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后每個單元的第一課時我們大多定為Story time版塊的學習,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課文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還包括了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tài)度。這其中,情感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所以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感、消除消極情感、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fā)展。本文筆者通過對新教材每單元情感態(tài)度的研究,力求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文本背后蘊含的情感,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更好地促進英語教學。
【關鍵詞】新教材;情感態(tài)度;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黃夢霞,無錫市春城實驗小學。
一、情感態(tài)度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新課標指出,“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在外語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它關注的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目的是促進學生個體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它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產(chǎn)生,又作用于人的實踐活動。換言之,情感教育就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悅的教育。因此,情感教育是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但在真實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獲取上,只在教學的最后,流于形式地點出文本的情感價值。更有甚者,忽略了文本情感態(tài)度的挖掘,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5B Unit 8 “Birthdays”中,除了讓學生學習相關句型以及中西方生日活動的差異,還可以滲透情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從而學會感恩父母。又比如,在教學6B Unit 4 “Road safety”時,教師可以在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違反交通法規(guī)的嚴重后果,給他們敲響警鐘,讓他們記住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重要性,并且在生活中也能自覺做到。
二、情感意識初探,尋找文本背后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以5B 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為例
1.首次教學。這是筆者在學校內(nèi)的一堂教研課。本文是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Helping our parents”,講述的是周六這一天,Mike一家在熱火朝天地做家務。在第一次試上時,筆者簡單地就文本來教文本,將文本根據(jù)內(nèi)容簡單地分為了兩部分:Saturday morning和Saturday afternoon。在進入課文后,我通過read and underline活動,讓學生讀左半部分課文,完成Saturday morning部分的表格填空。
T:They are all busy now. Can you read the story on page 48 and underline the things they are doing? Then try to finish the table.
在讀完左半部分的課文之后,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每個人做了什么事情并且完成表格。然后,第二部分Saturday afternoon,我設計了work in pairs活動,讓學生同桌合作,讀一讀、說一說每個人做的事情,最后再完成表格。
T: It's Saturday afternoon now. What are they doing? Please work in pairs, read the story on page 49 by yourselves and? talk about what they are doing now. You can say like “... is ... .”.Then, try to finish the table.
最后,在文本教學結束以后,筆者點出Mike和Helen都在幫助父母做家務,他們都是好孩子,我們也應該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不要那么辛苦。
T:Mike and Helen help their parents do the housework. They are good children. We should help our parents too. Our parents love us and do a lot of things for us.They are too busy and tired. We love them too, so we should help them.
之后,我給學生欣賞了一篇繪本故事“Piggybook”,深化了這篇課文的情感滲透,到這里,這篇課文的情感教育就完成了。
2.再次教學。在試上過后,筆者的指導教師給出了意見,在文本新授環(huán)節(jié),筆者幾乎沒有任何的情感滲透,只是在文本教學后簡單進行了情感教育,這就使得整篇課文對于情感的滲透流于形式,學生在學完這篇課文后,只是知道了要幫助父母,但是這一情感并沒有真正進入他們心里,也就意味著這一課的情感教育并沒有發(fā)揮實際意義。
筆者的指導教師指出,其實這是一篇非常適合情感教育的文本,在課堂教學中有多處都可以穿插情感滲透。首先,在文本教學前,就可以創(chuàng)設完整的情境,比如 “Love family club”,之后的教學就可以在這一情境中進行。其次,在教學文本時,要善于抓住可以進行情感滲透的點,比如在講到“Tim is sleeping”的時候,可以將Tim和Mike、Helen作對比,教育學生“即使年紀小,也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庇直热?,可以通過表格,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媽媽是最忙碌,做事情最多的人,通過提問Why,順勢教育學生“Don't let your mother busy. Help your mother.”在指導教師給出了建議之后我也進行了反思,整堂課筆者教學環(huán)節(jié)非常連貫,但學生知識走馬觀花地學習了課文的新手單詞以及重點句型,對于“Helping our parents”這一主題思想是并沒有用心體會到的。所以,在反思過后筆者再次對教案進行了修改。
再次教學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就通過guessing game讓學生猜測教師的情況,引出family photo,借此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I join a club——Love Family Club.并給出這個俱樂部的標語: Love! Love! Love! I love my family!這樣,在課前就有意識地滲透“熱愛家庭”的情感。接下去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在這個完整的情境中進行。
T:Mike and Helen want to join the club too. They sent some pictures. 通過欣賞照片,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s?”找出本課主要人物。通過欣賞動畫,提問兩個問題“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topic?”揭題,正式進入文本的學習。
在文本新授環(huán)節(jié),筆者依舊采取填寫表格這一任務進行教學。但是在學完前半部分Saturday morning的內(nèi)容后,筆者立即引導學生對比Tim和Mike、Helen的不同之處,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T: Mike is cleaning the car. Helen is sweeping the floor. But Tim is sleeping. Why is that good?
有的學生說“Tim因為年紀小,不會做家務,所以他在睡覺?!边€有的學生說“Tim雖然小,但是也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這樣,筆者就抓住了這個小點,非常自然地滲透了部分情感。
之后,在教學完后半部分Saturday afternoon的內(nèi)容后,筆者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表格,談一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
T:What do you find from this table ?
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爸爸下午休息了,而媽媽一直在忙碌,一整天都沒有休息過。筆者順著這個點,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T: Are your mothers always busy at home? Why?
多數(shù)學生給出了肯定回答,他們都發(fā)現(xiàn)媽媽的確是家里最忙碌的人,有干不完的家務活,很多學生都表示之前都沒有注意到過媽媽的忙碌和勞累。筆者再抓住這個點,進行情感教育“Don't let your mother busy. Help your mother.”學生就很自然地將這種情感記到了心里,在生活中也能體會到媽媽的辛苦,樂意幫助媽媽做一些家務。
最后的鞏固環(huán)節(jié),筆者仍然使用了繪本故事“Piggy book”,在前文一步步地情感滲透之后,學生再來欣賞這個繪本故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之前他們只是單純欣賞繪本,而無法切身體會故事中蘊含的情感。但現(xiàn)在經(jīng)過一系列情感鋪墊之后,他們再來讀這個繪本,就能夠深刻體會這個故事背后深層次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的教學策略
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自然地將情感態(tài)度滲透于教育呢?筆者覺得可以將課堂內(nèi)與課堂外相結合。
1.課堂內(nèi)。
(1)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將教材吃透,充分理解每課的文本內(nèi)容以及中心思想,正確把握每課的主要情感。除此之外,要善于發(fā)現(xiàn)細節(jié),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每一處情感元素,并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比如,在教學3B Unit 6 “What time is it?”第二幅圖時,可以挖掘出情感點,教育學生有時間觀念;又如,在教學6B Unit 8 “Our dreams”時,在詢問學生的夢想后,可以提問“What can we do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并及時抓住這個點,教育學生要事夢想成真,需要付出努力。
(2)抓住細節(jié),及時滲透。部分教師都是遵循“文本講解——情感教育”的模式,在教學完整篇文本后,進行總結性的情感教育,這樣做割裂了文本與情感的關系。教師應明白,情感是依托文本存在的。因此,在教學中,不要等到教完課文后,流于形式地進行總結性的情感教育,要及時地進行情感滲透。以筆者的這節(jié)教研課為例,試上環(huán)節(jié)只是在最后點出了“幫助父母”的主題思想,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沒有落到實處。修改過后,從課堂開始就滲透了“熱愛家庭”的思想,然后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點出“Tim也應該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薄皨寢屘貏e辛苦,我們要幫媽媽做家務,減輕媽媽的負擔?!弊詈笤偻ㄟ^繪本故事對本課情感進行總結升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潤物細無聲地讓學生體會和感悟。
2.課堂外。
(1)加強學生實踐感和體驗感。情感不是在教學中被動獲得的,而是在體驗中主動感悟的。因此,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關課外活動,使課堂外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行感悟,主動獲得情感。比如,在教學完6A 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拍一拍周圍臟亂的地方,并繪畫制作一張宣傳海報,向人們宣傳保護城市衛(wèi)生的重要性。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用自己的雙眼發(fā)現(xiàn)了城市的臟亂,用自己的雙手繪畫出了對城市整潔的美好愿望,內(nèi)心也自然感悟到了保護城市衛(wèi)生的意義。
(2)營造情感氛圍。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單元的主題思想,在班級里張貼合適的宣傳小報,圖文結合,讓學生課間有時間去閱讀,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比如在教完6A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后,可以讓學生做保護地球的英文手抄報,貼在班里讓學生欣賞閱讀,體會保護地球的重要意義。又比如,在教完5B 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后,可以在班里做一面照片墻,展示學生們做家務的照片,讓他們在欣賞照片的同時將幫助父母的這種情感銘記于心。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地將情感態(tài)度有效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領悟新教材地對情感教育的要求,依托文本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情感滲透和教育,使小學英語教育能夠真正走進學生內(nèi)心,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體會各種情感,利用各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情感領悟力,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健全自己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馥明.淺談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23.
[3]王開友,付廷華,張娟.淺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人文情感的挖掘與滲透[J].中華少年,2017(3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