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靜
(湛江市二中海東中學 廣東湛江 524000)
新課程教育改革中強調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這一核心內容的主要目的是要求通過改變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式,有效建立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導向的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在傳統(tǒng)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還在沿用重視結果的教學評價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消減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在新時代教育發(fā)展下,我們需要積極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過程性評價的含義以及內容進行分析、探討,結合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實際提出科學有效的實施策略,進而有效促進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過程性評價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首先需要教師充分注重過程性評價的實踐應用方式,課堂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是初中信息技術學科過程性評價教學的重要理念和重要方式,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將過程性評價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引導、交流和溝通,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效調整自己的學習思路,從而讓學生可以自主探索到正確的思考和學習方向。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性評價中,教師除了要對學生信息技術學習和掌握能力、結果進行評價,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實際思維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及課堂學習態(tài)度等,通過引導性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及時進行自我反思。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圖像相關知識點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是否切實掌握了本節(jié)課程的相關技巧、概念等進行評價,還需要重點關注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考方式以及實踐應用方式進行引導和評價,有效對學生進行正確且有意的引導性評價,使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提升和拓展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有效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1]。
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斯認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過程性評價方式,是有效促進學生學會學習以及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必備條件,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好的學習態(tài)度,才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效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可通過過程性評價,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以往被動式的學習轉變?yōu)樽灾鳌⒑献?、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發(fā)生實質性的轉變,從而有效啟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阿發(fā)展需求,進而最大化地提高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水平。以word相關知識點的教學為例,實際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將學生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前預備狀態(tài)、學習中的思考、實踐方式以及學習結果形成一個密切相關的系統(tǒng),將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細化,順應學生的個性化喜好,運用實踐法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學習活動,有效鍛煉學生的鍵盤操作能力和文章編輯能力,同時有效促進學生自學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不斷地向更高水平發(fā)展。教師可通過過程性評價確認學生的實際學習方式,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質量和學習結果,鼓勵學生積極地加強師生溝通,促進自我反思,提高學習水平[2]。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以及學生自評這三種教學評價方式,學生過程性評價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下,讓學生結合相關的學習要求和學習目標對自己的實際學習行為狀態(tài)、學習效果等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同時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切實對自己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思考,讓學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讓學生通過自評或互評學會相互欣賞、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以WPS演示文稿一課的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為了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學習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過程性互評,讓學生切實的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讓學生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從而收獲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讓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性評價的作用更加突顯。
總而言之,過程性評價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充分遵循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有效調動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參與熱情,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從而全面提高學生整體信息技術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