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鳳
摘要: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朗讀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情感體驗,從中收獲朗讀的快樂,使自身保持身心愉悅。然而,在當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對朗讀教學不重視,自身朗讀教學水平不足,從而導致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如何優(yōu)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xiàn)已成為學校、教師及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4-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朗讀時間充足,但教師指導不到位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教師已經(jīng)轉變教學觀念,意識到學生在學習中主體作用的重要性,為了能夠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課堂中大部分的時間都交給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朗讀,讓學生在課堂中享受自主權。雖然將課堂朗讀的時間完全交給學生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但是在這樣的教學安排下容易出現(xiàn)教師指導不到位現(xiàn)象。
例如,在低年級的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安排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課堂氛圍十分輕松、自在,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自讀、小組朗讀、兩人組合等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朗讀。由于小學生的自律性較差,往往在朗讀的過程中會夾雜一些課外的內(nèi)容,所以往往會導致在快下課的時候教師才會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朗讀,雖然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但是教師在學生朗讀過程中不加以指導,讓學生總是漫無目的地朗讀,容易讓學生形成不正確的朗讀習慣。
(二)朗讀形式多樣,但流于表面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氛圍,調(diào)動學生朗讀興趣,采取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例如,請兩名學生輪換讀、請學生帶讀等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落實了新課程標準的指導要求,但是一些學生并沒有真正帶著感情朗讀,而是為了應付教師而閱讀,使朗讀趨于表面。還有部分教師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朗讀教學中。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音樂、動畫、聲音等都為學生提供了有趣生動的畫面,受廣大小學生的青睞。很多教師為了能讓學生引起興趣,更是花心思進行課件設計,如在學生朗讀時配上音樂等。采用多樣化的朗讀形式雖然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但是由于教師的側重點產(chǎn)生偏差,導致學生過于將重點放在課件上,長久下去會導致學生形成不良的朗讀技巧。
(三)教師評價針對性不足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已經(jīng)逐步意識到評價的重要性,有效地評價會給予學生適當?shù)膸椭?,使學生的能力提升。因此,在朗讀教學中同樣也要給予朗讀者適當?shù)脑u價。但是由于教師在評價方面的匱乏,經(jīng)常使用“你真棒、加油、真不錯”等句子鼓勵學生,教師使用次數(shù)多了,學生就會對這種激勵方式產(chǎn)生免疫,這樣的評價語言降低了學生深入探索的欲望,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也有一些教師在評價時會采取比較抽象的語言激勵學生。這種語言的針對性較差,非常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還有少部分教師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專注于其他事情,從而忽視學生的朗讀情況,無法及時地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價。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措施
(一)在朗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朗讀技巧的訓練
在朗讀訓練中,教師選擇適合學生年齡段的閱讀材料,并傳授給學生一定的朗讀技巧,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高。在選取朗讀材料時,教師可以選取感情濃烈的片段,讓學生先通過閱讀文章內(nèi)容,感受文中抒發(fā)的情感,讓學生通過與文中情感的碰撞,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情感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文章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選取一些富有深刻意義的片段。這類型的片段部分都是語文考試中的重點內(nèi)容,同時也對學生的人生起著啟迪的作用。學生對片段進行反復地朗讀,從而在反復地朗讀中思考、領悟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此外,還可以選擇一些精彩的課文片段,這些精彩的片段可以是教師選擇,也可以是學生自由選擇,這些段落可以是寫人的,也可以是寫動作場景的,或者是文章提綱的片段。最后還可以選擇運用各種修辭方法的段落,如排比、比喻、擬人,朗讀這類片段,學生可以積累更多語言素材和寫作素材,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及寫作能力。
(二)運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各項能力處于發(fā)展中,接受知識的能力以及掌握知識的程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組織朗讀訓練時,教師不適合過快,也不能過慢,要始終保持在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循序漸進并不是重復,在進行朗讀訓練時也要注意朗讀內(nèi)容的變化,使學生能夠在變化的文章中提升朗讀的興趣。
(三)運用合理的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
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方式不同,所以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評價語言的運用。在評價時,教師可以采取學生互評的形式,讓學生朗讀后,由其他學生作為評委對朗讀者進行評價,然后再由學生帶著情感自己示范朗讀一遍,以此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同時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除了采取學生互評的方式以外,還可以采取學生讀教師評價的方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及時給予合適的評價,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之處,通過教師的建議完善自己的朗讀技巧。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朗讀過程中缺乏正確的指導、朗讀形式太過于流于表面、朗讀后無法及時進行評價,從而導致朗讀教學效果不高。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當不斷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方式,在朗讀教學中多加入朗讀技巧的指導,運用合適的方式積極地進行評價,落實朗讀形式的教學作用,以此提高小學朗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萌.注重技巧,用情朗讀——小學語文朗讀培養(yǎng)策略研究[J].讀寫算,2020(26):130.
[2] 魏和花.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0):74-75.
[3] 丁麗珊.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