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領
(徐州市銅山區(qū)漢王鎮(zhèn)西沿小學 江蘇徐州 221148)
目前,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成為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能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xiàn)學科知識,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學到更多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就信息化視野下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傳統(tǒng)的授課是教師口頭授課,剛開始學生會集中注意力去聽講,但時間一長,就容易引起學生大腦疲勞,難以集中注意力,從而走神。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改善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生動、有趣的課件,這樣的課件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更好地開展后面課程的學習。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加入一些生動、具體的內容,如通過一些動畫、音樂或表情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效率,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成年人不同,一些直觀具體的內容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1]。
如四年級上冊聲音這一單元,講聲音的產生的時候,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聲音是由振動產生,并能歸納和總結出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音頻資料,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教師為學生播放鳥叫、蟲鳴、波浪,風聲、雨聲、樂器聲等,讓學生依次進行情景的猜想,最后教師讓學生睜開眼睛觀看視頻的內容,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探討并發(fā)言。這樣一來,學生更能理解聲音的產生和它的多樣性,這種視聽結合的方式也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知識,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做好了鋪墊,也能為今后的教學開展打好堅實基礎。
傳統(tǒng)課堂大多僅限于課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出現(xiàn)多種形式的課堂,甚至同樣的內容可以不斷回放,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往往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掌握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需要教師及時對掌握不好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此時,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更好地指導,學生也可利用學習平臺及時向老師說出自己的困惑和不解,請求老師的解答。學生還可以通過學習網絡平臺獲取相關的學習資料,針對自己學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復習和學習,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有利于科學教學效率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老師和學生的時間[2]。
學??梢杂嗅槍π缘卮罱ㄒ粋€網上學習平臺,讓每個學生、老師可以通過學號或工號登陸學習平臺,平臺開放群聊、直播、個人聊天等功能,以方便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學校要開通相應的監(jiān)督功能,以保證學生專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時代在進步,信息技術在不斷發(fā)展,教師也要與時俱進,這樣教師才能適應當下時代的要求,更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首先,教師要不斷學習科學知識,因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知識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在不斷更新,新的科學技術不斷涌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固守傳統(tǒng),應該不斷了解和學習新的科學知識,教師也應當關注最新的科學新聞,了解當前實事,如此,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加新穎的科學訊息,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同時,教師要將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相結合,將信息技術知識運用到課堂中[3]。
如教學五年級下冊“地球的運動”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為學生放映一些地球自轉和公轉的視頻,可以是自制的也可以是衛(wèi)星拍攝的一些資料片,讓學生感受一下地球的樣子和宇宙的浩瀚,通過視頻的引導學生會對地球的運動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再開展教學便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不斷進步,信息化是時代大勢,無論是哪個領域都應該順應信息化的發(fā)展潮流。教育的發(fā)展更離不開信息化的助力,信息化能夠促進教育的發(fā)展,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科學學科結合在一起,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