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北城小學 沈 毅
統(tǒng)編版教材將課外閱讀納入到語文教學的正式體系中,每冊教材中都設(shè)置了“快樂讀書吧”的板塊,與教材中的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構(gòu)建成為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模式,從而將課外的整本書閱讀融入到教科書教學體系中來。面對統(tǒng)編版教材的定位,教師該如何充分運用“快樂讀書吧”的載體效能,為學生言語實踐能力的生長服務呢?
統(tǒng)編版教材中的“快樂讀書吧”往往并不局限于一本書,所包含的信息量較大,是課堂內(nèi)外閱讀勾連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要積極樹立全導意識,不僅要有胸懷整本書的意識,同時也需要依托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全員、全程、全部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指導,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認知動力。
“快樂讀書吧”雖然只是整冊教材中的一部分,占用的也就僅僅是一個課時而已,但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和關(guān)注,決不能局限在新授的這一節(jié)課中,而需要放眼于整個學期,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得以逐步落實。為此,教師要利用“快樂讀書吧”這一板塊的形式,自主制訂閱讀計劃,并著力引導不同的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知識儲備、原始能力和興趣愛好等個性化的因素,進行閱讀方式和規(guī)劃的私人定制,不斷關(guān)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進展,隨時對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調(diào)控。以指導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寓言》為例,教師利用導讀課的契機,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并要求學生在20 天內(nèi)完成整本書的閱讀,于是便開始與孩子一起制訂詳實的閱讀計劃,并將每天閱讀哪些內(nèi)容逐步落實;而在自主性閱讀之后,教師設(shè)置了“寓言閱讀摘抄卡”,要求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和詞語,每讀完一個故事之后,寫寫自己想要說的話。
這樣的關(guān)注和引導,就是面對選題、關(guān)注全程的,不僅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qū)⒄緯x完,更要讓閱讀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能夠讀“好”,滿足了學生個體化的閱讀需求,從而喚醒了學生內(nèi)在的閱讀動力。
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倡導者李吉林老師說過:“兒童的言語能力應該在閱讀材料中豐富積累,要從優(yōu)質(zhì)化的閱讀資源中得到精神的滋養(yǎng)。”統(tǒng)編版教材每冊都設(shè)置了“快樂讀書吧”所包含的閱讀要素,切口都非常細小,但其所指向的實際性價值和意義卻非常巨大,為學生后續(xù)養(yǎng)成習慣、形成能力奠定了基礎(chǔ)。
比如,統(tǒng)編版四下“快樂讀書吧”為學生推薦了《十萬個為什么》,與這個單元科學小品文、說明文的定位不謀而合,同時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也與這個單元“提出不懂的問題,并嘗試著解決”的語文要素相匹配,在推薦書本的同時,指出“閱讀科普作品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就需要運用在課上學習過的方法,試著去理解”。為了讓這一要素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落實,教師出示了《十萬個為什么》中的一個片段,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同時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有哪些是沒有讀懂的。然后讓學生進行質(zhì)疑,繼而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方法進行交流,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交流在這一段時間遇到了哪些問題,并解決了哪些問題。
對于學生而言,語文要素是推動學生學習“快樂讀書吧”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引領(lǐng)學生實施整本書閱讀的突破點。教師就需要將學生置放在主體性的地位,促進學生習得語文要素,并轉(zhuǎn)化成為學生深入閱讀的有力支撐。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導讀過程中,教師要緊扣學生原始的認知能力,精準明晰學生閱讀的認知起點,找準學生認知與書本之間的融合點,將學生的思維聚焦在整本書的世界中進行品味和探究,在從扶到放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文化感知與理解。
比如,統(tǒng)編版三下的“快樂讀書吧”就以“小故事大道理”為主題,推薦閱讀了寓言故事。這種類型的整本書是由若干不同的故事組合而成,既要從整體上把握內(nèi)容的泛讀,也需要聚焦言行和主題的深入細讀。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整體泛讀和親近整本書的過程中,提煉出寓言中“怪”的主題,引導學生對相關(guān)的故事進行深度細讀,很多學生從《畫蛇添足》了解到多此一舉的弊端,從《掩耳盜鈴》人物的教訓中感受到形式主義的危害,從《鄭人買履》中感受到關(guān)鍵點把握錯誤可能會貽笑大方……通過這樣的細讀,教師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和人物的外顯特點,更進行了自主性閱讀、交流分享,與全班學生進行交流,表達集中閱讀的感受,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所有寓言故事中的“怪人怪事”開展排行榜活動,鼓勵在深入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多元化感知與個性化表達。
語文教學離不開廣泛深入的閱讀。統(tǒng)編版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指出:“語文教學改革,要以讀書為本。”“快樂讀書吧”的教學,需要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精準對接單元語文要素,切實幫助學生解決讀什么和怎么讀的策略,為達成整體的閱讀而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