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校長室角落旁怯怯地站著一個瘦小的男孩。
“校長,拜托您給孩子換個班吧!千萬別勸退我們!因為我家孩子能讀的學校都讀遍了,真的是走投無路。”孩子的母親談及孩子似有說不完的苦楚和無奈。
“他就是那個被家長聯(lián)名要求趕出班級的學生。放在你們班,你能接收嗎?”校長向我介紹小李的情況時,我內心沉重又疑惑,但經(jīng)過與校長和孩子母親的溝通,我接受了這次“挑戰(zhàn)”。
“明天,班上會來一位新同學,只是他暫時遇到了點困難,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幫幫他?”回到教室,我提議開展“歡迎新同學”主題班會,發(fā)動班級力量幫助小李。
“我們應該多給他鼓勵和關心,讓他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薄拔疑暾埑蔀樾±畹耐?,幫助他管理行為習慣。”……學生都說想和他成為朋友。
不出所料,到班級不久,小李就“原形畢露”了。凌亂的課桌、墨汁顏料弄得到處都是,同桌小燁提出換座,科任老師不斷“告狀”……一天,同事發(fā)來一個監(jiān)控視頻——“這是小區(qū)門衛(wèi)室的監(jiān)控,這個偷快遞的學生好像是你們班的吧?”視頻很暗,同事不敢妄自斷言,而我一眼便認出了小李。
學生出現(xiàn)錯誤行為,僅依靠師生談話遠遠不夠,應該去小李家走一趟。小李家富麗堂皇的裝修告訴我,這是一個在優(yōu)越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孩子。家庭條件好,為什么要偷快遞?“他爸爸從商,我在醫(yī)院上班,都很忙,沒時間陪他?!毙±顙寢屨f。
缺少家人的陪伴,小李把精神寄托在了手機上。受到手機不良信息的影響,小李這才做出一些錯誤行為。為了改變小李的現(xiàn)狀,我與小李爸媽達成共識,引導小李控制玩手機的量和度,每周安排一次“親子共享活動”。同時,我選擇一些“犯錯”的視頻,讓他來扮演“審判長”,分辨是非。
除此之外,我經(jīng)全體同學同意,讓他成為了班級的財產(chǎn)安全小隊長。現(xiàn)在,很少有科任老師投訴他,而我也能經(jīng)??匆娝弥”咀釉诮淌覂韧獯┧?,神氣的臉上揚起得意的嘴角。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只要你“蹲下來看孩子,慢下來等孩子,靜下來教孩子”,他的花期一定都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