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如何處理洛克“觀念”的性質(zhì)問題
    ——從洛克對“觀念”概念的定義角度

    2021-01-03 07:20:18徐會中
    昆明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心像意式洛克

    徐會中

    (昆明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

    “觀念”是洛克哲學中最重要的概念。洛克哲學中的“觀念”(1)“洛克哲學中的‘觀念’”,下文簡稱“洛克的觀念”。是否全部都是感覺或影像(image)?除了感覺或影像外,洛克的觀念是否也包含理智(intellect)性質(zhì)的觀念?簡言之,在觀念的性質(zhì)問題上,洛克到底是影像論者(imagist)還是理智論者(intellectualist)?

    在這個問題上,本文的觀點是,洛克的觀念不僅包括感覺和影像,而且還包括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在觀念的性質(zhì)問題上,洛克不是一個純粹的影像論者,在某種意義上,洛克也是一個理智論者。要證明這一點,本文擬從考察洛克本人對“觀念”概念所下的定義入手。這一定義出現(xiàn)在洛克《人類理解論》的開篇。在這段著名的文字中,洛克說:

    這個名詞,我想最足以代表一個人在思想時理解的任何對象;因此,我就用它來表示心像(phantasm)、意念(notion)、意式(species)(2)吳天岳先生把“species”譯為“樣式”,并認為,在中世紀認識論中,“species”是“事物在認識中顯現(xiàn)出來的形式,是事物的‘樣子’,或許可以更自由地翻譯為‘表象’”,參見馬仁邦:《中世紀哲學》,吳天岳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236頁??紤]到學界通常用“樣式”來翻譯“mode”,用“表象”來翻譯“representation”,而這都是西方哲學中常見的概念,為了避免混淆,保留“species”概念的獨特性,并盡量與洛克中文翻譯領域的傳統(tǒng)保持一致,本文在“species”一詞的翻譯上最后采用的是陳恢欽先生的譯法,譯為“意式”,取“事物在認識中顯現(xiàn)出來的形式”之意,參見阿龍:《約翰·洛克》,陳恢欽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13頁。關文運先生將“species”主要譯為“影像”(I.i.8;III.x.14),有時候又譯為“射像”(III.x.14)。將“species”譯為“影像”不但無法突出這個概念的獨特性,而且掩蓋了其與洛克哲學及其研究中經(jīng)常使用的并通常被翻譯為“影像”的“image”概念之間的本質(zhì)差別,參見洛克:《人類理解論》,關文運譯,商務印書館,2015年。另外,中國臺灣學者謝啟武和《人類理解論》新版中譯本的譯者胡景釗先生都將“species”譯為“形相”,參見歐康納:《洛克》,謝啟武譯,臺北:長橋出版社,初版,第24頁;洛克:《論人類的認識》,胡景釗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9頁?;蛐撵`所能思想的任何東西。(I.i.8)[1](3)本文所用《人類理解論》中譯文采用了關文運先生所譯《人類理解論》,商務印書館,2015年。個別詞句有改動。按照洛克研究領域慣例,引文后所注編碼代表“卷、章、節(jié)”,如(I.i.8)表示第一卷第一章第8節(jié)。英文原文參見John Locke,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Peter H. Nidditch ( ed.), Clarendon Press,1975。

    這個定義為解決洛克的觀念的性質(zhì)問題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在即將展開的討論中,本文首先將會反駁當代著名洛克學者邁克爾·艾爾斯(Michael Ayers)對洛克“觀念”概念的影像論解讀[2]45,再通過對這個定義中包含的“心像” “意念”和“意式”(尤其是“意式”)三個術語進行考察,最終確定洛克的觀念不但包括感覺和影像,而且還包括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

    一、對影像論解讀的反駁

    邁克爾·艾爾斯是對洛克的觀念進行影像論解讀的最具代表性的學者之一。邁克爾·艾爾斯注意到,洛克對“觀念”一詞的定義為“常常被人們看作是表達了一種意愿,即想要一般地使用這個名詞,把這個名詞既用作表示影像和感覺印象,也用作表示理智概念(即‘意念’)”。[2]45但邁克爾·艾爾斯不贊成這種看法。他認為,“這樣的一種解讀是不大可信的”,因為洛克對“觀念”一詞的定義“似乎模仿了伽桑狄的很多類似表述”。[2]45例如,伽桑狄寫道:

    影像(image)……是浮現(xiàn)于心靈面前者,是當我們思想任何事物時呈現(xiàn)于心靈面前者。它被賦予了很多其他名稱。它還被稱為“觀念(idea)”和“意式(species)”,……“意念(notion)”,如“前念(forenotion)”或“預念(anticipation)”,……還被稱為“概念(concept)”。它的另一個名稱是“心像(phantasm)”,因為它存在于想象(fancy)或想象能力(imaginative faculty)中。我將更經(jīng)常地稱它為“觀念(idea)”,因為這是現(xiàn)在人們熟悉和慣用的名詞,相比于其他名稱,它較少含混性。[3]

    伽桑狄是一個影像論者,主張觀念是感覺影像。很明確,在這段話中,伽森狄把“觀念” “意式” “心像”甚至“意念”和“概念”都看作是“影像”的同義詞。并且他認為,影像之所以也被稱為“心像”,是“因為它存在于想象或想象能力中”。換句話說,他明確地把影像當作想象能力的對象,而不是與想象能力相對的理智能力的對象。因此,在伽桑狄那里,不管是“影像”和“心像”,還是“觀念” “意式” “意念”和“概念”,表示的都是感覺影像。對于伽桑狄來說,認識對象只有一個層次,就是感覺性質(zhì)的影像,在他的哲學中,完全沒有理智論者主張的理智對象的位置。

    毫無疑問,邁克爾·艾爾斯精心挑選的這段話,如果用來證明伽森狄是一個影像論者,確實是一條十分有力的文本證據(jù)。邁克爾·艾爾斯主張洛克對“觀念”的定義模仿了“伽桑狄的很多類似表述”,無非想表明,洛克和伽桑狄一樣,在觀念性質(zhì)問題上,也是一個純粹的影像論者。但這段文本證明洛克是一個影像論者的有效證據(jù)嗎?

    首先,洛克是否模仿了伽桑狄的相關表述,這是值得懷疑的。“觀念”是近代早期哲學的常用術語,除了伽桑狄,很多哲學家都做過類似表述。例如,對洛克哲學的形成有深刻影響的笛卡爾也對“觀念”一詞做過說明:

    用觀念這個名稱,我的批評者只是想用它表示各種物質(zhì)事物的影像,這些影像被描畫在有形的想象(corporeal imagination)中;這樣一來,他就不難指出人們不能有任何真正的上帝觀念,也不能有任何真正的天使觀念。不過在這本書的不同地方,尤其是在這里,我表達得非常清楚,我用“觀念”一詞表示心靈所直接知覺到的任何東西。例如,當我想要某物時,或者當我害怕某物時,我同時知覺到我想要,或我害怕;這就是為什么我把意志和恐懼算作我的觀念的原因。我使用“觀念”一詞,因為它是用來表示神圣心靈的各種知覺形式的標準哲學用語,盡管我們承認上帝并不擁有任何物質(zhì)形象。此外,并沒有更合適的術語可以供我使用?!盵4](4)譯文參考了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集》,龐景仁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觀念是)凡我們以任何方式設想一個事物時呈現(xiàn)于我們心中的一切東西。[5]

    上述引文表明,如果說到“表述上”的相似性,與其說洛克接近伽桑狄,不如說接近笛卡爾。笛卡爾說,“我用‘觀念’一詞表示心靈所直接知覺到的任何東西”,而洛克說“心靈在自身中所知覺到的任何東西,或知覺、思想、理解的任何直接對象,我叫它們做觀念。”(II.viii.8)從措辭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洛克對“觀念”一詞的說明幾乎照搬了笛卡爾。如果我們熟悉洛克的《人類理解論》,這一點就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

    影像論者霍布斯,作為笛卡爾的批評者,只是想用觀念表示“各種物質(zhì)事物的影像”。不同于霍布斯,笛卡爾為了證明他用“觀念”一詞表示的范圍無所不包,除了指出“觀念”可以表示“并不擁有任何物質(zhì)形象”的上帝和天使,還特意舉了用“觀念”表示“意志”和“恐懼”等各種心理活動的例子。洛克關于反省觀念的思想很明顯來源于笛卡爾在這里所表達的看法。除此之外,洛克也明確主張我們擁有上帝觀念,同樣認為上帝不是感覺能夠知覺的對象。這些都表明,在“觀念”一詞的用法上,如果要說洛克更接近誰,那么洛克明顯更接近笛卡爾而不是伽桑狄。對此,著名洛克學者理查德·艾倫(5)中譯本譯為“阿龍”。(Richard I.Aaron)提供了關鍵證據(jù),他指出: “在《斯蒂林弗利特通信》中,洛克承認,他用的‘觀念’一詞同笛卡爾一樣。”[6]113(6)譯文參考了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集》,龐景仁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此外,伽森狄的文本和洛克的文本之間的相似性并沒有艾爾斯所認為的那樣強。我們看得很明白,洛克和伽桑狄的這兩段話只是表述主題相同,從而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諸多相同的術語。但是,你不能因為兩個人使用了相同的工具,就斷定兩個人做了同樣的事情;同樣,你也不能因為兩位哲學家使用了相同的術語,就斷定兩位哲學家表達了同樣的思想。暫且不說洛克是否模仿了“伽桑狄的很多類似表述”,退一步講,就算洛克確實模仿了“伽桑狄的很多類似表述”,我們也不能因為洛克模仿了伽森狄的表述,就斷定洛克對“觀念”的用法和伽桑狄的用法一樣。

    綜上,艾爾斯把洛克和伽桑狄在表述上的相似性當作證據(jù),由此證明洛克對“觀念”一詞的用法和伽桑狄一樣,這并沒有多少證明效力。況且,連艾爾斯自己都承認,洛克只是“似乎” “模仿了伽桑狄的很多類似表述”,他也無法真正確定洛克模仿了伽桑狄的表述。如果按艾爾斯的證明邏輯,反而洛克和笛卡爾在“觀念”用法上的相似性更值得相信,至少不比相信洛克和伽桑狄在“觀念”用法上的相似性更少可靠性,況且這還是洛克本人親口承認的??傊凇坝^念”概念的定義問題上,艾爾斯的影像論解讀是不能成立的。

    二、“心像” “意念”和“意式”在經(jīng)院哲學中的含義

    洛克對“觀念”一詞的定義可以解析為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洛克把觀念寬泛地定義為“一個人在思想時理解的任何對象”或“心靈所能思想的任何東西”;第二個要點是洛克認為觀念包括“心像” “意念”和“意式”等在內(nèi)的各種各樣的觀念。第一個要點可以說是對觀念內(nèi)涵的規(guī)定,第二個要點可以說是對觀念外延的規(guī)定。我們要從洛克對觀念的定義層面確定觀念的性質(zhì),可以從這兩個要點著手。

    首先,讓我們來看第一個要點。對于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說,這一要點的重要性在于它明確指出了,對于洛克來說,任何對象,不管它是什么性質(zhì)的對象,決定它是否是“觀念”的判準只有一個,就是它是否是“理解的對象”,或“心靈所能想到的東西”,也就是說,該對象是否能夠被心靈所理解或思想,能否呈現(xiàn)于心靈之中。因此,從洛克對觀念內(nèi)涵的規(guī)定來看,洛克的觀念在影像論性質(zhì)問題上完全保持中立和開放。洛克的觀念既有可能是感覺性質(zhì)的觀念,也有可能是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不論是感覺性質(zhì)的觀念,還是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只要是心靈思想或理解的對象,只要能夠呈現(xiàn)于心靈之中,都同樣可以成為洛克涵蓋范圍廣泛的“觀念”的一種。因此,要從洛克對觀念的定義層面確定洛克觀念的性質(zhì),關鍵就落在了第二個要點上。

    洛克對“觀念”一詞的定義表明,從外延上來說,涵蓋范圍廣泛的觀念至少包括心像、意念和意式三種。如果這三種觀念的性質(zhì)確定了,我們就有望僅在“觀念”一詞的定義層面確定洛克的觀念的性質(zhì)。但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是“心像” “意念”和“意式”?洛克所使用的這三個術語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似乎比“觀念”術語本身要陌生得多。“心像” “意念”和“意式”這三個術語所表示的觀念是不是都是感覺性質(zhì)的觀念?它們是否也包含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

    在這一點上,塞繆爾·瑞克勒斯(Samuel C. Rickless)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了關鍵線索。正如瑞克勒斯指出的那樣,“心像、意念和意式都是亞里士多德主義經(jīng)院哲學的知覺和知識理論的用語,作為曾經(jīng)的牛津大學本科生,洛克了解這種知覺和知識理論?!盵7]16瑞克勒斯指出的這個事實非常重要,他為我們指明了確定這三種觀念的性質(zhì)的方向。洛克所受的是系統(tǒng)的經(jīng)院哲學教育,他了解和熟悉這種教育的各種概念和術語,盡管他厭惡這種教育。為了讓讀者更容易領會他頻繁使用的“觀念”術語,洛克用了為當時人們所熟悉的這三個經(jīng)院哲學的術語進行解釋,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因此,對于確定洛克的觀念的影像論性質(zhì)來說,問題的關鍵就變成了這三個術語在當時的經(jīng)院哲學中表示什么?

    先來看“心像”一詞表示什么。瑞克勒斯指出,“粗略地說,心像是一個表象并相似于產(chǎn)生它的外物的可感的心理影像。”[7]16外物通過作用于感覺器官從而在心靈中產(chǎn)生可感的心理影像,該種心理影像就是心像。我們將“phantasm”譯為“心像”,以表明它的心理影像的性質(zhì)。不宜將“phantasm”譯為“幻想”。因為“幻想”在中文里往往是指“不切實際的想象”或“虛而不實的思想”,但在經(jīng)院哲學的知識論中,“phantasm”的意思恰恰與中文里的“幻想”的意思相反。它不但不是“無根據(jù)的看法或信念”,相反,它是外物作用于感官在心靈中產(chǎn)生的影像,并且“表象并相似于產(chǎn)生它的外物”,它并不能由心靈隨意產(chǎn)生。就我們所關心的問題而言,心像是感性的,是一種感覺或感覺影像,是由人的感覺和想象能力形成的。很明顯,經(jīng)院哲學用“心像”一詞表示的是一種感覺觀念,而不是理智觀念。

    排除了“心像”的理智性質(zhì),我們再考察“意念”和“意式”這兩種觀念的性質(zhì)。所謂意式,在經(jīng)院哲學中的意義非常明確,就是在認識或心靈中所顯示出來的事物的形式。既有可感意式,又有可知意式(intelligible species)??筛幸馐绞峭ㄟ^感覺從外物獲得的;可知意式是理智從一個或多個可感意式中抽象出來的。很明顯,意式有的是感覺和想象能力呈現(xiàn)的,有的是理智能力呈現(xiàn)的。也就是說,有的意式是感覺性質(zhì)的觀念,有的意式是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意式是與亞里士多德著名的“形式”概念相對應的認識論概念。意式是外物的形式(與質(zhì)料相對)在心靈中的顯現(xiàn),與外物的形式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在這種意義上,意式被稱為外物的影像(7)這里的“影像”一詞表示摹本或肖像,強調(diào)的是影像與外物的相似性,不管是可感的影像還是可知的影像,與本文中通常所用的“影像”一詞意義不同。本文中所用的“影像”一詞表示的是感覺論或影像論意義上的“影像”,即“保留在心靈中的感覺觀念,它由想象能力復現(xiàn)在心中”,這種意義上的“影像”概念強調(diào)的不是影像與外物相似,而是影像的感覺或想象性質(zhì),而不管該種影像是否與外物相似?;蛐は?,但這不意味著它們只是感覺和想象的對象,不意味著它們與外物只存在著相似的可感特征。作為理智能力的對象的可知意式與外物同樣存在著相似性,只不過這種相似性指的是一種理智性質(zhì)的相似性,而不是一種可感性質(zhì)的相似性。弄清楚了經(jīng)院哲學中所使用的“意式”一詞,經(jīng)院哲學中所使用的“意念”一詞就好理解了。所謂意念,是意式的一種,即可知的意式,是“類似于抽象、一般概念的東西”。[7]16

    為了更具體地了解“心像” “意念”和“意式”這三個經(jīng)院哲學術語的含義,我們有必要簡要了解一下經(jīng)院哲學對認識過程的一般描述。(8)對這個認識過程的說明采用了瑞克勒斯所舉的例子,參見文后參考文獻[7]第16頁。舉例來說,根據(jù)經(jīng)院哲學,一個紅色的球,通過刺激感官在心靈中產(chǎn)生一個“紅色”的心像,這個紅色的心像相似于在球中的紅色,是球中的紅色在心靈中相應的可感影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紅色的球發(fā)送出一個紅色的可感意式,這個可感意式通過相應的介質(zhì)(例如,空氣或水)傳送到眼睛。在這種情況中,可感的意式恰恰就是存在于相應介質(zhì)中的紅色,而心像就是存在于視覺器官中的紅色??筛械男南癞a(chǎn)生以后,心靈的理智能力活動起來,通過將其與其他心理影像(如,球的“圓性”的心像)進行分離的方式對其進行抽象,并在這個抽象的過程中產(chǎn)生“紅色”的可知意式或者意念。也就是說,“‘紅色’的可知意式或意念其實只是存在于理智中的紅色?!盵7]16沒有理智能力的作用,“紅色”的可知意式或意念就無法呈現(xiàn)于心靈之中。

    從上述對亞里士多德主義經(jīng)院哲學的認識過程的粗略描述來看,認識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獲得可感意式的階段,一個是獲得可知意式的階段。心靈借助感官感覺獲得可感意式,這是認識的第一階段。心靈借助理智能力對可感意式進行抽象,從而獲得可知意式,這是認識的第二階段。就我們關心的問題而言,從這個認識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亞里士多德主義經(jīng)院哲學的語境中,盡管心像或可感意式僅僅具有感覺或影像性質(zhì),但可知意式或意念作為理智能力作用的產(chǎn)物則明顯具有理智性質(zhì)。可知意式或意念從性質(zhì)上來說是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盡管從來源上來說,它們是作為理智的心靈從可感意式或心像中抽象而得的。

    通過上述對“心像” “意念”和“意式”這三個經(jīng)院哲學術語的簡單考察,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術語既包含純粹的感覺觀念或影像觀念,也包含從感覺和影像觀念中抽象而來的理智觀念。如果洛克在使用“心像” “意念”和“意式”這三個術語的時候,確實遵循了這三個術語在經(jīng)院哲學中的一般用法,那么我們從洛克對“觀念”一詞所做的定義就可以確定,洛克的觀念不但包括感覺和影像,而且還包括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行文至此,問題最后就變成了洛克在使用這三個術語的時候是不是真的遵循了亞里士多德主義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用法呢?我們能不能確鑿無疑地確定這一點呢?

    三、洛克在經(jīng)院哲學的意義上使用“心像” “意念”和“意式”

    洛克是否在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意義上使用“心像” “意念”和“意式”這三個術語?從瑞克勒斯提供的線索來看,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非常大。洛克所受的是經(jīng)院哲學的教育,他對經(jīng)院哲學術語非常熟悉。另外,從基本的寫作常識來看,洛克是以一種很隨意的方式提到這三個術語,并且對這三個術語不加解釋,這表明洛克知道當時的讀者很熟悉這些術語,熟悉到洛克認為沒有必要對其多做解釋。如果洛克所使用的這三個術語是讀者所不熟悉的,洛克怎么可能希望借助它們來讓讀者了解他所用的“觀念”一詞的意義?洛克不可能用一些大家不熟悉的術語來說明一個他想讓大家熟悉的術語,這不符合寫作常識。很清楚的是,經(jīng)院哲學的術語是當時的讀者熟悉的學術語言,洛克使用這些術語來解釋他的核心術語,完全不需要過多解釋。

    其實,在使用傳統(tǒng)哲學的術語或舊詞新用時,洛克的態(tài)度相當嚴謹。如果他改變了傳統(tǒng)術語的用法,他會特意做出說明。例如,當洛克認為他使用的“樣態(tài)(mode)”一詞和該詞通常的用法略有出入時,他不但首先清楚地解釋了他是在何種意義上使用該詞的,而且洛克還專門就這個詞的新用法請求讀者的原諒: “在這方面,我所用的樣態(tài)一詞如果和通俗的含義略有差異,則我亦請求人的原諒”。(II.xii.4)我們知道,“樣態(tài)”這個詞在《理解論》中的重要性遠不能和“觀念”一詞相提并論。洛克能夠?qū)Α皹討B(tài)”等術語的使用做出專門說明,沒有理由不對關乎《理解論》中最重要的概念的理解的“心像” “意念”和“意式”三詞做出說明,假如他真的調(diào)整了它們的通用含義。

    因此,按照一般常理,我們基本能夠確定洛克是在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意義上使用“心像” “意念”和“意式”這些術語的。影像論解讀的領軍人物艾爾斯僅憑洛克和伽桑狄表達上的相似性就斷定洛克的觀念的影像性質(zhì),相比于艾爾斯,在這方面,我們的理由要合理得多。雖然如此,我們并不想把證明僅僅建立在“常理”上,盡管常理符合事實真相的可能性非常大。為了證明的嚴謹性,我們希望把證明建立在更加穩(wěn)固的基礎上,最好是建立在無可爭議的基礎上。

    “心像”表示感覺性質(zhì)的影像。在這一點上學者們的意見是一致的,我們也同意這一點。所以,“觀念”是否全部是感覺或影像,還是也包括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問題的關鍵就縮小到了觀念定義中所包含的另外兩個術語(即“意念”和“意式”)上?!耙饽睢焙汀耙馐健眱稍~在洛克這里是否表示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前述分析已表明,證明這一點的一條可行路徑是,確定洛克是在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意義上使用這兩個術語。如果我們能夠確定洛克是在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意義上使用這兩個術語,我們就可以確定,除了感覺和影像,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也是洛克的觀念的構(gòu)成部分。按照這一解決問題的思路,首先來看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是如何使用“意念”一詞的。

    在《人類理解論》中,在“觀念” “心像” “意念”和“意式”這幾個術語中,除了“觀念”之外,洛克使用較多的就是“意念”一詞了。僅列舉幾例:

    因為上帝的意念是同公共理性的原則相契合的,……不過一般不思想的人們雖然普遍地接受這個名稱,而且他們雖然能得到一種游移不全的意念,可是這亦不足以證明那個觀念是天賦的。人們所以有此意念,乃是因為發(fā)明這個名稱的人們,曾經(jīng)正確地運用其理性,曾經(jīng)成熟地思維過事物的原因,并且曾經(jīng)把事物的根源找尋出來。這個重要的意念既發(fā)明出來,所以那些不愛思考的人們在一接受了以后,便再也忘不掉。(I.iv.10)

    ……我將以一些似乎離感覺或反省很遠的關系,來加以說明。在一說明之后,我們就會看到這些關系中的觀念亦是由那個根源來的,而且會分明看到,我們對那些關系所有的各種意念,都只是簡單的觀念,從根源上說都只是由感覺或反省來的。(II.xxv.9)

    道德的存在和意念是建立在,并且歸結(jié)于感覺和反省所傳來的那些觀念的。(II.xxviii.14)

    從上述引文可以看出,在《人類理解論》中,洛克用“意念”一詞主要表示抽象的觀念,例如“上帝觀念” “道德觀念” “關系觀念”等。這些觀念都是離感覺來源比較遠的觀念。在洛克那里,這些觀念雖然最終還是從感覺經(jīng)驗來的,但卻不能說這些觀念是感覺性質(zhì)的觀念,因為這些觀念根本不是感覺和想象能力能夠獨自提供或顯現(xiàn)給心靈的。這一點在“上帝觀念”上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洛克明確說,上帝觀念是人們正確運用理性的產(chǎn)物。洛克只是反駁上帝觀念的天賦性質(zhì),但他并沒有反駁上帝觀念的理智性質(zhì)。其實,如果細心一點,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洛克那里,“觀念”雖然可以用于比較抽象的觀念,雖然“意念”和“觀念”經(jīng)常被交換使用,但洛克卻很少把“意念”用在像顏色、聲音、滋味等純粹的感覺觀念上。應該說,洛克通常還是按照一般用法來使用“意念”一詞,即主要用在具有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上。在解釋洛克的觀念定義中的“意念”一詞的時候,胡景釗先生也認為,“‘意念’一詞洛克主要是用來稱謂諸如‘感恩’ ‘正義’等道德觀念的名稱?!饽顜в邢胂?、概念和觀點的含義,不單純是各種感性因素的集合?!盵8]

    上述對洛克“意念”一詞用法的簡單考察表明,洛克對“意念”一詞的用法與經(jīng)院哲學的用法是一致的。盡管如此,我們?nèi)砸姓J,這仍舊不是直接證據(jù),仍舊不能確鑿無疑地證明洛克是在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意義上使用這些術語。所以,為了確定洛克是在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意義上使用“心像” “意念”和“意式”這三個術語,證明的關鍵最后就落在了確定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是如何使用“意式”一詞這一點上。洛克是否是在亞里士多德主義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意義上使用“意式”一詞的?如果是,是否有我們一直追尋的決定性證據(jù)?

    我們還記得,在《人類理解論》第三卷第十章中,洛克指出了文字被濫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即“人們把文字當作是事物本身”。洛克認為,人們?nèi)绻耆嘈挪⒕窒抻谀骋慌傻恼軐W理論,往往就會認為“那一個教派的一切名詞都是合乎事物本質(zhì)的,都是完全與事實的實相相符合的”(III.x.14)。洛克認為,這一點在亞里士多德主義哲學對其信徒的支配性影響方面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

    自幼染受了逍遙哲學的人們,哪一個不以為十個范疇的名稱是精確地契合于事物的本質(zhì)呢?這一個學派中又有哪一個人,不相信實體的形式、植物的靈魂、憎惡虛空之感和意向意式(intentional species)等等都是實在的事物呢?(III.x.14)

    而且他們那個學說在通行之后,既使人到處相信了所謂空媒或以太媒,因此,他們的名詞亦不能不在人心上留些印象,亦不能不使他們相信事物真是這樣的。這正如同逍遙學派所謂形式,或意向意式(intentional species)似的。(III.x.14)

    我們知道,“逍遙哲學”指的是亞里士多德主義哲學。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的這兩段文字,為我們解決紛爭提供了關鍵的文本證據(jù)。很明顯,這兩段文本及其所在的語境印證了三點:第一,亞里士多德主義經(jīng)院哲學的術語是當時的人們所熟悉的學術語言,熟悉到當時的人們甚至認為,“那一個教派的一切名詞都是合乎事物本質(zhì)的,都是完全與事實的實相相符合的”;第二,亞里士多德主義的經(jīng)院哲學是洛克《人類理解論》批評的主要對象之一;第三,洛克是在亞里士多德主義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意義上使用“意式”這個術語的。很明顯,我們之所以指出前兩點,目的還是為了印證第三點。

    我們的看法并不孤單,很多著名的洛克學者也肯定了這一點。例如,艾倫認為,洛克對這三個術語的使用遵循了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用法。在解讀洛克關于“觀念”一詞的定義時,艾倫指出,“洛克把下列內(nèi)容明確地包括在這一術語的內(nèi)涵之中:第一是心像,即感覺材料、記憶和影像;第二是意念,它包括一些更抽象的概念;最后是意式,包括可感覺的和可知的兩種意式?!盵6]114瑞克勒斯表達了和艾倫類似的觀點。瑞克勒斯認為,盡管洛克反感亞里士多德主義的經(jīng)院哲學,把它們稱為“博學的胡說八道”(III.x.9),但是,“他確實認為他的‘觀念’一詞包括經(jīng)院哲學的心像、意念和(可知的)意式,假如曾經(jīng)有這些東西的話”?!奥蹇吮救苏J為同一個思想的直接對象既承擔了經(jīng)院哲學的心像扮演的角色,也承擔了由相應的經(jīng)院哲學的意式或意念扮演的角色?!盵7]16約爾頓(J. W. Yolton)是當代最杰出的洛克學者,他也明確地肯定了這一點:“‘觀念’的定義(I.i.8)與‘心像、意念、意式所表示的任何東西’聯(lián)系在一起。很清楚,這個定義是經(jīng)院哲學學說的某些部分和霍布斯關于心像的討論的回響(‘意式’是確鑿無疑的;‘意念’也許涉及的是約翰·薩金特(John Sergeant)對亞里士多德-托馬斯主義的描述的改寫)?!盵9]

    綜上,在對“觀念”一詞進行定義時,洛克是在經(jīng)院哲學的一般意義上使用“心像” “意念”和“意式”這三個術語的。這就意味著,洛克的“觀念”既包括感覺和影像,又包括可知的意式和意念??芍囊馐胶鸵饽畈煌诟杏X和影像,不是感覺性質(zhì)的觀念,而是理智性質(zhì)的觀念。很明顯,通過考察洛克對“觀念”一詞的定義可以看出,在觀念的性質(zhì)這個傳統(tǒng)問題上,洛克不是一個純粹的影像論者,在某種意義上,洛克也是一個理智論者。(9)有關這一結(jié)論所體現(xiàn)的更為廣泛的哲學史意義,參見徐會中:《洛克哲學中的“理性主義傾向”問題及其哲學史意義》,載于《云南大學學報》2018年第6期,第16-23頁。

    猜你喜歡
    心像意式洛克
    我的心像大海一樣會唱歌
    ——讓心理描寫有聲有色
    兒童時代(2022年5期)2022-07-11 09:02:14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感恩的心
    青年歌聲(2020年1期)2020-12-02 14:45:12
    意式旅程 我與Giulia的一天
    車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59
    “意式”男女的街頭時髦選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6:54
    色世界
    時文博覽(2013年6期)2013-04-29 00:44:03
    霸州市| 北票市| 台北县| 通化县| 新宾| 大方县| 丘北县| 广昌县| 金山区| 永福县| 都江堰市| 将乐县| 阳朔县| 神池县| 胶南市| 蒙山县| 中西区| 泰顺县| 屏南县| 惠来县| 江北区| 张家川| 壶关县| 兰西县| 聊城市| 西昌市| 玛曲县| 天气| 德昌县| 保亭| 略阳县| 邵阳市| 安仁县| 聊城市| 桂东县| 八宿县| 荣昌县| 惠来县| 巴东县| 宁都县| 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