱植物防護,主要采用種草、鋪草皮以及種樹的方式,通過利用植被的根部穩(wěn)固土體,并降低降雨時對邊坡表層的沖擊來實現防護邊坡的目的?!盁o生命的防護”,也稱工程防護,是指在邊坡表面采用砂漿抹面、噴漿及護面墻等方式來對邊坡進行防護[3]。
五、結語
路基是是公路工程的基礎,路基病害影響著公路整體質量。對于路基沉陷、邊坡病害水毀等各種形式的路基病害,應深入分析其成因并采取有力的措施進行防治,以改善現狀。同時,應嚴格規(guī)范路基施工的各個流程,提升路基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家磊, 肖紅. 基于公路路基路面的試驗檢測技術實施要點分析[J].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15, 38(4):2.
[2]毛志鵬. 淺談軟弱地基的處理技術[J]. 中國電子商務, 2013(9):1.
[3]袁玉卿. 路基路面工程[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