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萍
(阿克蘇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疆 阿克蘇)
伴隨著我國科技與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當前群眾對醫(yī)療衛(wèi)生與疾控方面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疾控中心工作壓力也逐漸加大。這不但是對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挑戰(zhàn),同時也是對疾控中心工作質量的檢驗。在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中,都伴隨著一定的危險性,在與危險的生物標本進行接觸時,若未能按照相關規(guī)定做好自身防護,未能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guī)范進行操作,極易導致工作人員與傳染病標本進行接觸,從而對工作人員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加強對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有著極大的必要性。
在微生物實驗室中,由于工作人員每日需要與極其危險的病毒標本以及微生物標本進行接觸,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尤為重要。建立管理制度不但能夠滿足實驗室的日常管理需求,同時也能夠更好的保護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安全,減少工作人員受到標本感染的幾率,因此對微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相關的管理制度不止運用于微生物實驗室中,也能夠被廣泛的運用于其他實驗室中,加強對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提高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日常安全。
疾控機構安全管理的重點是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是進行安全管理制度實施的重中之重。加強對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能夠有效的減少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受到微生物標本危害的風險率。在當前的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中,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相關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從而確保工作人員的日常安全。
①進行不同區(qū)域的劃分,將實驗室劃分為污染區(qū)、半污染區(qū)以及清潔區(qū),同時需要對不同區(qū)域的工作人員、樣本進行嚴格控制,杜絕不同區(qū)域人員“隨意亂串”的情況發(fā)生,從而減少微生物感染率。
②建立培訓考核制度。在微生物實驗室進行工作的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按照培訓考核制度進行培訓,并對完成培訓的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嚴格遵守考核制度,對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員進行再培訓,直到考核通過為止才能進行上崗作業(yè)。此外,還需要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再培訓,再考核,杜絕考核未通過的人員上崗作業(yè),從而減少操作不規(guī)范而引起的危險發(fā)生。
③將送檢的樣本進行分類,分為污染樣本與未污染樣本,同時建立不同樣本的進入通道,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對實驗標本進行運送。此外,針對不同污染區(qū)域的廢棄物,設立相關廢物處理制度,嚴格按照制度對不同區(qū)域廢棄物進行處理。此外,設立獎懲制度,鼓勵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操作的工作人員,同時嚴厲處罰未按照規(guī)定進行作業(yè)的人員。
④為了加強對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管理,需要設立嚴格的監(jiān)督制度,做到對日常工作進行監(jiān)督,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反饋,對發(fā)生的緊急事件進行上報,加強對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完善對生物實驗室的檢查制度[1]。
對于不同的生物樣本,其感染方式也會有所偏差,因此在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防護時,需要根據(jù)微生物治病特點,對工作人員做好防護工作。而在實驗室的建設中,需要從結構、技術、施工、檢測等方面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實施,對于驗收合格的實驗室方可使用。同時,根據(jù)相關安全要求,需要做好各種生物安全措施。在對不同微生物進行安全防護的同時,還需要進行相應安全裝備的配備,完善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措施,杜絕細菌、病毒侵入。最后,生物實驗室還需要配備必要的紫外燈、消毒劑等日常消毒物品,定期對實驗室進行消毒與污染檢測,防止生物實驗室危險事件的發(fā)生[2]。
針對生物實驗室的日常工作流程,需要從以下方面對生物進行安全管理。
(1)對不同生物樣本的檢測流程需要設置嚴格的檢測流程制度,工作人員在日常對樣本的檢測中,需要嚴格按照檢測流程對樣本進行作業(yè),同時還需要設立相應的應急預案,以便對突發(fā)事件進行及時處理。同時設立獎懲制度,對嚴格按照制度進行作業(yè)的工作人員予以獎勵,對未能按照制度進行作業(yè)的工作人員進行處罰。
(2)進行生物實驗室工作的人員,必須定期進行體檢以及疫苗注射,從而確保每個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避免出現(xiàn)工作人員被感染的情況發(fā)生。若發(fā)現(xiàn)工作人員受到感染,需要立即對其進行緊急治療,并對工作人員工作的區(qū)域進行隔離消毒。
(3)在生物實驗室的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員在進入工作區(qū)域之前,需要按照規(guī)定嚴格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戴好一次性手套與其他規(guī)定的防護用具。同時禁止任何人員在工作場所將皮膚外露,禁止穿戴拖鞋、涼鞋以及會造成皮膚外露的鞋。
(4)工作人員進出實驗室,需要采用感應水龍頭并使用肥皂對雙手進行清洗,避免將外界污染物帶入實驗室,同時也避免將實驗室污染物帶入外界,減少外界與實驗室之間的相互影響。
(5)工作人員進行標本采集時,應當嚴格按照規(guī)定做好相應的生物防護工作,加強自身與被采集者的安全。在進行標本采集時,需要嚴格穿戴好規(guī)定的防護服,杜絕僥幸心理的出現(xiàn)而造成嚴重后果。完成標本采集后,需要對其進行完全密封,并減少與標本的接觸次數(shù),從而降低受到感染的風險[3]。
對于微生物實驗室的消毒管理,需要遵守相應的制度管理要求,確保清潔與消毒效果。
(1)工作人員在對生物實驗室消毒清潔時,需要建立安全防護意識,杜絕僥幸心理的出現(xiàn),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對實驗室進行徹底的清潔與消毒。
(2)在進行消毒過程中,對于不同物品的表面進行消毒的方式與執(zhí)行標準也有所區(qū)別,因此,在進行微生物實驗室消毒工作時,可采用紫外線或采用臭氧的方式對微生物實驗室以及室內(nèi)空氣進行消毒。在對物品進行消毒時,需要采用不留死角的方式對其進行徹底消毒,避免出現(xiàn)消毒不到位的情況發(fā)生。
(3)若是在進行微生物實驗室消毒工作中出現(xiàn)任何意外,包括銳器劃傷、標本污染體表或血液時,需要立刻停止工作,并以最快速度采用肥皂對其進行清洗,隨后采用大量流動清水對傷口進行沖洗,并對局部傷口進行擠壓,確保鮮血流出后再次對傷口進行清洗,并完成傷口消毒,避免發(fā)生受到感染的危險;此外,在進行傷口處理時,盡量采用一次性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一次性醫(yī)療器械,并確保器械質量,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4]。
(4)在生物實驗室中,應當大量儲備消毒劑,以備不時之需。
積極開展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進行全面提高,同時建立對微生物安全的防護關鍵,是加強工作人員對相關制度的遵守意識。此外,工作人員通過培訓,對生物安全管理概念與流程進行熟悉,掌握發(fā)生危險事件時的應急處理措施,并對相關傳染性疾病醫(yī)學知識進行了解,確保工作人員能夠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作業(yè),并對危險事件發(fā)生時能夠做到緊急處理,加強自身保護能力,減少受到微生物感染的幾率[5]。
在實驗室的日?;顒又校瑫a(chǎn)生大量的廢棄物,其中包括培養(yǎng)基、吸管、培養(yǎng)皿、試管等。對實驗室廢棄物的回收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針對廢棄物的回收,首先需要根據(jù)不同污染區(qū)的廢棄物進行分別處理。此外,對于放置液體的容器需要做到防漏、堅固。對于可采取高壓滅菌的廢棄物需要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后再進行回收,對于無法進行高壓滅菌的廢棄物需要進行化學消毒,或進行徹底焚毀,要保證廢棄物對環(huán)境、對人不會造成任何危害[6]。
隨著我國對生物安全的意識逐漸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也得到了不斷完善。在對實驗室進行大力投入的同時,也加強了對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徹底消除生物安全帶來的隱患,杜絕了生物安全事件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