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王定全
內容摘要:被譽為“散文界莎士比亞”的簡·奧斯汀是英國著名的女性主義作家,她非常擅于刻畫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男權社會下的女性人物,雖然其作品中大多數(shù)都以女性人物為重點,但女主人公周圍的男性角色也異常精彩:父親伍德豪斯先生、紳士奈特利先生、牧師埃爾頓先生和紈绔子弟丘吉爾先生。這些男性角色性格迥異,不僅代表了奧斯汀時期男性群體的特征,而且也推動了整部作品的情節(jié)發(fā)展并使女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1]本文將通過女性主義的視域來分析簡·奧斯汀的小說《愛瑪》中的男性角色,探究《愛瑪》小說中當時英國鄉(xiāng)紳家庭中的男子群像。
關鍵詞:女性主義 男性角色 愛瑪 簡·奧斯汀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小說家,在男性主宰話語權的年代,簡·奧斯汀一生中共完成了6部小說:《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諾桑覺寺》、《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等。其中,《愛瑪》被稱為是奧斯汀最成熟的小說。該作品直接由女主人公愛瑪?shù)拿置?,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女性作品,但小說中姿態(tài)各異的男性角色也同樣值得品味和探究,他們不僅反應了當時社會的不同面孔,同時也折射出了簡·奧斯汀從女性視角來展示其含蓄卻不失犀利的男性觀。[2]
女性主義(feminism),亦稱女權主義,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是從當時歐美風起云涌的婦女解放運動中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極富活力、具有較強政治性的批評理論。這種理論從來就不是一個“單一的聲音”,而是有著多種多樣的流派和主張。不過簡要地講,女性主義批評的基本觀點認為西方文明是以男性為中心的,是由男性控制的婦女處于從屬的地位。在家庭、宗教、政治、經濟、教育、法律、文藝等社會的所有領域婦女都受到男性的壓制和排斥。女性主義從來就不是一個整齊劃一的思潮,它從其他許多批評理論中,如心理分析、后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讀者反應批評、新歷史主義、后殖民理論、黑人美學等,它與許多其他學科和流派結合,從而產生了多種多樣的女性主義。[3]
一.失職的父親:伍德豪斯先生
愛瑪?shù)母赣H伍德豪斯先生是當?shù)匾晃挥胸斢械匚坏泥l(xiāng)紳,他在愛瑪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妻子,在大女兒和女家庭教師都出嫁后,他和愛瑪相依為命,所以他對小女兒愛瑪呵護至極,甚至是縱容無度。但其實伍德豪斯先生并不是一位完美的父親,甚至在子女的教育上可以說是失敗的。[4]但對于這樣一位不完美的父親,愛瑪對父親的愛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例如,為了父親能夠開心,愛瑪每晚精心安排節(jié)目;愛瑪代替父親主人的位置,把家里的瑣碎雜事打理得井井有條,以便讓父親省心等等。愛瑪?shù)难孕信e止中時刻透露著對父親深沉的愛,愛瑪曾為了不離開父親而宣誓不結婚:“我不僅現(xiàn)在不打算結婚,而且我根本就沒有結婚的打算。”可見,伍德豪斯先生與愛瑪之間的感情已超出正常的父女之情,愛瑪在他的溺愛下養(yǎng)成了偏執(zhí)傲慢、強勢專斷的性格,伍德豪斯先生的這種愛對愛瑪?shù)某砷L沒有積極作用,他沒能成為愛瑪成長路上的領路人。小說中是這樣描述伍德豪斯先生的:“由于伍德豪斯先生結婚較晚;父親的老態(tài)和習慣把他們之間因為年齡而造成的鴻溝襯托得更加明顯。因為體弱多病,他既不能鍛煉身體, 也沒有時間培養(yǎng)心性,于是便未老先衰”。所以,盡管伍德豪斯先生性情純良,慈祥和藹,但他真的算不一位稱職的父親。
二.年輕的紳士:奈特利先生
在小說《愛瑪》中,喬治·奈特利簡直是一個完美男性的標桿,是作者簡·奧斯汀內心完美男性的投射,他身上具備了一個中世紀英國真正紳士應有的所有良好德行:有財又正義,卻從不以財富和地位的高低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雖然外表冷峻寡言,卻擁有一顆善良的赤誠之心。而奈特利先生的為人處世,更是滿足了愛瑪對于異性的幻想。其實奈特利先生性格中又有一絲奧斯汀另一部小說《傲慢與偏見》中達西先生的影子:坦誠正直充滿智慧,并且不屑炫耀自己的階層,并嘗試改變愛人性格中頑劣的一面。例如:在回去探友的路上大雪封路,連愛瑪?shù)母赣H都亂了方寸,此時奈特利從遠處趕回,如及時雨般帶來消息說前方沒雪,給大家吃了一粒定心丸,這是奈特利的行動力和控場力。在一次舞會上哈麗特被埃爾頓一家譏諷冷落,奈特利挺身而出邀她跳舞,緩解哈麗特的尷尬,這是紳士和俠義。愛瑪?shù)矊⒁最^偕老的男人有一絲拿不準,她都寧可再緩一下,而面對這樣的高傲千金小姐,奈特利仍然會在愛瑪做錯事、講錯話時會及時提醒并給出意見,這種亦師亦友的感覺是愛瑪生活里缺失的。類似這些加分項奈特利身上有很多,愛瑪才認準奈特利不僅是個可以愛的人,也是個可以一起合作經營婚姻的人。[4]這也暗示了奧斯汀心里的紳士就是奈特利這樣的,所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奈特利先生身上無不體現(xiàn)出他關愛、尊重女性的品德。
三.虛偽的牧師:埃爾頓先生
埃爾頓是海伯里小鎮(zhèn)的牧師,自己有一點財富和地位,表面上埃爾頓牧師彬彬有禮、殷勤隨和,但事實上埃爾頓虛偽的外表下是一副自私無恥且唯利是圖的嘴臉。埃爾頓尋求配偶的唯一目的便是讓自己增加更多的財產和獲得更高的地位,在他眼里,婚姻完全是金錢和地位的交換。一開始他考慮的求婚對象是愛瑪,因為愛瑪財力殷實,在被愛瑪拒絕后就娶了一位財產比愛瑪略少一些的霍金斯小姐,而像哈麗特這樣無財無名的女孩他基本不予考慮。[6]因為埃爾頓先前的殷勤和有禮,導致愛瑪單純的以為他是一位真正的紳士,誤導哈麗特放棄忠厚的農夫馬丁而去牽線埃爾頓,這就使得哈麗特陷在煎熬里,因為她深深地愛上了埃爾頓,還為了他拒絕別人,甚至更為驚險的是,有次她走在路上,遇到了吉卜賽人乞討,還想搶她的包,她拼命護住包,只因這包里有以前埃爾頓用剩的一小塊橡皮膏。但經過這次事件后,她似乎幡然醒悟,而愛瑪在看到埃爾頓的種種惡劣行徑后,也開始重新審視埃爾頓的人品。身為牧師的埃爾頓雖然受過教育,卻毫無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因貪婪而去毫無廉恥地傷害周圍的人,學足了功利主義的那一套,不僅沒有為社會和集體擔負更多的義務和責任,卻把所有的精力都專注在如何獲取更多的財富和更高的名譽上,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埃爾頓正代表了19世紀男權主義的英國社會一些利欲熏心、唯利是圖的人物。
四.紈绔的公子:丘吉爾先生
弗蘭克·丘吉爾是韋斯頓先生的兒子,但因為自小就被富有的舅舅收養(yǎng),所以并不住在海伯里小鎮(zhèn),他屢次答應要來海伯里看望父親和繼母,卻總以舅媽身體欠佳來搪塞,當丘吉爾終于在千呼萬喚中出現(xiàn)在海伯里時,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位外表光鮮、活力陽光、談吐時髦的偏偏公子,包括愛瑪。[7]愛瑪起初非常欣賞丘吉爾,她為丘吉爾的人格魅力所傾倒,甚至一度把丘吉爾視為最佳配偶,在奈特利看穿了丘吉爾的本質而不看好他時,愛瑪還為丘吉爾一次次辯解和開脫。然而丘吉爾卻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年輕人,他佯裝追求愛瑪,實則早已與簡·費爾法克斯私定婚約,而簡·費爾法克斯是位淑女,雖然出身清貧,但美麗聰慧,與丘吉爾相愛后,丘吉爾卻總是假意和愛瑪調情,致使簡·費爾法克斯心灰意冷,甚至想逃離丘吉爾。丘吉爾這種對愛情不忠的行為同時傷害了天真的愛瑪和善良的簡·費爾法克斯。所以,丘吉爾先生雖然表面上見多識廣、魅力四射,但實則輕浮善變、貪慕虛榮,完完全全是一位道貌岸然的偽紳士。這一類人穿著華美的服飾、享受著優(yōu)渥的生活,腦子里裝滿了不勞而獲的觀念和享樂主義的思想,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沒有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使命感,奧斯汀通過丘吉爾這個角色反映出了十八世紀初英國上流社會的一批紈绔公子的種種輕浮做派,他們輕而易舉地繼承了家族財富,理所當然地啃食著社會資源,領導著階層間的“時尚”,追求著奢侈虛榮的生活,過著不思進取的懶散生活。
19世紀初的英國,越來越多的女性接受到了教育,于是涌現(xiàn)出了大批女性作家及其女性作品,但此時大部分的女性作家還是在以男性視角來審視這個世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文學環(huán)境下,簡·奧斯汀新穎且大膽地通過女性主義視角在《愛瑪》中表達出了對男性的獨特見解,她結合自己生活中的親身經歷,用女性主義目光來審視在當時男權至上的社會背景下高高在上的男性。簡·奧斯汀絕不是男權社會的擁護者和附和者,她對于自己女性身份是認同和自信的,她雖然專注于刻畫女性角色,但每一位女性角色的意識覺醒都離不開她筆下男性角色的推波助瀾,她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樹立了奈特利先生這樣友善、正直、慷慨、智慧、尊重女性的理想男性標桿,也描寫出了失職父親伍德豪斯先生、虛偽牧師埃爾頓先生、紈绔公子丘吉爾先生等這樣一些形色各異的反面男性角色,這些男性角色構思巧妙、情感充沛、活靈活現(xiàn),使得《愛瑪》中的女性角色更加靈動鮮活,奧斯汀通過這些男性角色來凸顯當時社會對于女性命運的不公,激發(fā)了女性的進步意識,進而讓男性對于女性和世界的看法也得到轉變。這些男性角色與女性角色共同構建了奧斯汀獨有的女性主義價值體系,更使奧斯汀的作品兼?zhèn)淞松鐣缘臅r代特色, 體現(xiàn)出更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呼喚現(xiàn)實中的男性去關愛和尊重女性。[8]
參考文獻
[1]黃沛真.簡·奧斯丁和她筆下的男性[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1).
[2]蔡威.《愛瑪》女性視域下的男性形象[J].作家,2010(12).
[3]什么是女性主義批評/程錫麟,方亞中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4]潘維新,談小說,《愛瑪》主人公的塑造[J].外國語言教學,1995:4,15-17.
[5]董娜.女性心目中的理想丈夫——《愛瑪》中的奈特利先生[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4).
[6]李丹,2009年,“從《愛瑪》看上流社會的虛偽和功利主義”,河南: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
[7]董娜.由小說《愛瑪》看簡·奧斯丁的男性觀[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4):22-26.
[8]董娜.《愛瑪》中的典型男性角色[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3):38-41.
(作者單位:武漢輕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