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燕 姜 濤 趙志強 路 亮 白 潔
(1.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礦物加工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2628;2.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鉛鋅礦是重要的戰(zhàn)略性資源,除含有鉛、鋅有價元素外,還伴生有金、銀等貴金屬元素,綜合回收價值高[1-2]。某富銀鉛鋅礦以硫化礦為主,另一部分以氧化礦形式存在,有用礦物為輝銀礦、方鉛礦、鉛礬、閃鋅礦等。本文試驗采用“硫化銀鉛浮選—鋅硫混合浮選再分離—鋅硫混浮尾礦再選氧化鉛”工藝處理該礦石,并對硫化銀鉛精礦進行再磨處理,在此基礎上開展了閉路試驗研究。
原礦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原礦中的銀礦物主要以輝銀礦形式賦存;鉛礦物主要以方鉛礦形式賦存,其次是鉛礬和少量的白鉛礦、鉛鐵礬及微量的硫鉍鉛礦、車輪礦;鋅礦物主要以閃鋅礦形式賦存;此外,尚有黃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等其它金屬礦物。原礦中主要的非金屬礦物為滑石、石英、白云母、石榴子石、高嶺石、綠泥石等。銀、鉛、鋅的化學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4。
表1 原礦主要化學成分Table 1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re /%
表2 銀的化學物相Table 2 Chemical phase of silver
由表1可知,原礦為鉛鋅銀多金屬礦,其中銀、鉛和鋅的品位分別為220 g/t、3.26%、1.14%。
由表2可知,原礦中的銀以裸露硫化銀和硫化物包裹銀為主,分布率分別為44.45%和23.31%,其次為鉛礬包裹銀和硅酸鹽中包裹銀,分布率分別為20.98%和10.84%,其余為氧化銀,分布率為0.42%。
由表3可知,原礦中的鉛以硫化鉛為主,其分布率為50.61%,氧化鉛次之,其中硫酸鉛和碳酸鉛的分布率分別為21.78%、2.76%,以氧化鐵(鉛鐵礬)的形式存在的鉛占21.78%,其余3.07%的鉛呈微細粒狀包裹于脈石礦物中。
由表4可知,鋅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分布率為87.50%,其余12.5%的鋅以其他形式主要分散于脈石礦物中。
表4 鋅的化學物相Table 4 Chemical phase of zinc /%
在對該礦物進行系統(tǒng)的工藝礦物學研究時發(fā)現(xiàn),原礦中的銀、鉛、鋅等金屬礦物賦存狀態(tài)非常復雜,彼此之間相互嵌布緊密,且原礦中脈石礦物組成復雜。
滑石、白云母、伊利石、綠泥石、高嶺石等礦物在磨礦過程中易泥化,在浮選過程中可能會對浮選指標造成不利影響。針對該礦礦物組成種類多、賦存狀態(tài)及嵌布特征復雜、原生及次生礦泥多等特點,根據(jù)以往類似礦石實踐經(jīng)驗和前期所做探索試驗的試驗結果,確定了“硫化銀鉛浮選—鋅硫混合浮選再分離—鋅硫混合浮選(混浮)尾礦再選氧化鉛”流程方案,原則流程見圖1。
圖1 “硫化銀鉛浮選—鋅硫混合浮選再分離—鋅硫混浮尾礦再選氧化鉛”原則流程Fig.1 Principle flowsheet of “flotation of silver and lead sulfide,Zn/S separation after bulk flotation and lead oxide separation from Zn/S bulk flotation tailings”
硫化鉛鋅礦的主要選礦方法為浮選法[3-4],采用的工藝流程包括鉛鋅優(yōu)先浮選、鉛鋅混合浮選再分離和鉛鋅等可浮浮選3種[5-6]。銀通常分散于方鉛礦中[7-8],并通過浮選作業(yè)隨鉛進入到對應的鉛產(chǎn)品。為獲得選擇性及捕收力均較好的鉛、銀捕收劑,進行了不同銅捕收劑種類試驗。在磨礦細度-0.074 mm占65%、石灰做pH值調整劑、碳酸鈉、亞硫酸鈉和硫酸鋅做抑制劑的條件下,分別選擇BK809、乙硫氮、乙基黃藥、BK901B、25#黑藥作為硫化銀鉛礦的捕收劑,其用量均為40 g/t,試驗流程見圖2,試驗結果如圖3所示。
圖2 硫化銀鉛捕收劑種類試驗流程Fig.2 Results of sulfide ore collector kinds test
圖3 硫化銀鉛捕收劑種類試驗結果Fig.3 Results of sulfide ore collector dosage test
從圖3可以看出,同等用量條件下,BK809的選擇性及對銀、鉛的捕收效果均較好,鉛粗精礦中鉛品位較高,有利于后續(xù)的精選作業(yè)。因此,選擇BK809作為鉛粗選的捕收劑。
確定BK809做鉛粗選的捕收劑后,對其進行了用量條件試驗。BK809用量分別為30、40、50、60 g/t,其他試驗條件同上,試驗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BK809用量試驗結果Fig.4 Results of BK809 dosage test
從圖4可以看出,鉛粗精礦中銀、鉛回收率隨BK809用量增加而提高,但其用量增加到50 g/t以后,精礦鉛品位下降。綜合考慮,BK809用量以40 g/t為宜。
在石灰做pH值調整劑、碳酸鈉、亞硫酸鈉和硫酸鋅做抑制劑、BK809做捕收劑的條件下,磨礦細度-0.074 mm分別占55%、60%、65%、70%和80%,試驗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磨礦細度試驗結果Fig.5 Results of grinding fineness test
從圖5可以看出,當磨礦細度增加到-0.074 mm占65%以后,鉛粗精礦中銀和鉛的回收率呈逐漸下降趨勢。綜合考慮,鉛粗選磨礦細度以-0.074 mm占60%左右為宜。
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當磨礦細度在-0.074 mm占60%時,方鉛礦解離比較充分,解離度接近90%,而鉛礬、閃鋅礦的解離程度均不高,小于75%。方鉛礦與鉛礬連生,嵌布關系緊密,其中一部分鉛礬會隨方鉛礦進入到銀鉛精礦,閃鋅礦與黃鐵礦需進行細磨才能解離。
原礦中鉛、鋅嵌布粒度較粗,但銀的嵌布粒度很細。為提高銀、鉛品位進行了精選再磨試驗。采用的再磨細度分別為-0.038 mm占62.5%(未再磨)、76.7%、83.5%、90.0%、94.8%,試驗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再磨細度試驗結果Fig.6 Results of regrinding fineness test
從圖6可以看出,對鉛粗精礦再磨后,雖然銀、鉛作業(yè)回收率有所降低,但鉛精礦中鋅的損失卻大幅度降低。綜合考慮,再磨細度以-0.038 mm占90.0%為宜。
在硫酸銅用量為100 g/t條件下,丁基黃藥用量分別為40、60、80、100、120 g/t時的試驗結果見圖7。
圖7 丁基黃藥用量試驗結果Fig.7 Results of butyl xanthate dosage test
從圖7可以看出,鋅、硫回收率隨丁基黃藥用量增加而提高。綜合考慮,丁基黃藥用量以80 g/t左右為宜。
為進一步提高鋅、硫精礦的品位,對鋅硫混合精礦進行了再磨細度試驗。試驗條件:磨礦細度分別為-0.074 mm占64.1%(未再磨)、72.7%、80.5%、89.8%,試驗結果如圖8所示。
圖8 鋅硫分離再磨細度試驗結果Fig.8 Results of zinc-sulphur separation regrinding fineness test
從圖8可以看出,鋅精礦品位及作業(yè)回收率隨再磨細度的提高而增加趨勢。綜合考慮,再磨細度以-0.074 mm占80.5%為宜。
氧化礦最常采用的浮選方法是“硫化浮選法”,即先將氧化礦硫化后,用硫化礦捕收劑進行浮選。試驗對氧化鉛礦進行了回收,采用六偏磷酸鈉做調整劑、丁基黃藥做捕收劑,硫化鈉用量分別為1 000、1 500、2 000、2 500 g/t時的試驗結果如圖9所示。
從圖9可以看出,硫化鈉用量變化對浮選指標影響較大。綜合考慮,硫化鈉用量以1 500 g/t左右為宜。
圖9 硫化鈉用量試驗結果Fig.9 Results of sodium sulphide dosage test
在條件試驗研究基礎上制定了合理的磨礦細度及藥劑制度,為確定最終的工藝流程及工藝指標,進行了閉路試驗。閉路試驗流程見圖10,試驗結果見表5。
圖10 閉路試驗流程Fig.10 Flowsheet of closed-circuit test
表5 閉路試驗結果Table 5 Results of closed-circuit test /%
1)某富銀鉛鋅多金屬礦為富銀鉛鋅礦,有價元素主要為銀、鉛和鋅,其中銀、鉛和鋅的品位分別為225 g/t、3.26%和1.14%,原礦中銀品位高,回收價值大。
2)原礦中銀礦物主要以輝銀礦形式賦存;鉛礦物主要以方鉛礦形式賦存,其次是鉛礬和少量的白鉛礦、鉛鐵礬及微量的硫鉍鉛礦、車輪礦;鋅礦物主要以閃鋅礦形式賦存;以外,尚有黃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等其它金屬礦物;原礦中主要的非金屬礦物為滑石、石英、白云母、石榴子石、高嶺石、綠泥石等。礦中主要金屬礦物嵌布關系復雜,屬復雜難選多金屬礦。
3)推薦選用對銀、鉛有較好捕收效果的BK809做為硫化鉛礦的捕收劑,采用“硫化鉛礦浮選—鋅硫混合浮選再分離—鋅硫混浮尾礦再選氧化鉛礦”的選礦工藝流程,實驗室閉路可獲得金品位3.56 g/t、金回收率49.94%、銀品位3 777 g/t、銀回收率71.22%、鉛品位55.57%、鉛回收率71.73%的鉛精礦,其中硫化銀鉛精礦金品位4.53 g/t、金回收率38.42%、銀品位5 220 g/t、銀回收率59.52%、鉛品位61.76%、鉛回收率48.21%,氧化鉛精礦金品位2.08 g/t、金回收率11.53%、銀品位1 570 g/t、銀回收率11.70%、鉛品位46.11%、鉛回收率23.52%;鋅品位53.60%、鋅回收率69.46%的鋅精礦;硫品位40.90%、硫回收率45.79%的硫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