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帥慧
摘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量。該文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模型,從背景、投入、過程和結果四個方面進行展開。實施結果說明了該評價方式具有較好的評價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32-0134-03
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在此方針政策的指導下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但是發(fā)展過程中暴露了一些問題,高校的擴大招生導致了人均資源的不合理,多元化培養(yǎng)理念與傳統(tǒng)培養(yǎng)目標無法完全融合,社會使用傳統(tǒng)眼光看待高職教育等。因此,職業(yè)教育的改革者們正在不斷地努力地解決當前的高職院校的存在的問題。本文僅僅從高職的影響教學質量課堂方面研究出發(fā),以翻轉課堂作為研究目標。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因其對教學過程的顛覆、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等特點受到眾多國內研究者的關注。通過大量的翻轉課堂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和完善的資源支持,翻轉課堂的運用已經(jīng)逐步推廣。
目前在國內研究中針對翻轉課堂的教學研究的案例比較多,根據(jù)知網(wǎng)、維普的不完全統(tǒng)計,輸入關鍵詞“翻轉課堂”,統(tǒng)計2015~2017年,關于研究翻轉課堂的文獻多達8427篇,而有關研究翻轉課堂評價的文獻卻只有136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CSSI期刊僅僅只有15篇,這說明翻轉課堂的評價是教學工作者往往最容易忽視的地方。本文選擇了幾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獻進行綜述,李馨[1]提出借鑒CDIO模式來構建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基本原則以及評價體系建設路線圖,為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評價奠定基礎。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引入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來構建翻轉課堂課堂教學質量體系,缺點是是否能夠適用不同學科的教學質量評價還需要進一步檢驗;蘇仰娜[2]提出將多元智能理論與Moodle平臺引入到翻轉課堂學習評價中,通過以一門課程的實踐為例進行探索性研究。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以某一門課程作為切入點進行評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缺點是該方法可能無法適應其他課程;蔣立兵[3]提出翻轉課堂教學評價的應然取向與本體特征,構建了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在翻轉課堂中提出以發(fā)展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表現(xiàn)性評價為理論基礎,缺點是評價過程中設定的指標相對簡單; 王永花[4]提出了構建出翻轉課堂學習評價的指標體系,按照課前和課上兩階段對,各學習活動分別進行評價設計。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細化了評價的內容,將評價分為課前模塊的學習評價和課中模塊的學習評價設計。該方法的缺點是構建的指標體系在理論上沒有創(chuàng)新,只是細化了一些評價指標;肖夏[5]將交流式評價引入到翻轉課堂教學中,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作為翻轉課堂效果的主要評價,缺點是交流式的評價存在一定的不全面性,無法全面體現(xiàn)評價效果。
1 基于翻轉課堂的課程評價模型
1.1 模型的構建
本文提出的基于翻轉課堂的課程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背景評價、投入評價、過程評價和產(chǎn)出評價四個部分組成。通過這個四個方面的執(zhí)行對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分別為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效果反饋有價值的信息,反過來更好地為翻轉課堂中的教學進行服務。為了能夠有效地說明評價模型的具體內容,本文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角度進行說明。從課前的角度出發(fā),主要包括兩種評價方式,分別是背景評價和投入評價。在背景評價中有學生的自評,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教師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師的基本情況以及教師對于翻轉課堂中的設備的評價,投入評價主要指學生自評,其目的是用于學生的學習條件,有教師評價,其目的是為了評價教師的教學條件以及翻轉課堂是否可行的效果;過程評價,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和小組評價,主要是用于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況,還有教師的自評和學生的評價,其目的是主要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的是否認可;產(chǎn)出評價主要包括了教師評價,其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自評和同行的評價,其目的是其目的是主要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師同行之間的對于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一點認識、一點感悟以及對于翻轉課堂最終效果的評價。
(1)評價過程與評價頻率。將整個翻轉課堂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要求對應其評價模型中的四個部分。背景評價和投入評價一般用于課前階段,其中背景評價主要是從硬件的角度出發(fā),考慮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是否能夠達到要求,通常這樣的評價方式一般是在學期開始階段,而投入評價主要是對一個學期的學生任務進行說明,告訴學生本學期要達到的一個目標,而過程評價則主要偏向于對一個學期的整個教學過程、教學狀態(tài)的評價,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檢查學生對于整個學期學習過程的評價;產(chǎn)出評價則是翻轉課堂評價的關鍵,它關系到整個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一般安排在學期期末進行。
(2)評價對象與評價范圍。翻轉課堂中的評價對象主要是教師和學生組成。評價的范圍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計劃、教學媒體等。
(3)評價主體與評價方式。翻轉課堂中的評價主體主要是教師和學生組成。從課程的性質來看,評價方式主要分為學生評價,該評價主要分為自評和小組評價,自評就是自我評價即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任務,完成目標進行評價,小組評價主要是以小組的形式,小組成員對自己的學習的評價;教師評價主要包括了自評和同行評價,教師自我評價主要是教師對所教授的內容,教學的方法,教學的計劃,教學的媒體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主要是以小組的形式,小組成員對自己的教學方面的評價。
1.2 模型的指標
(1) 背景評價指標:背景評價主要主要是考查學生學習的意愿、學生自身的能力基礎和教師的教學意識、教師所具備的知識基礎以及教學環(huán)境基礎三個二級指標。其中學生學習的意愿、學生自身的能力基礎指標又可以分為“學生是否非常愿意學習該門課程”“學生能否正在使用網(wǎng)絡進行自我學習”“學生是否可以能夠妥善地安排好自己的學習計劃,主動進行學習”;教師的教學意識、教師所具備的知識基礎指標分為“教師是否真的了解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這些當前較新的前沿課堂信息概念”“教師是否熟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是否愿意并積極地參與每一次翻轉課堂中的教學改革”“教師是否愿意去進行更多的翻轉課堂的學習”;教學環(huán)境基礎分為“教師所在的班級人數(shù)以及師生比例多少”“學生所在的教學的場地以及教學的網(wǎng)絡建設條件是否滿意”“學生所在的教室的教學媒體設備的配置如何,學生所在的教室的教學設備運轉情況如何”“學生的教學目標以及你的教學內容是否適用于翻轉課堂的效果如何”。
(2)投入指標:投入指標主要是指學生的學習條件、教師的教學條件、學校的組織保障四個二級指標。學習的學習條件分為“學生是否能夠在課后的時間內進行主動學習”“學生是否能夠保證每天的自學的時間和自學的效率”、“學生是否能夠自己對于需要做的練習進行主動完成,是否覺得有學習的困難”“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與他人進行有效地討論和合作交流”;教師的教學條件分為“教師能否具備建設和開發(fā)開發(fā)適合翻轉課堂配套的數(shù)字化資源的能力,比如開發(fā)微課,開發(fā)授課動畫視頻等等”“教師能否能夠獨立設計有關課程內容的教學活動,教學進度,以及教學知識的的系統(tǒng)化過程”“教師是否具備獨立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和進行有關的課堂教學活動安排”“教師是否能夠與學生開展有效的交流并指導學生完成課堂后的獨立練習導”;學校的組織保障主要分為“學校是否能夠為教師提供學習或者進修最新的教學技術能力的培訓會”、”學校是否能夠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必要的網(wǎng)絡學習條件或者學習機會”“學校是否能夠鼓勵教師和學生開展翻轉課堂而頒布的激勵措施”“學校是否能夠為翻轉課堂配置較好的教學基礎網(wǎng)絡設備、教學基礎網(wǎng)絡平臺等”。
(3)過程評價:主要分為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的表現(xiàn)和教學活動三個二級指標。其中學生的表現(xiàn)分為“學生學習中從事的教學活動是什么,教學內容是什么,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表現(xiàn)如何?” 、“學生進行翻轉課堂中的視頻教學內容是否良好,教學視頻是否生動有趣,教學視頻內容是否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教學的表現(xiàn)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手段是否先進,教學的方法是否合理,教學的進度是否正常等”、教學活動主要是指“每一次教學活動中的教學時間是否具體,教學活動中是否有拖來課堂的情況,教學活動中是否有早退或者遲到的現(xiàn)象?!?/p>
(4)產(chǎn)出評價:主要分為學生的成長與收獲、教師的發(fā)展與收獲和教學的整體效果三個二級指標。學生的成長與收獲分為主要包括“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如何?學生的進步或者倒退,學生獲得成果,以及學生獲得獎勵等”“學生獲得的結果與當初設定的目標是否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如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學生的結果與投入之間的關系是否呈現(xiàn)正比,學生的學習準備是否充分,學生學習新課程的積極性如何?”“學生學習的結果與過程是否呈現(xiàn)正比,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是否顯現(xiàn)、學生是否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是否對自己的課程進行反思”;教師的發(fā)展主要分為“教師對于教學成績的評教分數(shù)是否進步還是后退、教師取得了什么樣的教學成果及教師獲得了什么樣的教學獎勵”“教師獲得的結果與目標是否呈現(xiàn)正比,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是否積極、教師的工作是否積極、教師對于學生是否關心”“教師獲得的結果與投入之間是否呈現(xiàn)正比,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是否提高還是后退、教師開發(fā)慕課的課程資源的水平是否提高還是后退”“教師的教學結果與教學過程是否呈現(xiàn)正比,教師的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如何、教師是否進行過相關的自我總結與課堂反饋等”。教學的整體效果分為“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是否呈現(xiàn)上升還是下降,教師的創(chuàng)新程度是否明顯的提高”“教學的教學策略是否適應學生,教學的教學理念是否符合學生,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正確”“教師的教學改進意見中是否有教學環(huán)境的改進、教師的教學流程是否規(guī)范、教師是否尊重相關的教學規(guī)章制度、教學資源配置過程中是否有出現(xiàn)過問題)”。
2 實施過程
(1)課前
教師活動:設計該項目任務書(學習任務單),上傳網(wǎng)絡教學平臺或者前一次課堂教學結束前告知學生。告知學生本次任務實施過程,本次任務需要完成的內容,通過那些途徑可以獲取相關資料。收集制作該課題相關資料,在網(wǎng)絡平臺上有最短路徑簡介的視頻,最短路徑算法推算的動畫演示,微視頻以及PPT,這些資料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項目的工作情景,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而項目的設計方案等內容,又不能全部在網(wǎng)絡上得到,需要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學生活動:在課堂上或者網(wǎng)絡上得到項目任務書,分解任務,團隊合作解決問題,針對團體無法解決問題,可以在網(wǎng)絡平臺上提出問題,得到別的同學或者老師的回答。
(2)課中
教師活動:根據(jù)學生提交的項目任務書,集中回答一些普遍性問題,對一些小組的特殊問題給予分別指導。并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的項目方案。在學生操作時,密切關注各小組實施過程,對于一些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給予方向上的指導,及時制止部分學生游離項目的行為。對完成項目的學生進行評分,和學生一起總結項目的優(yōu)缺點。
學生活動:聽老師講解設計方案存在的問題,小組內討論以及教師確認項目實施方案的可行性。確定實施方案后,小組分工合作開展實踐操作,對遇到的問題積極探討解決方案,確實無法解決的可以求助教師。本項目的實施過程主要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編寫及整體調試等內容。
(3)課后
教師活動:根據(jù)學生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狀態(tài),及時調整或增加學生欠缺部分內容網(wǎng)絡資源,要求學生總結項目得失,提交項目總結,準備向同學匯報。
學生活動:根據(jù)項目總結要求,梳理整個項目執(zhí)行的過程,總結遇到的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向同學展示項目成果和項目總結,得到成就感,提升學習興趣。
3 實施效果
針對翻轉課堂下的教學評價設計了問卷,一共發(fā)放了120份問卷,收回100份試卷。在“您認為CIPP評價模型是否適用于翻轉課堂的評價?”內容中,90%的學生認為能夠適用,在“對于翻轉課堂的背景評價,哪些描述最為貼切?”中,30%學生認為是教學環(huán)境,21%學生認為是教學需要,21%的學生認為是教學資源,19%學生認為是學習基礎;在“對于翻轉課堂的過程評價,哪些描述最為貼切?” 29%學生認為是學習表現(xiàn),21%學生認為是教學設計22%學生認為是教學實施 20%的學生認為是教學效果;在“您認為這種方式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嗎?”中,92%學生認為能夠提高;在“您認為教師在課堂的表現(xiàn)如何嗎?”,93%學生認為教師表現(xiàn)較好;在“您認為通過這種評價能夠改進你的學習嗎?”91%學生認同;在“您認為學生應該成為這種評價體系的主體嗎?” 91%學生認為可以成為主體,“您對過程評價的評價指標滿意嗎?”中,94%學生認為滿意;在“您認為產(chǎn)出評價能反應你的所學內容嗎?”,91%學生能夠反應,在“您認為這種評價有助于你的自學能力的提高嗎?”,95%學生認為可以提高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馨.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借鑒CDIO教學模式評價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15,36(3):96-100.
[2] 蘇仰娜.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與Moodle平臺活動記錄的翻轉課堂學習評價研究——以“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fā)”課程實踐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4):77-83.
[3] 蔣立兵,陳佑清.翻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6,26(11):60-66.
[4] 王永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評價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5(15):86-88.
[5] 肖夏.交流式評價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4):47-49
【通聯(lián)編輯:朱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