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義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以及鑒賞美和欣賞美的能力,最終提升人格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而語文素材中的古詩詞是最能體現人物情感和特征的文體,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來提升學生的人格素養(yǎng)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而且古詩詞短小精悍,學習起來方便,所以我們必須提高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學習的關注度。但是縱觀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依舊可以發(fā)現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缺陷。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不足之處后,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1.016
在中國文學中,古詩詞是較為獨特的存在,它意境深遠,內涵深刻,發(fā)人深省。它在中國文壇獨樹一幟,富含著濃濃的人文哲學。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語文新課程改革也受此影響,逐漸趨于全球化,為確保中國本土文化對新生代學生的影響,進一步傳承與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必須提高對于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古詩詞學習的關注度。越來越多的家長與學者都意識到學生素質的發(fā)展離不開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
通過上文描述可以看出,有效的中國古詩詞教學可以促使學生的思想健康發(fā)展,不斷拓寬其眼界,使學生形成審美意識,引導學生擺脫虛無與輕浮,進一步領略古典文學的美妙之處,并為學生的穩(wěn)定發(fā)展做好十足的準備。
一、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缺陷
1.教學方式死板,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大多數教師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古詩文教學,課堂上通過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形式進行教學,接著教師將文中的生僻字歸納總結教給學生,學生作為被動的接受者存在,接著對詩詞中的歷史背景、刻畫的人物形象、故事走向進行深入分析。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僅僅缺乏創(chuàng)新性,也會影響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嚴重限制課堂的開展。
2.教師過于重視學生對古詩詞的背誦
當前的語文教學以及測試中,背誦是最終的考驗學生的方式,所以部分教師盲目追求學生的分數,進而嚴格要求學生的背誦古詩詞,而忽視對鑒賞技巧、人物感情的分析。導致學生無法提起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課堂中開小差,僅通過課后進行背誦獲得高分數,這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了不良影響。
3.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
現代文的研究依舊是眾多小學語文教師的主攻方向,而研究古詩文的教師較為罕見。所以在進行教學時,大多數教師依舊選擇分析文章后再講解給學生,這樣的備課方式,嚴重限制了古詩詞教學的順利開展,甚至對于地理位置偏僻的小學而言,因師資受限,導致眾多教師常常兼任多個學科的教學,這樣的教學缺乏一定的專業(yè)性。因此,倘若無法為學校的師資力量提供保障,那么也難以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研究
1.通過多媒體讓朗讀更有氣氛
在進行學生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是沿用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方式,這樣的方式便于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的意境,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古詩詞的相關故事。對于部分古詩詞創(chuàng)作者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寫下的詩詞,教師可以用微笑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心情,倘若古詩詞描述的意境較為凄涼,教師便很難把握這部分教學。因為多媒體音樂可以建立適宜的氛圍,因此這部分詩詞的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完成氛圍渲染。比如,筆者在向小學生講授《浣溪沙》時,輔以多種音樂搭配,將小橋流水的聲音,春雨打在屋檐上的聲音以及布谷鳥叫聲設定為閱讀前兩句的背景音樂,為學生渲染寧靜鄉(xiāng)村的氛圍。后面兩句的朗讀可以添加悲涼的背景音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老年時光流逝的凄苦。此次朗讀過程中,筆者借助背景音樂營造多種氛圍,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對這首詩詞的理解。
2.注重教學方法的藝術性
縱觀我國歷史,古詩詞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古詩詞中刻畫的情境大多美感十足,所以,我們必須在教學中轉變自身的教育方法,將古詩詞的美感借助我們的教育方式傳達給學生。比如:教師在講授《望廬山瀑布》這篇文章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對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進行刻畫,首先可以用飛流直下的視頻將廬山瀑布的宏偉形象展示給學生,其中尤為注意對“生紫煙”景象的展示。同時以這樣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景象?;诖舜谓虒W,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多種技術,充分展現了古詩詞中宏偉壯觀的景象,增加教學的藝術性。
3.改變功利意識,浸潤傳統(tǒng)文化
對于教師而言,考試是極為重要的部分,而考試是教師教學的導向,大多數的古詩詞教育只是為了迎合作業(yè)與考試的需求,完全改變了古詩詞教學的性質,與古詩詞教育的預期設想背道而馳。誠然,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大多距今較遠,刻畫的內容也是學生生活中無法接觸的,但古詩詞教學關鍵的部分就是“知人論世”,引導學生站在詩詞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在認識詩詞作者生平與當時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把握作者寫下這篇詩詞的心情。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的學習效果直接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質量。倘若教師一味地低估學生的理解能力,往往便不再進行深入教學。例如,教師在講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單純的講述往往無法讓學生理解該詩詞的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教師可以在課堂的結束后,向學生講述李白與孟浩然的結識與相關經歷:孟浩然在39歲的年紀結識了小他12歲的李白,兩者成為好友,該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孟浩然要前往揚州謀取功名,李白前來為他送行。他們那個時代,揚州是最為繁華的地方,常有人用“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這樣的句子描述揚州,孟浩然最終并未取得功名,但兩人自此一別,這一生便再也沒有的見面的機會。當教師講完這部分內容后,學生再讀這首詩時,對“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從中也能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詞背后的凄涼之感。
盡管學生可能無法立刻理解詩詞,但只要在其心中留下這樣悲傷故事的印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自然會對詩詞中的情緒有所掌握與理解。楊振寧先生曾提及:當我處于小學一年級階段時,父親已經將幾十首古詩詞教給我,并要求我背誦,盡管當初并不理解,但背誦對于小孩子而言是輕而易舉的。隨著時間的推演,我經歷了諸多人間的情緒與事物,更加體會到‘高處不勝寒’和‘鴻飛那復計東西’等名句的真正含義,也理解了‘真堪托死生’和‘猶恐相逢是夢中’帶給我們的心得體會。
現代小學古詩詞教學依舊復雜困難,正確的教師引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警醒著我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探索教學過程。重點開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多采用鼓勵式教學方式,在古典文學的熏陶下,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對于教師而言,必須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積極應對多種困難,推動古詩詞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華麗《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華夏教師》2020年第18期。
[2] 折小榮《淺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新課程》2019年第10期。
[3] 胡乃環(huán)《淺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年第10期。
[4] 張滿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新課程(綜合版)》2019年第10期。
[5] 付燕《淺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當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26期。
[6] 張睿《淺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試題與研究》2019年第25期。
[7] 魏云《淺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科幻畫報》2019年第7期。
[8] 茅玲玲《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探討》,《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年第7期。
[9] 李東寧《淺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第9期。
[10] 吳謙紅《淺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當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