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體育運動學校 吉林 長春 130000)
舉重運動是一項力量與體能相結(jié)合的比賽型運動,隨著體育運動的不斷發(fā)展,少年舉重運動員的選拔也變得越來越嚴格。我們認為,舉重運動員的潛能與其體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等多種因素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進行運動員的選拔時應當制定明確的選材標準和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青少年運動員能夠更好地滿足后續(xù)舉重鍛煉的要求。在本文當中,我們就具體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選材標準和要求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舉重運動對于運動員的身高有著一定的要求,通常情況下,身高較高的運動員手臂長度也會較長,而手臂的長短又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手臂杠桿力作用的發(fā)揮。身高情況很有可能會影響運動員的脂肪層厚度、關節(jié)靈活性以及彈跳力素質(zhì)。因此在選取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時,身高被看作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篩選標準。許多人認為,身材矮小的人在舉重項目訓練當中更具優(yōu)勢,但事實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中、重級別中打破紀錄或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的舉重運動員當中不乏身高較高的運動員。也就是說,同類型的舉重項目可能會對于運動員的身高情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們不能將運動員的身高因素作為唯一的選拔參考因素,其他方面的身體素質(zhì)情況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對于身高條件,在進行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選拔時,體型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參考因素。運動員的體型影響著運動員在后續(xù)鍛煉當中能夠取得的成績,因此,在體型方面,舉重運動有著較為清晰明確的選材標準。
運動員的體形應當較為健壯,身材結(jié)實、強壯的運動員占據(jù)著先天的舉重運動優(yōu)勢,堅實的骨骼、飽滿的肌肉、厚重的脂肪層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運動員在舉重方面的潛力。由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還有較大的發(fā)育空間,因此,我們應當充分考慮到運動員未來的成長情況。一般來說肩膀較寬、手掌較為厚重、臀部較大的青少年,骨骼的發(fā)育情況也會較為突出,他們更加容易承受杠鈴的重量,且寬大的手掌有利于他們握牢杠鈴;其次,運動員的身材應當較為勻稱,如果脂肪含量較少,那么運動員的力量承受能力可能會較低,反之,如果脂肪含量較高,運動員的肌肉靈活性能則會較差。擁有中等發(fā)達的肌肉組織對于運動員來說,無疑是天然的優(yōu)勢。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舉重運動員的身材比例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即線條型、粗短型和中等型。一般來說,我們認為中等型運動員更適宜進行舉重訓練,因為對于長線條型運動員而言,其四肢較長而中間軀干卻較為短小,而對于粗短型運動員而言,四肢粗壯意味著中間軀干較長。我們這里所提到的比例要求主要是針對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輪廓姿態(tài)和身體形態(tài)而言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大程度上保障運動員舉重的靈活性。
有關調(diào)查顯示,一個人能否在某項體育運動當中取得突出的訓練成果,往往與其遺傳因素相關。在選拔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時,我們需要充分了解運動員的生理機能情況,測定運動員的肺活量、血壓、脈搏等,先確保所選取的青少年運動員能夠充分滿足舉重運動對于運動員所提出的健康體質(zhì)標準要求。同時還需要對于通過健康體質(zhì)測試青少年父母的身高、體重、身體素質(zhì)、健康情況、運動能力等進行充分的了解,以更為科學的方式預測青少年運動員在舉重運動方面的潛能,確保青少年舉重運動員選拔的科學性。一般來說,考慮到遺傳因素的選材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長遠發(fā)展是十分有利的。
所謂身體素質(zhì),簡單來說就是指青少年運動員所具備的能夠滿足強度較高的舉重運動訓練的生理技能。舉重運動員需要在舉重運動當中承載的重量往往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這意味著舉重運動員在逐步參與鍛煉的過程當中,會面臨著難度越來越高的訓練,沒有優(yōu)質(zhì)的身體素質(zhì),是難以完全適應不同等級的訓練的。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其未來需要經(jīng)歷較為漫長的舉重運動訓練過程,而訓練的最終目標則是為了取得優(yōu)異的舉重成績。結(jié)合舉重運動本身的特征,在選取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時,我們重點關注的身體素質(zhì)條件包括力量、爆發(fā)力、速度、柔韌性以及協(xié)調(diào)性幾個方面:
對于舉重運動員而言,自身的力量水平是影響其后去舉重運動成績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在選舉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時,應當結(jié)合青少年所處的不同年齡階段、體重情況、肌肉狀況以及發(fā)育情況來考慮其在力量方面的實際水平。另外,我們還需要重點關注青少年是否參與過其他類型的訓練,或是有過相關的鍛煉經(jīng)歷。對于部分青少年而言,參與過專項訓練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過潛在的訓練,可能會使其所具備的先天力量條件得到一定的挖掘,而我們在選取舉重運動員時,應當特別對于那些具備著先天突出力量條件的青少年給予更多的關注。在進行力量情況測定時,我們需要重點關注運動員上肢、腰背、腿部的力量情況。運動員在完成舉重動作時需要運用雙手的力量將杠鈴舉過頭頂,這要求其必須具備突出的上肢力量。而在舉起動作的過程當中,又往往對于運動員的腰背及腿部力量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重點對于運動員在這幾方面的力量素質(zhì)進行測定。由于許多青少年之前并未接觸過舉重運動,因此,在進行測試之前,應當給予備選者足夠的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避免其在進行測定的過程當中造成肌肉拉傷問題。
爆發(fā)力和速度要求是我們基于舉重運動項目獨特的特征所提出的身體素質(zhì)條件要求。眾所周知,舉重運動員需要完成抓舉和挺舉兩個舉重動作,如果說抓舉動作會更多的考驗到運動員的力量水平,那么挺舉動作則與運動員所具備的爆發(fā)力與速度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舉重運動員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使肌肉的爆發(fā)力更大程度上的展現(xiàn)出來,才能夠取得更為優(yōu)質(zhì)的比賽成果。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采取縱跳水平測試的方式來測定青少年的爆發(fā)力和速度。
舉重運動屬于一項較為復雜的技術性運動,運動員具備突出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diào)性便于其在后續(xù)的訓練過程當中更好地掌握舉重技術。也就是說,柔韌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很可能會影響到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未來的發(fā)展。通常情況下,我們在測定青少年運動員的柔韌性時,可以要求運動員做挺舉的動作,將杠鈴舉過頭頂,然后再完成下蹲動作。如果在這一過程當中,運動員的兩條手臂能夠完全保持平直狀態(tài),且輕松完成挺舉動作,則意味著其關節(jié)的柔韌性較為突出。在測定青少年運動員的協(xié)調(diào)性時,則可以采取較為簡單的模仿測試的方式。例如,由教練員做一些難度適中的動作,觀察運動員模仿動作的能力以及完成動作的水平。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舉重運動員需要參與的訓練是極為艱苦的,如果沒有興趣作為支撐,這樣的訓練過程可能會對于運動員造成一定的心理上的煎熬。對于部分有潛力的運動員而言,其興趣條件是可以在后期進行訓練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的,引導青少年運動員加強對于體育運動的認同感,能夠激發(fā)運動員參與舉重訓練的熱情。
我們可以將這里所提到的意志看作忍耐力。舉重運動員參與訓練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困難并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優(yōu)秀的舉重運動員必須具備突出的意志品質(zhì),無論是擔憂、害怕、懦弱,還是不知所措、渾渾噩噩,都將成為舉重運動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在進行青少年運動員的選拔時,教練可以觀察被選者在參與測試或完成動作過程當中的神情狀態(tài),真正熱愛舉重運動并具備較為頑強的意志力的備選者,往往會表現(xiàn)出積極的參選態(tài)度,且有著無所畏懼、大膽坦然的精神。這樣的青少年往往更有融入于后續(xù)艱苦訓練中的堅持。
感覺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但對于大部分運動員而言,其在面對自身所參與的運動訓練時都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舉例來說,游泳運動員對于水有感覺、球類運動員對于球類有感覺、體操運動員對于器械有感覺等。舉重運動員需要在重量方面有著突出的感受,這樣的重量感決定著運動員在面對不同重量的杠鈴時是否能夠激發(fā)適當?shù)牧α俊Ee重運動員并非在舉起所有杠鈴時都需要運用最大的力量,用力過小會導致舉重失敗,但過度用力反而會對運動員的身體造成損傷。將重量感作為選取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時的重要參考因素,往往能夠預測出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效率,便于后續(xù)有針對性的制定訓練計劃。
綜上所述,舉重運動作為一類對于運動員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有著較為嚴格要求的運動,在選拔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時往往也有著較高的“門檻”。并非所有的青少年都是以參與舉重運動訓練,也并非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夠在舉重運動訓練當中取得突出的成果。為避免影響青少年在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在選拔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時,我們需要制定明確的選材標準,以嚴格的要求在實際的選拔工作,充分考慮到青少年運動員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從綜合全面的角度之上立足于現(xiàn)在、放眼于未來,發(fā)掘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所具備的潛質(zhì),選取更適宜舉重運動的青少年,從而為后續(xù)的舉重訓練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切實提升舉重訓練的能力與實力,培養(yǎng)更為優(yōu)質(zhì)的舉重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