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神木市第七中學 李改珍
班級管理的終極目標,是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從而完美地達成教學愿景。但班級管理是一個必須由教師和學生協(xié)同參與的過程,在高中班級管理中引進語文教學元素,能促使教師真正關愛學生,給學生一個平等而自由的班級管理模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并能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去。
班級管理是學校整體管理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班級管理的成效直接影響學校整體教學水準。目前,高中班級管理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高中階段,依然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受傳統(tǒng)班級管理理念的束縛,缺乏對學生班級管理主體地位的尊重,班級管理中的民主氛圍也是微乎其微。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教師覺得高中生未滿十八,還都是孩子,不相信一群未成年的學生能激發(fā)出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其二,升學的壓力,具體來講就是高考的壓力,教師希望學生把精力都投入學習中,而不是形同“花架子”的班級管理。
與小學和初中階段比較起來,高中階段反而是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擔當權威角色較為突出的時期。高中生因為面臨高考的嚴峻挑戰(zhàn),家庭、學校、教師以及同學之間形成的緊迫感,讓教師徹底成為班級大管家。
事實上,高中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班級管理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最佳時期,因為高中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與社會認識,心智也成熟不少。但從高一到高三,教師卻恰恰讓學生放棄了這種有擔當、勇于肩負責任的機會。
高中時期的班級管理集中服務于學生的課業(yè),管理內容趨于片面化,教師本著學生的考試成績至上的原則,忽視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推行按成績排座位的班級管理方式,來刺激學生一門心思抓學習;開家長會的大部分主題是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需要家長配合如何提升學生成績的方式方法等。
語文教學不只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它還涉及人際交往的領域,能增強班級管理溝通過程中的同理心。尤其是進入高中階段的語文教材,選文的深度與廣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因此,班級管理中融入語文教學元素,除了能陶冶學生情操,最主要的是能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教師、班委、其他學生三者之間在溝通班級管理事項時雙方都更具有同理心,而不是信馬由韁或我行我素。
班級管理在傳統(tǒng)模式下實施,學生基本上都是被動聽從教師的安排,只能在教師事先規(guī)定好的相關制度與規(guī)則內行事。教師如果能意識到將高中語文教學融入班級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就能真正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使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出謀劃策,并打破常規(guī)的拿出新方法來解決班級管理問題。
“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也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就是在語文教學中融入與生活有關的內容,這是在提醒教師要真正走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當中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們的想法,并熱情地與學生溝通與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告訴教師。久而久之,在涉及班級管理事項的時候,學生才會自主地與教師共同探討和解決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改善與創(chuàng)新。
此外,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除了要經(jīng)常與學生溝通之外,還不能忽視與其他任課教師的交流,這樣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改進有關的管理方法。當然,教師與學生家長的交流工作也得開展,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個體差異性,所以教師通過與家長溝通能解決學生出現(xiàn)的個別問題,從而踐行陶行知先生關愛學生的理念,真正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陶行知在提到教育理念時曾直言:再完美的學校,它所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遠沒有學生自主參與制定的班規(guī)更有針對性和約束力,學生會自愿且自覺地遵守自己參與制定的班規(guī),這種班規(guī)的力量更加深入學生的內心。因此,在高中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制定班規(guī),這樣既方便學生自覺執(zhí)行,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師生建立親密關系。
語文教學本身兼具著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色,工具性是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語文知識,提升他們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而人文性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并陶冶情操。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不斷強化自身的引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班級管理中融入語文教學元素,讓教育擁有藝術性與感染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