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曼
【摘要】音樂所為一門藝術,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造性,特別是器樂的演奏,尤能體現(xiàn)音樂的創(chuàng)造性。演奏器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幫助他們更好地用音樂表達自己心中所想,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力,推進他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校在開展音樂教育時,也應以培養(yǎng)音樂審美為出發(fā)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最終目的。因此,讓小樂器走進學生課堂,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利于完成課程標準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樂器;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和其他學科相比,音樂課程顯然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演奏器樂更有利于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培育他們的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提升其審美能力。然而,從小學音樂教學現(xiàn)狀來看,有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依舊比較落后,認為只需要有臺鋼琴,有臺錄音機就可以上音樂課了。這種教學模式,讓音樂學科成為了其他學科的陪襯。在此背景下,讓小樂器走進音樂課堂,成為了提升音樂教學有效性的一大切入點。
一、小樂器進課堂的必要性
器樂學習能夠檢驗學生學習音樂的成果,也應成為音樂教學的重點內容。但當下音樂教學的主要模式仍未教師帶唱、學生跟唱,或是單純的音樂鑒賞。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很少有機會能參與到實踐中。面對新課改的現(xiàn)實要求,首先,音樂教師要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進行音樂時間,所以應該要在音樂課堂中積極引入樂器學習。其次,在引入樂器時,要考慮到其可行性和推廣性性,所以大型樂器并不適用。最后,在引入樂器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此來開展樂器教學區(qū)。綜合而言,小學樂器操作性高、易于入門,所以在音樂課堂中引入小樂器,是增強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措施。
對任何學習來說,興趣都是最好的教師。小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所以小樂器進課堂,可以有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樂器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在學生放聲歌唱時,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節(jié)奏和音準。小學生憑借小樂器,可以很好地開展音樂實踐。有些學生覺得自己的嗓子不好,往往不敢在音樂課上放聲歌唱,讓他們來演奏小樂器,就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音樂學習中的樂趣。
二、 小樂器進課堂的策略
(一)用小樂器來輔助唱歌教學
音樂是一門“活”的藝術,其藝術性告訴體現(xiàn)于聽覺和聲音中。然而,小學生在練習唱歌時,經常容易出現(xiàn)走音的問題。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發(fā)揮小樂器的作用,用小樂器來幫助學生把握音準,輔助學生的歌唱,讓學生可以準確無誤地演唱。除此之外,小樂器也可以充當伴奏的作用。在學生唱歌時,如果有了小樂器的伴奏,他們不僅會更有勇氣放聲歌唱,唱的也會更有激情,可以讓整個音樂課堂氛圍都產生質的改變。
例如,在教學《映山紅》一曲時。小學音樂教師就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兩大組。安排一組學生唱歌,另一組學生則可以吹奏葫蘆絲。在有了葫蘆絲的伴奏后,學生們的演唱顯然要比清唱更為準確。如此一來,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二)用小樂器來優(yōu)化歌曲演唱效果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音樂課都被大眾視為“唱歌課”,甚至有很多小學音樂教師都認為,只要能讓學生學會唱幾首歌曲,音樂教學的目的就達成了。很多學生雖然喜歡音樂,但對上音樂課卻毫無興趣。剖析背后原因,可以發(fā)現(xiàn),一部分是因為學生覺得音樂課上唱的歌曲過于落實,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學生覺得教師教學的歌曲難度較高,他們很難唱準確,久而久之也就更不樂于歌唱了。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可以試著將口琴,口風琴等小樂器應用于課堂中,以對學生歌唱起到輔助作用,提高學生歌唱的表現(xiàn)效果。這些小樂器不僅容易上手,并且價格也十分低廉,所以小學生可以做到人手一個。
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怎樣用口琴吹奏《其多列》《劃船歌》這些比較簡單的曲子,大多數(shù)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都能夠熟練、獨立地吹奏完這些曲子。一些學生原本可能覺得自己“五音不全”,一唱歌就會走音、跑調,對放聲歌唱非常抵觸。然而,小樂器的音高都是固定的,出現(xiàn)的音準偏差也很小。所以,只要了解了基本的吹奏方式后,就能輕易找到所需吹奏的音。如此,學生也非常愿意用這些小樂器來替代自己的嗓音,用小學期來演奏準確流暢的歌曲。
(三)用小樂器來輔助德育教育
在學習音樂時,學生的心靈能夠受到極大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美的教育,給孩子的心靈留下美好印象。長期的音樂教育,可以給孩子的身心成長帶來極為正面的影響。雖然這種印象無法觸摸,但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所以,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小樂器來輔助課堂教學,實現(xiàn)德育教育。
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合唱團,并用小樂器給合唱伴奏。學生參加合唱團,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紀律意識和團體意識。小樂器的引入,也利于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陶冶其情操。
三、總結
總之,小樂器操作簡單、發(fā)音準確,學生在學習時難度較小,非常適用于音樂課堂教學。因而,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積極引入小樂器來輔助課堂教學,切實增強音樂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梅.新時期“小樂器進課堂”實踐與反思[J].基礎教育論壇,2021(24):102-103.
[2]徐玲君.小樂器,大價值——低年級“陶笛進課堂”價值分析[J].小學教學研究,2021(22):90-91.
[3]何苗.義務教育階段樂器進課堂的實踐策略研究[J].音樂生活,2021(0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