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梅
摘要:無論是從《語文課程標準》還是從教材內容的編排來看,同一語文要素的學習都存在著內在的聯(lián)系,由此本文以復述為例,從復述在《語文課程標準》的定位以及復述在教材內容編排中的梯度性,來談復述在教學策略的整體性,以此體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文復述;教學策略
引言
復述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課文重復一遍,而是在熟悉課文內容情況下,通過聯(lián)想進一步充實文章內涵,刻畫更生動具體的人物形象。復述課文不但能增強學生表達能力,也可以促進邏輯思維發(fā)展,也能提高課堂效率。然而,現(xiàn)在語文課上復述教學已經被教師逐漸遺忘,對于語文課來說這是一大缺憾。因此,應重拾復述教學這一授課方式,教師將此運用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所學文章進行創(chuàng)造性復述,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
一、小學語文復述教學的意義
復述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文章進行重新整理,但這個過程是建立在對文章有整體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也需要學生認真研讀文章內容,從理念上獲取重要信息。這樣一來,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清楚地表達出自己內心所想,并且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是需要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勞動,對于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是提高他們語文素養(yǎng)和說話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逐漸積累好詞好句或優(yōu)美片段,也會學到語言表達方式。長此以往,學生語文成績或語文素養(yǎng)等方面必然會有巨大提升[1]。除了能夠提升能力以外,還可以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不會導致出現(xiàn)學了就忘的現(xiàn)象。如果學生想要提高語文成績,就必須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必然會主動對課文進行復述。而教師可以在課上指導學生,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對他們進行適當點撥。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不能進行死板的訓練,要靈活準確運用,并且要對文章進行充分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復述,在過程中了解到學生有哪些知識已掌握到位,對哪些知識一知半解,了解情況后可以對癥下藥。因此,復述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知識有強化作用。
二、小學語文課文復述指導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梳理文脈,為復述提綱挈領
復述課文不是機械背誦文章,復述的前提是學生要對該文章的內容有所理解,要求學生在了解文章大意、讀懂句子的基礎上展開,否則學生只是在機械照搬課文。因此,在復述課文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把握課文的大意,再品詞析句,感悟文本語言,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之上,再進行課文的復述。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盤古開天地》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回顧所學過的概括課文的方法,再讓學生梳理故事的起因:宇宙混沌,盤古沉睡;經過:盤古開天辟地、頂天立地;結果:盤古化身萬物。通過多種方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從教學方法開發(fā)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旨在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以及小組合作互學梳理文脈,從把握故事內容起步,從文體特征出發(fā)聚焦該篇課文中神奇的情節(jié)進行體會,為課后的復述訓練作下鋪墊。最后還引導學生勾畫出自己感到神奇的情節(jié),邊讀邊想像畫面,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像,體味夸張并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以此使學生頭腦中再現(xiàn)的盤古開天地的偉大場景。只要理清文章的脈絡,學生就能在腦海中對文章的大意形成網絡系統(tǒng)化的理解,并借助言語材料和表達能力,將文本教材內容中原有的邏輯結構打破,按照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課文內容進行重新編排,這樣就能高效達到復述訓練的目的了。
(二)變換文體,豐富內涵
在語文寫作方式中,文體有許多,有時只需將文章文體改變一下就會呈現(xiàn)出不同意境,同時可能得到更豐富的內涵。古詩文與現(xiàn)在白話文不同,許多字詞與現(xiàn)在字詞的意思并不一樣,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感到吃力。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對古詩文進行翻譯,將古詩文改為記敘文,兩者結合進行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特點。將古詩文改編成記敘文,可以將文中粗略描述的事物進行細致化描寫,使學生更能感受到事物變化以及人物神態(tài)表情變化,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對文章進行學習和理解。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將古詩文翻譯為白話文,對兩小兒進行細致的描寫,將兩人辯日的過程寫下來。還可以將他們因不同意見而爭吵得面紅耳赤的場景一同記錄,以及孔子到最后不知所措的樣子通過白話文描述下來。這樣一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整篇課文的主題,將三人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豐富文本內容,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
(三)提取關鍵,為復述豐盈內涵
鑒于語文教材內容要素安排的梯度性,老師在進行教學策略設計時,要樹立整體意識,體現(xiàn)語文要素學習的層進性。注意復述的層次性、漸進性,小學語文教師應為學生的復述能力的習得搭建合理梯度。在單篇課文內,也可有梯度性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逐步提升學生的復述能力[2]。教師可以通過梳理文脈提取關鍵,進而為復述豐盈內涵,讓學生對所需要復述的文章有一個大致的框架,為學生復述打下良好基礎。但是若只是將文章的大體內容講出來,而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并不生動,那復述訓練的目的也只是達到一半。因此,在對文章的情節(jié)進行主次區(qū)分,重點復述主要情節(jié),省略次要情節(jié)的基礎上,為了讓復述的內容更有聲有色,教者在進行復述訓練時還需要引導學生對故事的情節(jié)提取關鍵詞,使這些關鍵詞成為復述過程中開展學生想象力的要素。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揠苗助長》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設計“借助插圖復述”再"借助“關鍵詞復述”,最后“發(fā)散想象,拓展復述”;再如,《蜘蛛開店》可先借助“示意圖復述”,再“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角色扮演復述”,最后“借助插圖,復述故事”。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復述教學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尋找創(chuàng)新元素,打開學生思維積極參與,指引學生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養(yǎng)成善于思考,善于創(chuàng)新的習慣。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帶來的樂趣,學會體驗感受人物命運和情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復述不是對文章進行重復,教師也要重視,在創(chuàng)造性復述教學中采取正確方法指引學生,才能將此種教學方式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趙加芳.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復述策略[J].教育研究,2021,5(3):29-29.
[2]王曉芳.小學語文復述教學的策略探尋[J].中國校外教育,2020,4(14):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