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課程結(jié)構(gòu)單一,除了學科課程外,活動課程類,實踐類課程往往有名無實;課程設置不能反映現(xiàn)代化建設對基礎教育的要求,尤其忽視本應該在基礎教育階段大力加強的能力培養(yǎng)。例如學生雖然學了4-5年的英語,卻仍然是“啞巴”、“聾子”,既提高內(nèi)不懂,也不會說出流利的英語;應試教育的驅(qū)使,教師以考試標準而教學生以應試而被動的學,在“題海戰(zhàn)術(shù)”、“分數(shù)第一”、“頻繁考試”、“死記硬背”等為特征的教學方式下,造成了學生不堪重負,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fā)揮。嚴重損害了青少年的心身健康,甚至影響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所以我們要打破以教師為中心,單向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徹底地變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的學習、獨立的思考。傳統(tǒng)的填灌式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方式的改進,阻礙了英語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上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
一、目前現(xiàn)狀分析。新課程改革的施行,要求我們廣大的英語教師切實轉(zhuǎn)變教育教學觀念。但長期以來,我們高中英語的教學目的只是為了學生在高考中能考出好成績,能有更多的畢業(yè)生考進好的大學,高考考什么老師教什么,我們老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zhuǎn)。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現(xiàn)在新的課程標準和高中英語新課改的提出 “以人為本”是“課標”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要相信學生自己能構(gòu)建知識,成為學生構(gòu)建知識的引路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應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著力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qū)W生提供寬敞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習策略分析。英語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使英語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它既包括學習者為了更好地完成某個學習活動或?qū)W習任務而采取的微觀策略,也包括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結(jié)果進行計劃、調(diào)控、評估等而采取的宏觀策略。因此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不但可以有效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和質(zhì)量,減輕學習負擔,減少學習困難,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終生應該“怎樣學”,培養(yǎng)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能獨立思考的學習者。老師的教學方針由傳授改為引導,使學生能在自己的引導下主動地、富于個性的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培養(yǎng)學生學會探究與合作學習。
三、教改探索。針對目前的現(xiàn)狀,本人在牛津高中英語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尤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并努力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1、激發(fā)自主能力,鼓勵創(chuàng)新精神
有效的高中英語教學應尊重高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與小學生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認知、個性、社會性都得到了更為充分的發(fā)展。他們具有強而敏感的自尊心,更為強烈的自主需要,較強的探究世界的動機,急于想得到成人和社會的認同。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充分證明:只有在如下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才會是真正有效的學習:感覺到別人在關(guān)心他們;對他們正在學習的內(nèi)容很好奇;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任務完成后得到適當?shù)姆答?看到了成功的機會;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zhàn)性;感覺到他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chuàng)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2、給予學生自學的機會
①課堂開課先給學生自學的機會。大凡上新課,都讓學生先自己接觸課文,嘗試著自己去閱讀,思考,練習,學懂幾多算幾多,不懂的記下來,待有機會再尋找解決的途徑。
②給學生尋求解決問題途徑的機會。學生學習遇到問題,我不急于去解答,講授,而是要求學生先自找門路尋求答案,力求獲得認識與理解。
③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學生可與同桌,可組成小組,可尋找中意的合作伙伴,共同就某個問題進行調(diào)商討,交流。
④給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經(jīng)過一定的學習活動后,老師就在適當?shù)臅r候安排全班交流,師生交流,學生可以針對某個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可以展示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收獲、學習創(chuàng)造成果。
⑤給學生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學習的機會。如課前3—5分鐘的學生英語演講活動,學生自編自演小品活動,課本劇表演活動,都可以成為課堂學習形式,給予適當安排。
3、指點學生自學方法。學生學習貴在得法。當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后,才會樂于自己去學習,敢于自己去摸索,勤于與他人合作,讓學生的學習有“法”可依,學得順利,學而有成。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逐步指點學生學會學習方法,慢慢樹立起他們自主學習的信心。
4、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
①課堂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若是對新內(nèi)容的學習,一般來說都要學生先自行學習,然后與同學合作交流,探究,或向老師提問,商討。在這期間,要做到認真,虛心,真誠,熱情,主動參與。若有表演活動,要大膽表現(xiàn),展示自我真的風采。
②課外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第一是要求學生人人都配備課外學習筆記本,定期檢查課外自學英語的記錄。記錄的內(nèi)容不一定是學到的英語知識,也可記下學習或運用英語的過程,學習或運用英語的感受。當然,檢查只是一種促進的手段,并不是為了追求其學習的效果,因為我們的學生在校住宿,作息時間安排緊,課外自學的時間并不多,但我要他們養(yǎng)成善于將學習延伸到課外的習慣,讓他們明白,課外的各個地方都可充當學習的場所,課外的各種因素都可充當學習的條件,應學會充分利用。第二是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同學大膽用英語對話,即使在會話時僅能混在漢語里說上幾個單詞,也應該堅持。
5、督促學生互教共學。我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許多學生除以聽課,記錄,自我讀書,做練習之外,很少與周邊同學有學習上的交往。這很可能跟過去老師長期包辦代替,又總是要求獨立完成作業(yè)有關(guān)。在我剛給學生安排課堂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們不知所措,你望我我望你。為了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我從給予學生討論題開始,“逼”著他們論起來,先從同桌交流做起,逐步擴大到周邊小組,再放開更大范圍。學生動起來以后,我就慢慢減少給題量,而引導學生自覺與周邊同學交流,不僅交流學習所得的認識,更要交流學習方法。同時,我要求學生與同學合作要真誠,樂于互相幫助,又要注意先行自己學習,再進行合作交流,不要懶得動腦,大小問題總是問人。
四、結(jié)束語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點是要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不只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的來源,也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教學不能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要相信學生自己能構(gòu)建知識,成為學生構(gòu)建知識的引路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應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著力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塑造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梳理學生的學習策略、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課堂現(xiàn)場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真正成長為學習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