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秀
(江蘇省宿遷市湖濱新區(qū)鐘吾國際學校,江蘇 宿遷 223800)
語文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尤為重要,不僅是在情感和價值觀上,更是對做人處事態(tài)度上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注重書本知識點和體系的教學,忽視了閱讀教學中關于審美的教育。而在現(xiàn)今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人們更多認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在語文閱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更多加入了審美的教學。本文通過分析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教學,筆者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總結出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如何進行審美的教育給出參考的意見和建議,希望未來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更多參考和幫助。
審美教育又被稱為美感教育,是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美的教育,如社會美、藝術美、自然美等,培養(yǎng)學生鑒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社會的感官印象,更好地感受不同階段帶來的美的體驗,從而樹立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念及審美情趣的一種教育形式。
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xiàn)階段,對于教育教學的要求在于素質教育的提升,要求教學中不僅做好理論知識的傳授,還需采取科學措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審美教育的開展為教學目標的落實提供了堅實保障,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閱讀內(nèi)容的深層次含義,加深自身的情感感悟,從而達到陶冶情操、撫慰心靈的效果,優(yōu)化學生綜合素質,實現(xiàn)道德品質培養(yǎng)目標,讓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感知校園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
另外,審美教育的開展可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快速辨別美的事物,進而找到語文閱讀學習中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提升自身閱讀水平。同時,借助審美教育也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維模式,增強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目前,語文閱讀教學因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活動存在單一、枯燥、死板的情況,與當前的素質教育要求存在明顯差異。在應試教育影響下,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計劃編制中,將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學生語文成績和寫作能力上,讓學生大量地進行文章臨摹和強制記憶,并未教給學生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記憶不扎實,運用效果不強。再者,因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評判也以分值高低為主,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會為其安排更多的習題練習或閱讀理解,希望以此來增強閱讀效果,而這只會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反感和抵觸情緒,閱讀興趣逐漸降低,語文能力停滯不前。
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中,中學語文教師對于教學的理解停留在書本硬性知識的傳授上,要求學生只記住書本內(nèi)容即可,對于延伸內(nèi)容或靈活知識的滲透較弱。而素質教育下,則要求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目的在于優(yōu)化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這與傳統(tǒng)應試教育間存在較大差異,不過目前教師難以做到觀念上的有效轉化,還在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審美教育的作用和功效得不到發(fā)揮,教學水平無法提升,對學生進一步發(fā)展帶來了較大的阻礙。
部分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將課堂作為教學的重點場所,除去課堂,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關心度不足,學習進度掌握也不明確,難以提出有效的教學方案,教學效果不理想。課堂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則將書本知識灌輸這種老舊教學模式作為核心,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的延伸不到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存在嚴重的表面化現(xiàn)象,難以達到活學活用、靈活變通,課堂教學質量較差,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自然無法培養(yǎng)審美和感悟能力,不利于日后發(fā)展和學習。
針對上述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必要結合現(xiàn)狀提出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加強審美教育的融入,摒棄傳統(tǒng)應試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改善語文閱讀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具體來說,審美教育的教學策略有:
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個優(yōu)美的教學環(huán)境能使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教學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傾入更多情感,感受作者寫作文章過程中所見的實情實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和幫助。例如,在中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習王維創(chuàng)作的詩《使至塞上》,這首詩講述的是王維在出使塞上旅途中所見到的塞外風光。教師在進行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講述歷史故事,以及關于王維在邊塞所見的景色及王維出使邊塞的故事背景,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教學的環(huán)境中,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當下的真情實感,學生自然地沉浸在王維譜寫的塞外美景中。對于這些知識點有了興趣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通過文字的閱讀和理解,感受到塞外風光的美麗,促進對學生的審美教育。
語文課程閱讀的美不僅是在其所表達的意境和內(nèi)容上,每位作者筆下的文字都有其傾入的真情實感,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慢慢地品味,教師也要重視語言的教學,這一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而言很難有一個精準的把握。例如,在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這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陶淵明通過對安樂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寫下了這一篇散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未成熟,很難真實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這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誦文章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心境,通過朗誦的過程感受作者表達的意境,這就是語言藝術的精妙之處。通過朗誦進行語文閱讀中審美的教育,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意境,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學問。
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僅是對課本知識內(nèi)容的學習和掌握,要想學好語文真正的理解閱讀,必須在對課文知識掌握的同時進行課外知識的學習。課外書籍的閱讀能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升審美的品質。有些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難以理解,在遇到專業(yè)知識的困難時很難攻破,通過對課外書籍的閱讀能夠使學生陶冶情操。例如,在課堂上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地選擇課外閱讀的書籍,這樣的課外閱讀書籍的選取一定要與課文教材內(nèi)容難度相近,文學的類型和形式要合理。課外閱讀的文章多種多樣,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不可能全部都能閱讀到。另外,在進行課外書籍閱讀時要選取與課堂當下學習的文章類型符合,不能在課堂中學習的內(nèi)容是詩詞,而課外書籍的選擇是小說等類型,這樣的課外書籍閱讀達不到對課文內(nèi)容的補充學習作用。通過對課外書籍的正確選擇和教師在課堂中的正確引導學習,能夠更快地提高學生的審美,對審美的教育更快地落實。
對于中學語文閱讀中審美教育的教學,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朗誦的閱讀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寫作的心境,對于課外知識的閱讀能使學生提高閱讀的興趣,對語文課程的學習更加熱愛。我們以長遠的眼光看,在課程上的閱讀和課外閱讀的積累中,不僅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了,對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在成績的提高上也呈現(xiàn)著上升的趨勢。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教學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