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劉嘉霖,張 鵬,賈雅楠,胡風云
急性基底動脈閉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是一組因動脈粥樣硬化、急性血栓形成、栓子脫落或其他原因導致的急性基底動脈血流阻斷,引起小腦、腦干、丘腦等重要部位急性缺血而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癥候群,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1]。目前針對BAO預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像學方面,缺乏基于臨床特征的BAO預后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與BAO院內死亡相關的危險因素,制定一份簡便易行的評分量表,為BAO病人預后進行初步評估、治療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共納入2015年4月—2019年4月于山西醫(y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完成頭頸動脈腦血管造影(CTA)或全腦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確診為BAO的病人60例。入組標準:參照2014年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診斷標準[2],根據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診斷為BAO。排除標準:①本次發(fā)病伴急性前循環(huán)腦梗死;②住院期間行血管再通或支架治療;③存在CTA/DSA檢查禁忌證。
1.2 研究方法 查閱病歷,收集病人臨床資料:年齡、性別、既往病史和煙酒史,入院首次隨機血糖、心率、體溫、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同型半胱氨酸、C反應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和紅細胞沉降率,住院期間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腸道菌群失調,是否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梗死病灶范圍等。根據病人出院時情況,分為院內死亡組(42例)及生存組(18例),因病情嚴重而自愿放棄治療者劃入院內死亡組。
2.1 兩組基本特征及預后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入院時首測心率>85次/min、GCS<9分、NIHSS評分>20分、住院期間最高體溫>39 ℃、住院期間合并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腸道菌群失調,梗死累及丘腦、枕葉、顳葉、中腦和小腦與病人不良結局存在顯著相關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及單因素分析結果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入院首測心率>85次/min、GCS<9分、NIHSS評分>20分、住院期間最高體溫>39 ℃、丘腦梗死、中腦梗死為病人院內死亡的獨立預后危險因素(P<0.05)。詳見表2。
表2 影響病人院內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2.3 預后評分量表的制定與評價 根據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以各項獨立危險因素賦值1分制成評分量表,病人評分為0~6分。對所有病人評分,制定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該評分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51[95%CI(0.756,0.946)],最佳界值點是3.5分,0~3分的病人好轉出院可能性大,4~6分的病人院內死亡風險大,敏感度為66.7%,特異度為85.7%。詳見圖1。
圖1 預后評分量表的ROC曲線
BAO起病急,進展快,癥狀重,死亡率、致殘率極高,是所有腦卒中類疾病中最嚴重的類型[3]。目前有研究者基于CTA制定BATMAN(the Basilar Artery 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評分[4]和PC-CS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Collateral Score)評分[5],可評估BAO病人臨床不良預后的風險。Lai等[6]建立了基于CT灌注成像的評分系統(tǒng)預測BAO病人再灌注治療結局,但許多病人未行CTA或CT灌注成像檢查,因此,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有研究者提出BACS-MRA評分系統(tǒng)通過評估后循環(huán)主干和分支的血管開通狀態(tài),可預測 ABO 病人臨床預后[7]。以上評分均基于影像學檢查結果,而缺乏對病人臨床特征的評價。影響B(tài)AO病人臨床預后因素復雜,如高齡、糖尿病病史[8]、入院隨機血糖升高、低GCS評分、高NIHSS評分、住院期間接受氣管插管或切開均與BAO病人院內死亡等存在相關性[9-11]。而他汀類藥物早期使用,血管成功再通是預后良好的獨立預測因子[12]。
本研究收集60例BAO病人的臨床資料,共篩選出6個影響病人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分別是首測心率>85次/min、GCS<9分、NIHSS評分>20分、住院期間最高體溫>39 ℃、丘腦梗死和腦橋梗死,此6項因子組成的BAO預后評分量表能預測病人院內死亡的風險,可以為臨床醫(yī)師提供參考,利于制定下一步治療措施。與既往研究一致,腦卒中后高熱與病人預后不良有明顯相關[13],其中,部分病人的發(fā)熱由肺部感染引起,部分則是由于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引起中樞性高熱,體溫升高不僅提示更嚴重的腦損傷和合并癥,還會進一步增加耗氧量[14],進而加重腦損傷。丘腦和中腦由基底動脈上段及大腦后動脈供血,而橋腦由基底動脈中下段及其穿支血管供血,血管閉塞通常導致較大面積的橋腦梗死。有研究發(fā)現,BAO發(fā)病情況與基底動脈閉塞部位有關,急進型組病人閉塞部位多位于基底動脈中段及上段,而緩慢進展組的血管閉塞部位則多分布于基底動脈下段[15],因此,丘腦和中腦梗死灶提示起病更快,而側支循環(huán)更差,提示預后不良。
本研究納入病例數較少,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篩選出更具有代表性的影響因素,以期制定出可信度高的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