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
(泰州市姜堰中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500)
近些年,顱腦外傷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此病主要是由暴力作用于頭部所致。據(jù)統(tǒng)計[1],輕中度顱腦外傷患者的死亡率為4% ~7%,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的死亡率在50% 以上。部分顱腦外傷患者會在受傷后數(shù)小時內發(fā)生急性腦腫脹,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近年來,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在治療顱腦外傷后急性腦腫脹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對23 例顱腦外傷后急性腦腫脹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選擇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收治的顱腦外傷后急性腦腫脹患者46 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guī)減壓組和大骨瓣減壓組(23 例/ 組)。常規(guī)減壓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8 例;其年齡為21 ~67 歲,平均年齡(47.53±2.35)歲;其中受傷原因為跌倒摔傷的患者有9 例,為發(fā)生交通意外的患者有10 例,為從高空墜落的患者有4 例。大骨瓣減壓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9 例;其年齡為23 ~66 歲,平均年齡(47.50±2.34)歲;其中受傷原因為跌倒摔傷的患者有8 例,為發(fā)生交通意外的患者有12 例,為從高空墜落的患者有3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為常規(guī)減壓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開顱減壓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根據(jù)其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額顳瓣、顳頂瓣或額瓣開顱減壓處理(注意將骨窗的大小控制在6 cm×8 cm 左右)。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處理,視情況對其進行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治療、營養(yǎng)支持、腦保護治療及亞低溫治療等。為大骨瓣減壓組患者采用大骨瓣開顱減壓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由其顴弓平面耳屏前1 cm 處起做切口,切口經耳廓上方向后延伸至頂骨正中線旁2 cm 處,然后沿正中線向前延伸至前額發(fā)際線內(將骨瓣的大小控制在12 cm×15 cm 左右)。咬除蝶骨嵴,暴露前顱窩和中顱窩。在硬腦膜上做放射狀切口,徹底清除壞死的腦組織和顱內血腫。術后處理方法同常規(guī)減壓組。
1)觀察兩組患者術畢至恢復清醒的時間。2)采用格拉斯哥預后量表(GOS)評估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將患者的預后等級分為預后良好、中度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生存狀態(tài)及死亡。3)分別應用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和Barthel 指數(shù)評定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Fugl-Meyer 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越好。Barthel 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將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常規(guī)減壓組患者術畢至恢復清醒的時間、Fugl-Meyer 評分和Barthel 評分分別為(200.32±21.34)h、(30.77±7.68)分、(37.88±8.97)分,大骨瓣減壓組患者術畢至恢復清醒的時間、Fugl-Meyer 評分和Barthel 評分分別為(140.11±15.48)h、(46.77±9.68)分、(66.87±10.11)分;相較于常規(guī)減壓組患者,大骨瓣減壓組患者術畢至恢復清醒的時間更短,其Fugl-Meyer 評分和Barthel 評分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術畢至恢復清醒的時間、Fugl-Meyer評分和Barthel 評分(± s)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術畢至恢復清醒的時間、Fugl-Meyer評分和Barthel 評分(± s)
Barthel 評分(分)常規(guī)減壓組 23 200.32±21.34 30.77±7.68 37.88±8.97大骨瓣減壓組 23 140.11±15.48 46.77±9.68 66.87±10.11 t 值 10.953 6.210 10.287 P 值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shù) 術畢至恢復清醒的時間(h)Fugl-Meyer評分(分)
治療后,相較于常規(guī)減壓組患者,大骨瓣減壓組患者中預后等級為預后良好、中度殘疾患者的占比均更高,其中預后等級為死亡患者的占比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n(%)]
顱腦外傷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主要是由暴力作用于頭部導致顱骨、腦膜、腦血管及腦組織出現(xiàn)機械形變引起的。此病患者可出現(xiàn)神經功能障礙、腦出血、腦缺血、腦血腫、腦腫脹、顱內壓升高等臨床表現(xiàn)[3]。有研究指出,部分顱腦外傷患者會在受傷后數(shù)小時內發(fā)生急性腦腫脹,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急性腦腫脹患者病情進展的速度較快,易引發(fā)不易控制的腦疝,造成腦干功能衰竭,對其進行治療的難度較高[4]。有研究指出,用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顱腦外傷后急性腦腫脹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顱內壓,且安全性較高[5]。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相較于常規(guī)減壓組患者,大骨瓣減壓組患者術畢至恢復清醒的時間更短,其Fugl-Meyer 評分、Barthel 評分及其中預后等級為預后良好、中度殘疾患者的占比均更高,其中預后等級為死亡患者的占比均更低,P<0.05。
綜上所述,用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顱腦外傷后急性腦腫脹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地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