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 螢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告訴我們:教育只有和生活相結合才能成為教育,若教育脫離了生活,便不是教育。教育必須與生活相結合,生活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自主餐點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重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進餐能力,對幼兒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嘗試讓幼兒進行自主餐點活動,和幼兒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嘗試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為了讓幼兒的生活活動“游戲化”,我們鼓勵幼兒自主完成“一餐兩點”的選擇和用餐規(guī)則的制定。讓幼兒的餐點活動從“等待用餐”變成“自助式用餐”,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兒自己動手拿餐具、盛飯菜、端碗、送餐具、維護衛(wèi)生等行為,讓幼兒能夠通過自主用餐嘗試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我園在試行自主用餐的過程中,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現(xiàn)狀,選擇先從一個大班開始試點,然后推廣到整個大班年級組,最后在全園開展。
幼兒們在期待中迎來了第一次自主餐點活動。幼兒們在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有的幼兒一個人吃了好幾塊點心,有的幼兒因為游戲而忘記了吃點心;午餐時隊伍太長導致打飯時間延長;飯菜的量分配不合理;幼兒打飯的路線比較混亂;幼兒握大菜勺的姿勢有問題等。
江蘇省課程游戲化“六個支架”中指出:幼兒自主點心和進餐,能夠主動地學習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學習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做事的順序。于是,我們和幼兒一起觀看全班自主進餐的視頻和照片,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主餐點活動中的問題,隨后和幼兒們討論如何改進。討論結果如下:1.幼兒制作標記,對每個人夾點心的數(shù)量進行規(guī)定,按需索??;2.幼兒選擇一個音樂背景作為提醒,當音樂響起時,表示點心時間即將結束,提醒還沒有吃完點心的幼兒抓緊時間;3.幼兒對打飯的路線與隊伍進行重新規(guī)劃;4.集體學習如何使用打飯勺和湯勺;5.集體商量為飯菜保溫的各種方法。
通過多次嘗試自主用餐,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并及時進行了改進:1.選擇適合幼兒使用的勺子、鏟子以及湯盆;2.每個班級配置兩個打飯點;3.觀摩試點班級的自主餐點活動,學習并根據(jù)本班情況實施新措施;4.給餐盤增加保溫蓋。
根據(jù)《3 ~ 6 歲兒童學習與指南》(下文簡稱《指南》)精神,結合江蘇省課程游戲化“六個支架”的規(guī)定,教師應減少干預,讓幼兒自主解決生活問題,支持幼兒制定合理的規(guī)則,讓幼兒在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中有所收獲。在教師們的“放手”中,我們設置了適合各班級的自主用餐的方式,幼兒們拿餐具、盛飯、打湯、端碗、送餐具、維護衛(wèi)生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指南》中指出:“要讓幼兒愿意為集體做事,為集體的成績感到高興。”班級可以安排餐前服務、餐后服務的小小值日生,讓其幫助教師擺放點心、桌椅、用餐工具,疊放毛巾,餐后收餐盤、毛巾、擦桌子等,幫助幼兒建立服務他人的意識。
在提倡自主用餐后,許多家長在看到幼兒自己夾點心、取飯菜等生活能力得到提高而欣慰的同時,也提出了不少疑問,如:打湯時幼兒會不會被燙到?幼兒挑食,不盛不喜歡的菜怎么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與家長配合,根據(jù)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gu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蔽覀兝眉覉@聯(lián)系欄、QQ 群等多種溝通方式,解決家長的顧慮,引導家長了解自主餐點活動的教育價值,從而為幼兒提供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進而讓家長支持、鼓勵并引導幼兒投入自我發(fā)展的各種活動中。
在自主餐點的探究過程中,我們用課程的思路和幼兒一起解決生活問題;幼兒在自主餐點活動中能夠主動地學習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學習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做事的順序,學會分享、輪流、排隊等內化的社會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