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市昌盛路實驗小學 谷巧孌
今年的寒假,因為防控疫情需要延期開學。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網絡錄課”“教師直播”一時成為最火的名詞。作為一線教師,應直面挑戰(zhàn),更需靜心思考:特殊疫情下的教育,除了學科知識,我們還要帶給孩子們什么?
1.開展閱讀寫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深度了解當下,進行自我教育和人格塑造。除了學科知識,青少年更需要一種完整的教育。災難也是教育的重要契機。在疫情風暴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著不同而珍貴的成長感受和記憶。作為教育者和家長,我們有責任引導孩子們深入了解當前真實發(fā)生的事件,從中得到教育和洗禮,激發(fā)他們改變世界的動力。
疫情蔓延時,在自我隔離的“抗疫行動”中,我們身邊每天都上演著形形色色的故事。為阻擊疫魔,八旬院士鐘南山毅然逆行而上;為馳援武漢,除夕夜各地醫(yī)療隊擁別家人;為守護一方安寧,數以萬計的基層干部、公安民警和志愿者不分晝夜,風雪堅守;為保障一線醫(yī)療物資,全球華人紛紛采購抗疫物品送回國內……這些都是最真實、最形象的教材。為了讓女兒了解這些事跡,我建議她完成了命題作文《逆行的身影最美》和《特殊的春節(jié)》,激勵她深入思考,內心得到成長。
因此,當前網絡學習最重要的任務,不應該僅僅是直播輔導學科知識。中高年級或者中學的閱讀課,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專題閱讀分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新聞報道或文學作品,結合自身的認識和感受進行交流。
2.開展科學知識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疫情,適時進行科學教育和生命教育。在這次災難面前,暴露了一些民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知識的貧乏,以及科學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缺陷。在我們的課堂中,病毒和疫情是不能回避的話題。
可以在直播課中巧妙滲透關于新冠肺炎的內容,播放相關科普知識、健康保護預防措施和生命科學的短片;也可以鼓勵學生從網絡上搜集相關知識,和同學一起分享交流,從中感受科學的神奇、生命的偉大,在心中種下崇尚科學、敬畏生命的種子;還可以組織親子閱讀活動或布置親子作業(yè),家長和孩子共同查找資料、討論交流,共同完成手抄報、研究報告或者PPT等成果,從而完成一次專項科學教育。
3.開展思品教學研討活動,引導學生搜集疫情中的反面事例,進行公德教育和感恩教育。在災難和考驗面前,人性的弱點會以不同形式暴露出來。有的人恐慌,不計后果,偷偷逃離;有的人自私,隱瞞行程,拒絕隔離;有的人黑心,制假造假,哄抬物價……于是,社會上出現了“超級傳染者”“天價白菜”“不戴口罩闖商場”等不和諧音符。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思品課展示類似的真實事例,鼓勵學生進行研討交流;也可以鼓勵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或身邊的類似事件,從而對個人行為進行反思,培養(yǎng)公德心和責任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社會是最好的課堂,疫情是一份活教材。特殊時期的教育,只有融入現實內容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