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婦嬰醫(yī)院輔助生殖中心,遼寧省輔助生殖醫(yī)學重點實驗室(110011) 張 鑫 郭帥帥 劉麗英 程昭霞 孫 曉
【提 要】 目的 探討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壓力與抑郁癥狀關系,分析心理彈性在生育壓力與抑郁癥狀關系間的中介作用,為女性不孕癥患者制定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提供循證依據。方法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進行一般情況問卷、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生育問題調查量表和心理彈性量表調查。結果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心理彈性與社會壓力(r=-0.247)、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r=-0.279)、性壓力(r=-0.206)、夫妻關系(r=-0.201)、抑郁癥狀(r=-0.486)均呈負相關;抑郁癥狀與社會壓力(r=0.448)、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r=0.312)、性壓力(r=0.435)、夫妻關系(r=0.426)、父母角色的需要(r=0.202)均呈正相關(P<0.05);多元分層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心理彈性在社會壓力(β=0.130)、夫妻關系(β=0.144)、性壓力(β=0.143)和抑郁癥狀間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在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β=0.055)和抑郁癥狀間起完全中介作用(P>0.05),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解釋16%的變異量,結構方程模型進一步驗證了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結論 生育壓力與抑郁癥狀密切相關,心理彈性在生育壓力與抑郁癥狀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提高女性不孕癥患者心理彈性以緩解其生育壓力,進而減輕不孕女性的抑郁癥狀。
不孕癥已成為21世紀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被命名為世界第三大疾病[1],中國女性不孕癥的發(fā)生率高達25%[2]。女性不孕癥人群較一般人群更容易出現抑郁癥狀。研究發(fā)現,不孕癥引起的抑郁癥狀率與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不相上下[3]。生育壓力是影響不孕癥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國外學者Lakatos等人研究發(fā)現,生育壓力包涵的社會壓力、性壓力和夫妻關系等因素和不孕癥患者抑郁癥狀呈正相關[4]。心理彈性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系已被很多研究報道[5-6]。有研究顯示,抑郁、焦慮等均與心理彈性呈負相關[7]。本調查旨在了解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壓力與抑郁癥狀的關系,以及心理彈性在二者間的中介作用,為減輕不孕癥患者抑郁癥狀,實施有效護理干預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
本研究選取2019年6月-2019年10月在沈陽市婦嬰醫(yī)院生殖中心被診斷為不孕癥的女性為研究對象,采用方便抽樣方法,共發(fā)放調查問卷548份,回收有效問卷473份,有效回收率為86.3%。調查對象均愿意配合此項調查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2.方法
(1)人口學變量,包括研究對象的年齡、文化背景、收入、是否有孕史和病恥感等。(2)生育問題調查問卷(fertility problem inventory,FPI)[8],該量表測量因不孕帶來的壓力問題,共46個條目,包括社會壓力、夫妻關系、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性壓力和父母角色的需要。條目均采用Likert六級評分法,從1=“非常不同意”到6=“非常同意”。分數越高的患者,意味著生育壓力越大。該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數為0.885。(3)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9],該量表包含焦慮和抑郁兩個維度,本研究主要分析抑郁維度,共7個條目。條目均以Likert四級評分法為依據。分數越高,女性不孕癥患者的抑郁癥狀水平越高。該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數為0.607。(4)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共25個條目,包括堅韌性、力量性和樂觀性三個維度。條目均采用Likert五級評分法,0=“從來不”,4=“一直”。該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數為0.921。本研究對所有參加調查者進行嚴格的培訓,掌握統一的方法和技巧,并進行考核。不合格的問卷實行二次調查。剔除缺失度>10%的問卷。
3.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應用Pearson相關對抑郁癥狀、生育壓力和心理彈性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應用多元線性分層回歸模型檢驗心理彈性在生育壓力和抑郁癥狀關系中的中介作用。如果生育壓力的β值降低且P<0.05,表明心理彈性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如果β值降低且P>0.05,表明心理彈性起到完全中介作用[11]。應用AMOS 17.0軟件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對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做進一步檢驗。
1.女性不孕癥患者人口學特征對抑郁癥狀的影響(表1)。
表1 女性不孕癥患者人口學特征中抑郁癥狀的比較
*:P<0.05,**:P<0.01
2.女性不孕癥患者抑郁癥狀、生育壓力和心理彈性的得分情況 女性不孕癥患者社會壓力得分為(28.93±7.77)分,夫妻關系得分為(26.38±8.55)分,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得分為(26.83±7.04)分,父母角色的需要得分為(37.93±9.14)分,性壓力得分為(19.49±7.43)分,心理彈性得分為(59.99±13.92)分,抑郁癥狀得分為(5.98±3.19)分。
3.生育壓力、心理彈性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表2) 在473名女性不孕癥患者中,心理彈性與社會壓力、性壓力、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夫妻關系與抑郁癥狀均呈負相關(P<0.01),抑郁癥狀與社會壓力、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性壓力、夫妻關系、父母角色的需要均呈正相關(P<0.01)。
4.心理彈性在生育壓力與抑郁癥狀關系中的中介效應分析(表3) 多元分層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排除了月收入、病恥感兩個控制變量的影響后,社會壓力、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性壓力、夫妻關系對抑郁癥狀有影響,解釋的變異量為21.7%。心理彈性影響不孕癥女性的抑郁癥狀,在社會壓力、性壓力、夫妻關系的β值均降低且P<0.05,解釋的變異量為10.6%,表明心理彈性在社會壓力、性壓力、夫妻關系與抑郁癥狀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的β值降低且P>0.05,說明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抑郁癥狀起完全中介作用。
表2 生育壓力、心理彈性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P<0.01
表3 生育壓力、心理彈性與抑郁癥狀的分層回歸分析
*:P<0.05,**:P<0.01,***:P<0.001。
5.心理彈性中介作用檢驗 圖1為AMOS 建立的結構方程模型,生育壓力對女性不孕癥患者抑郁癥狀直接作用的路徑系數為0.03,生育壓力通過心理彈性對女性不孕癥患者抑郁癥狀直接作用的路徑系數為-0.3。模型擬合指數結果顯示,CMIN/df=2.341,GFI=0.894,AGFI=0.831,IFI=0.909,NFI=0.851,CFI=0.906,RMSEA=0.053,各擬合指數指標均在可接受范圍之內,表示模型擬合較好。
圖1 生育壓力、心理彈性、抑郁癥狀的擬合模型路徑系數圖
1.女性不孕癥患者生育壓力、心理彈性、抑郁癥狀現狀
本研究中,女性不孕癥患者的抑郁癥狀在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有無病恥感間有顯著差異。生育壓力包含的社會壓力、拒絕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性壓力、夫妻關系、父母角色的需要均與抑郁癥狀呈顯著正相關。社會壓力對女性不孕癥患者的影響最大,可能因為外界對不孕女性特定的社會關注,讓不孕女性極其敏感,她們認為不孕癥是個人隱私且傷自尊,不想被親人或朋友詢問,因此對于各種社交場合的聚會盡量選擇逃避[12],漸漸在與人交往中處于孤立狀態(tài),長期積攢下來的不良情緒得不到合理的宣泄與釋放,極易出現抑郁癥狀。另外,受中國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婦女已將傳宗接代視為婚后的一項重要任務,母親的角色是女性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孩子被視為家庭幸福的紐帶,沒有孩子的婚姻被認為是不完整的,無法生育會讓女性產生負面心理[13]。在不孕的影響下,性生活不再是夫妻間的親密方式,轉而成為生兒育女的工具,性壓力增大,性滿意度下降[14],更易使女性不孕癥患者產生抑郁等不良情緒。不孕作為嚴重的生活問題,使夫妻雙方精神壓力增大,夫妻關系緊張,夫妻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增加了不孕癥女性抑郁癥狀的發(fā)生率,卞亞輝等人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15]。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在經歷逆境、創(chuàng)傷或不同形式的慢性壓力時成功應對、積極適應的動態(tài)過程,能幫助個體從逆境、創(chuàng)傷中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16]。此次研究顯示,心理彈性在生育壓力與抑郁癥狀的關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也有報道稱心理彈性是臨床患者應對抑郁癥狀的積極心理因素[17]。因此,針對女性不孕癥患者,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提高個體心理彈性水平來降低因生育壓力產生的抑郁癥狀。
2.護理人員應圍繞提升心理彈性水平制定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
有研究表明,基于心理彈性模型的積極護理干預方案對老年膝骨關節(jié)炎病人的疼痛自我效能、情緒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均有積極影響[18]。心理彈性相關報道指出[19],對心理彈性起重要作用的保護因素包括兩個方面:內部保護因素(高度的自尊、積極的氣質、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和外部保護因素(家庭與社會的各方面支持)。提高心理彈性的關鍵在于,把握好個人品質、家庭支持及外部環(huán)境支持系統等資源之間的最佳匹配。
(1)提高女性不孕癥患者心理彈性內在保護因素措施
護理人員可以開展宣教課堂,為患者提供輔助生殖技術相關知識,通過互動交流,消除她們對輔助生殖技術的疑惑、誤區(qū)及擔心;開展心理咨詢和治療,對存在抑郁癥狀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糾正其傳統思想觀念,給予她們心理支持,教會患者通過合理途徑釋放自己的情緒,化解她們因不孕帶來的心理癥結,讓不孕癥患者在與他人交流中能夠提升自我認同感,增強自信心,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2)提高女性不孕癥患者心理彈性外在保護因素措施
保持與家庭成員的緊密聯系,護士應鼓勵不孕癥患者將自己的煩惱適度地與家人討論,在適當的機會下表達對低壓力家庭的期望。組織開展備孕瑜伽,要求夫妻共同參與,增進夫妻感情,鼓勵丈夫及家人增加對女性不孕癥患者的理解和關心,為她們營造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給予她們堅持治療的信心;幫助她們建立寬廣的人際網絡,在女性相關節(jié)日時組織護患活動,邀請輔助生殖助孕成功的患者分享經驗,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微信群、QQ群等,為正在助孕的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剖医M織健康綠色跑等有意義的公益活動,邀請助孕患者與臨床醫(yī)護人員共同參加,活動中包含幫助、合作、同情、關心等行為,拉近醫(yī)患、護患之間的距離,讓不孕女性體會不一樣的“就診模式”。
綜上所述,生育壓力對女性不孕癥患者的抑郁癥狀具有直接預測作用,心理彈性在生育壓力與抑郁癥狀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此研究從提升女性不孕癥患者心理彈性的角度出發(fā)制定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減輕生育壓力帶來的抑郁癥狀,最終達到改善不孕女性身心健康的目的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本研究具有不足之處,有關心理彈性的護理干預效果有待進行試驗對照評價。今后應將研究范圍延伸擴大,將此不足之處作為下一次研究的重點,進行更深入細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