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文利
摘 要:隨著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不僅要求記者要對龐雜的信息來源有及速的新聞價值判斷,還要通過抽絲剝繭將有價值的新聞挖掘出來。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篩選出吸引觀眾的高質量新聞內容,敏感地捕捉到好的新聞線索,不斷提高對新聞的敏感性,是新媒體時代對基層一線記者的基本要求。對于基層一線的記者來說,應該通過練習強化新聞的敏感性,不斷增強新聞創(chuàng)作實力,為受眾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新聞報道。本文主要闡述了對新聞敏感性的重要性,并提出基層一線記者增強對新聞敏感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基層一線記者;新聞敏感性;途徑
好的新聞來源于基層,好的新聞來源于大眾,好的新聞線索隱含在瞬息萬變的生產(chǎn)生活中,甚至存在于舊的新聞中。能否捕捉到優(yōu)質的新聞線索,能否為受眾提供有價值高質量的新聞作品,與記者對新聞的敏感性息息相關。記者對新聞線索必須有四種判斷能力:判斷某個事件是否可能引起受眾興趣的能力;判斷同一新聞事件的許多事實中,哪個第一重要,哪個第二重要的能力;判斷某些看來無關緊要的線索,是否可能抓出新聞的能力;判斷在已發(fā)表的新聞中,有哪些同記者已收集到的情況有關,從而發(fā)現(xiàn)更重要的新聞的能力。如果記者對新聞的敏感性較弱,即使新聞價值極高的事件明顯地出現(xiàn)在面前,也會錯失時機。所以,記者應增強新聞敏感性,掌握新聞規(guī)律,提高新聞價值。
一、記者對新聞敏感性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受眾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新聞采編工作,基層一線記者必須持續(xù)提高整體綜合能力,提高對新聞的敏感性,能否捕捉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及對新聞事件的把握能力,直接影響到記者的采寫質量和工作效率,因此記者要有對客觀世界有敏銳的感知能力,練就從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新聞價值的能力,善于從多個角度解析新聞事件,以提高新聞報道的價值。具有高敏感性的記者可以準確高效地發(fā)現(xiàn)隱藏在生活細節(jié)中的新聞,帶領大眾用全新的視角看待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大事小情,這樣報道出來的新聞可以充分滿足大眾需求,引起大眾的關注,并在與大眾互動的過程中提高媒體的親和力、公信力。
二、基層一線記者缺乏新聞敏感性現(xiàn)狀
1.會議新聞的程序化。在我們的新聞采訪與寫作中,會議報道容易因循守舊流于形式,有些記者拿到了材料,會議新聞只停留在講話稿內容上,談不上用心觀察、抓出會議的亮點,更不會捕捉和挖掘會議背后的新聞線索。
2.日常新聞的平庸化。新聞工作周而復始,有時會導致新聞從業(yè)人員的應付心理,很難打破記者個人固有的新聞報道模式,對新聞報道的角度、深度、廣度研究探索不夠,表現(xiàn)在日常報道中,有些稿件顯得平淡無味、空洞無物。有的報道時效性不強,無法搶占先機;有的報道缺乏創(chuàng)新,老生常談。
3.輿論監(jiān)督的功利化。輿論監(jiān)督是新聞參與社會生活的手段,但是現(xiàn)在的個別稿件為了吸人眼球,為了流量,以另類的角度和風格,媚俗或者另有企圖,已失去了輿論監(jiān)督激濁揚清的本意。
三、增強基層一線記者新聞敏感性的途徑
1.增強觀察的靈敏性。善于發(fā)現(xiàn)是記者的基本素質,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慧眼識珠。首先,記者必須加強對政策、理論的研究,對國家政策要有更全面、更準確的理解。其次,新聞記者要加強閱讀,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和水平,提升專業(yè)能力,從優(yōu)秀新聞報道中汲取經(jīng)驗。最后,新聞工作者應學習和掌握交流技巧,既可以更好地了解觀眾的喜好,也可以獲得更多更新鮮的新聞線索。
2.增強思想的深刻性。一篇好報道最讓人思索、引人回味的,就是它所表達思想的深刻。因此在采訪中記者應該具備由表及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挖掘主題的能力。在采訪不同主題的新聞時,要明確新聞主題和意義,深入調查新聞真相。為使觀眾能夠迅速了解新聞事件,記者對新聞內容的敘述應該簡潔明了清晰,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層闡述。
3.增強政治的敏銳性。新聞報道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而導向正確與否的關鍵在于記者報道的出發(fā)點以及看問題的角度和立場。因此看待新聞事件的價值,要從黨性原則出發(fā),從群眾利益出發(fā),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其一,要判斷目標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關注程度,并考慮如何寫作稿件才能有效吸引受眾的關注。其二,要判斷信息線索是否有用,不能把所有線索和素材都鋪陳開來,要有所側重。 其三,記者應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意識,記者的社會責任感越強,新聞敏感性提高就越快。
四、結語
新聞敏感性是每一個記者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新聞報道的基礎,無論對大眾還是新聞工作者來說,新聞敏感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媒介素養(yǎng),是不可忽視的。怎樣才算是有新聞敏感性呢?首先,要有狗一樣靈敏的鼻子,行話叫“新聞鼻”,一旦發(fā)生甚至將要發(fā)生新聞時,馬上能嗅到“味兒”。其次,要有鷹一樣銳利的眼睛,善于辨別真假,看清新聞的價值在哪里。再次,要有豹子一樣飛快的腿,發(fā)現(xiàn)目標便閃電般追上去,不捕捉到手不罷休。
培養(yǎng)新聞敏感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基層一線記者要有意識地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新聞敏感性的鍛煉,長時間地、腳踏實地提升新聞敏感性,加強學習,不斷總結改進,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新聞需求。
參考文獻:
[1]孫井進.市縣電視臺記者如何增強新聞敏感性[J].記者搖籃,2020(11):120-121.
[2]柴靖巖,張建華,張彪.在工作實踐中提高記者的新聞敏感性[J].中國廣播,2008(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