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芳 (南京市南灣營小學,江蘇 南京 210049)
中國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新的課程改革飛速發(fā)展,教育的概念也在逐漸改變,以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小學數學教育作為小學教育中較艱巨的一環(huán),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其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都亟待創(chuàng)新以適應當前教育目標的發(fā)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觀察和分析能力.
新課標強調提升小學數學的創(chuàng)新力,將創(chuàng)新作為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興趣在創(chuàng)新力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隨著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和實踐內容的擴展,教師不僅要在人性化的基礎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要讓學生通過感知創(chuàng)新成果鼓舞創(chuàng)新精神,支持學生自發(fā)創(chuàng)新,形成更完善的創(chuàng)新能力體系.
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到許多基礎知識固然很好,但是掌握學習方法、基本技能更為重要,這種能力和方法的培養(yǎng)對學生主體的認知影響很大.教師對于學科思想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主觀意識,能自主補充完善思維和學習方法,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學生個人問題在現代教學中最為突出,教師應避免過度的批評和懲罰,適當給予有效的鼓勵,指出學生的突出問題并采取合適的方法加以解決.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在教學活動中做到目標明晰,避免規(guī)?;?
現階段,許多學校都認識到了加速改革小學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并朝著更科學和更先進的方向發(fā)展.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但小學數學教育并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基礎數學教學方法仍然無法消除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影響,課程還是多以“填鴨式”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方法不夠先進,也不夠科學.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沒有針對個體化的差異采取對應的教學方法,差別教育流于表面,無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基礎數學的相關教學內容仍然過于理論化,教學中的例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缺乏關聯性,導致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有些教師在教授課程之前,經常進行教學方式備課,并且準備得很充分.這些準備工作使得教師能夠更容易地教授知識,跟蹤教學過程,然而這種靜態(tài)課程往往不能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導致教師只側重于課程學習,缺乏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引導,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活動應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積極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態(tài)度.例如,提出問題:體育課列隊,你前面有8 名同學,后面有7 名同學,你們這一列共有多少名同學? 有些學生畫圖幫助計算,有些學生通過列式計算.部分教師往往只教授了教案上面提供的解答方法,對于學生其他的思考方式卻不予理會,這不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數學思維.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僅是模仿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取決于作為提高學生數學技能的重要手段的探索性實踐教學發(fā)展.學生通過團體合作的方式學習數學,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然而,在學習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意識到集體學習的重要性,只是流于形式,這樣學生既感受不到團隊合作學習的樂趣,又不可能取得真正的學習成果.例如,教師詳細講解了圖表的制作過程,并添加了一個鏈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制作圖表.但是,學生還沒完成下課鈴就響了,教師宣布課程結束.這說明教師預留的時間不足以完成圖表.在這樣一個團隊合作學習中,合作學習過程只是名義上和形式上的,不可能產生預期的教學效果.
問題教學法是基礎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提問是測試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教學方式,也是提高和鞏固的良好途徑.然而,一些數學教師在教學時,不理解也不研究學生真正的思考過程,而是通過簡單的問題簡化問答過程.部分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只會與學生互動“對嗎”“同意嗎”“聽懂了嗎”,這種問題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沒有任何作用.有些教師問的問題過于瑣碎,無法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教師沒有具體的方向或沒有經過系統(tǒng)化整理而提出問題,依照教案照本宣科,對學生的思考過程沒有什么幫助.
為了有效組織教學,教學時間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劃分.適當安排新的知識點學習時間和已學知識點的鞏固練習時間,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然而,一些教師花了很多時間在課程中引入新的知識點,而忽視了練習鞏固的重要性,從而造成了教學時間的損失.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復講解一些知識,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并占用了課余時間,這種不適當的時間分配也會導致教學時間的損失.例如,在講解對稱圖形時,教師準備課程文件,允許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折疊圖形.然而,在教學過程中,講解課程文件和繪制圖表需要很長時間,導致學生練習的時間縮短,不利于學生掌握和吸收知識.
教學目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靈魂,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確立高標準,必須對學生知識管理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具體的要求或指導.只有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合理制定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學生才能獲得知識和技能,達到一定的認知水平,以滿足新課標的發(fā)展要求.教育目標的確定首先必須以教育制度為基礎,然后根據學生的知識進行調整和具體化.例如,在教授“認識時間”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評估,教師可以知道學生已經對生活中的時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某些細節(jié)有點模糊.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目標必須重新定位,要使學生能夠定位時鐘并識別時間,從而充分發(fā)揮主觀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興趣愛好上對其進行引導是最科學的.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從興趣上去刺激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對其進行培養(yǎng),尤其要加強內化階段的興趣培養(yǎng),鼓勵使用舊知識嘗試解決新問題,進一步加強學生知識結構的內化水平,提高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興趣.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增強他們的興趣并吸引他們.講解環(huán)節(jié)也是關鍵之處,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性這一特點學習新知識,從多角度引導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比例”一節(jié)中,教師把比例的概念和性質講給學生之后,還要在課堂上盡量以多種不同的比例模式,從數量的相關關系入手,通過說明比例的性質、比例關系以及視覺認識感知方面強化學生的理解思維,培養(yǎng)學生以不同的思維方式理解知識的習慣.
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感知學習的樂趣,形成靈活運用多種方法的習慣.例如,在“圓的周長”這節(jié)課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嘗試分別用周長計算公式和周長展開方法進行探究,使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更加多樣化.探索并研究是保證學習者在學習中占主體地位的前提.數學課堂上常見的探究活動主要是自律性的思考、實踐操作、合作探討及生活中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要多加重視和運用.
教學人性化理念強調“圍繞學生的需求進行”.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總會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即使通過自我探索、合作探究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取得決定性的突破,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指導了.由于學生的想法不同,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例如,在“扇形統(tǒng)計圖”這一節(jié),教師會對折線圖、柱形圖、餅形圖適用情境的不同進行綜合講解,以區(qū)分它們.但有的學生在展示不同統(tǒng)計數據情況下的圖表選用時執(zhí)意堅持自己的理解,也有的學生認為展示某些統(tǒng)計數據的時候只能選用某種圖表,這些理解問題就要通過教師有針對性且多樣的引導來解決.
如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而只是教授理論,那么學生的理解就會停留在表面.在實踐中,每名學生都有機會深入發(fā)展知識模型,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而且能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數學問題.通過對學習工具的控制,新的交互式教學的發(fā)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例如,學習“長方形的面積”時,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型測試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在實踐教學中,一些學生用三角形拼成四邊形,而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與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不同之處在于,有的學生選擇兩個直角三角形來拼成矩形,而有些學生則用兩個銳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這樣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更為具體,更容易理解計算公式.
總之,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多層次的引導.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師要以此為目標,調整教學方法,減少教師過度介入學生思考行為情況的出現,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等,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牢固的基礎.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化,傳統(tǒng)的個性化教育越來越難以適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現代教育的概念和方法已經得到了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小學階段是對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的階段.作為這一重要階段的教育者,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關注新時代的發(fā)展,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將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