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金芳
在美麗的長江之濱、巴水河畔,在浠水縣聞氏宗祠舊址上,坐落著一排雄偉的仿古建筑群,這里就是聞一多中學。
聞一多,愛國主義者,民主戰(zhàn)士,“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入選者。
聞一多中學,百年名校,紅色傳承,是浠水人文景觀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新時期,聞一多中學以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辦學特色鮮明、教學手段靈活、教學質(zhì)量優(yōu)異而享譽社會。學校深入發(fā)掘紅燭意蘊,在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點燃學子青春夢想方面著力,走出了一條傳承紅色文化,打造時代新人的辦學之路。
環(huán)境育英才:用紅色氛圍濡染心靈
進入新時代,學校用足用好紅色資源,毗鄰?fù)旌穆勔欢嘀袑W,在聞氏宗祠舊址上建成,紅色元素比比皆是。學校整體建筑古樸典雅,氣勢恢宏,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功能。
學校充分利用本土建筑的特點,把聞一多這個文化符號巧妙地體現(xiàn)在校園建筑上。在雄偉莊嚴的校門上,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員方毅親筆題寫的校名,其筆力遒勁,彰顯著聞一多中學的不同凡響。在教學樓前,鐫刻在大理石上的取自聞一多手稿中的“敏求、弘毅、自強、創(chuàng)新”八字校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在圖書樓上,有聞一多先生生平事跡展廳,其中有聞一多三子聞立鵬教授與夫人張同霞教授共同創(chuàng)作的壁畫《七子之歌》和全國各界名人書畫作品。在惜陰廣場上,矗立著聞一多先生的銅像……先生的人品、精神及詩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教學樓的東邊,有一面碑廊,收錄了包括毛主席在內(nèi)的80位名人對聞一多先生的題詞,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學校緊跟時代潮流,借助這些本土資源,著力特色打造,把環(huán)境育英才、紅色潤心靈做得有聲有色。
活動促活力:讓特色教育啟迪人生
作為民主戰(zhàn)士,聞一多先生的愛國思想影響著一代代的學子,其紅燭精神早已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學校充分挖掘聞一多愛國主義精神這一寶貴的教育資源,用特色教育傳承薪火,賡續(xù)紅色基因。
學校特色教育重點依托十二個單項特色活動,包括一次參觀、一次閱讀、一場電影、一場詩歌演唱會等。如“一個論壇”活動:學校每月20號晚上都要組織一次“紅燭論壇”專題報告會,指定領(lǐng)導或教師主講,全校老師參與學習。借此活動,推出身邊的專家、學者,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在這項活動中,身邊的專家、學者給全校師生講解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和精神,豐富聞一多先生精神的內(nèi)涵,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聞一多,學習聞一多,宣傳聞一多,踐行愛國主義精神。
特色活動的推進,讓學生耳濡目染,將聞一多先生的精神不僅內(nèi)化于心,還外化于行:在生活中,同學們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勞動,講究衛(wèi)生,形成了“凈、靜、競”的校園精神面貌;在學習上,大家你追我趕,奮勇拼搏,以身為“聞中學子”而自豪。學校近三年發(fā)展,一年一個臺階,取得了跨越式進步;在各類賽場盡顯“聞中學子”團結(jié)拼搏、勇爭第一的品質(zhì):2018年8月7日,第二十一屆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讀書活動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全國四百多名選手按學段和表演形式分成六個組參加了比賽,聞一多中學派兩名學生周暢和南珊參賽,分別榮獲高中組演講、朗誦三等獎。
紅燭傳薪火:借紅燭精神升華靈魂
紅燭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愛祖國、愛人民、為追求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是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聞一多的生動、真實寫照。在今天,學校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jié)合,注重體現(xiàn)“紅燭”的時代價值,把聞一多先生的憂國憂民精神厚植于青年學生心中,讓他們感受英烈事跡,感知英雄情懷,感動于先驅(qū)為國為民勇于斗爭、敢于犧牲的精神,感動于優(yōu)秀中華兒女為民族偉大復(fù)興前赴后繼、薪火相傳、不辱使命的責任擔當。
2018年11月17日,黑龍江衛(wèi)視播出了《致敬英雄——聞一多》訪談節(jié)目,從聞一多中學走出的學子蘇有為,給聞一多先生寫了一封《時空的回信》。畫面上,他劃著小船走進了望天湖,深情地呼喚著先生:
我的眼里,仿佛只有這一片顏色,我仿佛感受到先生您在最后一次講演中,迸發(fā)出的磅礴正氣,我知道那是先生對祖國滿目瘡痍、對妻子的分離的痛心之后,而迸發(fā)出您對祖國深沉的愛呀!
感情真摯細膩,正是聞一多中學學子在對先生精神耳濡目染后的感情升華。
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學校在75屆杰出校友鐵松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成立工作專班,由鄭細林校長親自掛帥,建設(shè)百年輝煌圖片展覽廳并組織師生參觀,讓廣大師生牢記黨的奮斗歷程,增強“忠誠于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精神血脈,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責任編輯/黎修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