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彬
摘要:本文對外圓精加工走刀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全面解析數控車加工中外圓徑向精加工的每個要點,以提高產品加工精度和質量穩(wěn)定性。關鍵詞:數控車;外圓精加工;加工路徑
1外圓切削刀路和刀路優(yōu)化
切削過程是刀具與工件相互運動、相互作用的過程,對傳統外圓精加工提出針對性的進刀方式優(yōu)化,從理論、微觀、能達成的尺寸精度、耐用度、工作效率、適用性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對改進后的加工路徑進行分析。外圓車削一般由粗車和精車組成,在精加工前首先要進行粗加工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所以粗車給定的參數大多是大切削量和較快的切削速度。由于需要進行精加工,所以需要留有徑向和軸向加工余量,一般徑向留0.5mm的余量、軸向留0.1mm的余量。然后進行精加工,切除剩余加工余量,保證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精加工的主要作用是保證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該加工需要采用特定的切削參數來達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2刀路對比
2.1 兩種刀路的刀具路徑對比
傳統的外圓精加工刀路,是先加工外圓的徑向尺寸,緊接著加工軸向尺寸;優(yōu)化后的刀路,加工完徑向尺寸并沒有直接加工軸向尺寸,而是進行了退刀,最后才加工軸向尺寸。兩種刀路加工特點如下:
(1)傳統的徑向加工不僅切削刃參與車削,刀片的前刀面也參與車削。
(2)優(yōu)化后的徑向加工,切削刃參與車削,刀片的后刀面也參與車削,但前刀面不參與車削。
(3)從刀具的走刀軌跡來看,優(yōu)化后的刀路多了很多退刀,將原本可以一起加工的尺寸拆開了,繁瑣了一些。
(4)加工軸向尺寸時,切削方向由內向外變成了由外向內,改變了切屑方向。
2.2 兩種刀路切削后尺寸回彈性對比
切削產生的切屑是造成切削過程中物理化學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切屑是切削過程中工件受到刀具前后刀面的擠壓形成的。傳統精加工刀路,在加工徑向尺寸時是由內向外加工,未加工表面和刀具的前刀面接觸,切屑沿著切削方向排出,在這個過程中刀具的整個前刀面嵌入在工件徑向未加工表面里面,在實際切削中會產生異常聲音,而且刀具的前刀面與工件未加工表面的角度很小,擠壓過程很劇烈,在刀具后刀面與工件未加工表面的角度很大時,失去了平穩(wěn)的后刀面摩擦,已加工表面會出現比較強烈的彈性恢復,外圓的軸向尺寸在精度較高時難以保證。
優(yōu)化后的精加工刀路,在徑向加工軸向尺寸時是由外向內加工,刀具的后刀面與未加工表面接觸,由于后刀面與未加工表面角度很大,切屑排出的空間大,刀具的后刀面并沒有完全嵌入工件里面,軸向余量的長度就是與后刀面接觸的長度,所以切屑與刀具擠壓不是很劇烈,加上有刀具的前刀面摩擦,已加工表面出現彈性恢復的強度不高,這樣就有效保證了外圓的軸向尺寸,而且留有的軸向余量還可以更多。
2.3 兩種刀路切削后殘余應力對比
傳統的徑向精加工刀路,刀具的前刀面與未加工表面角度很小,切屑排出的空間很小,距離很長,導致一些切屑在切削處積壓,刀具在繼續(xù)切削情況下工件的徑向表面受到劇烈的摩擦、塑性變形和熱沖擊,工件的內部金屬承受很大的塑性變形,在工件表面層殘留大量應力,這些應力在長期的外部溫度和切削力作用下,破壞了原本已加工表面的平衡。優(yōu)化后的精加工刀路,刀具的后刀面與徑向表面角度很大,切削點在刀具的后刀面和徑向表面之間,切屑排出的空間較大,切屑不會在切削處積壓,刀具的繼續(xù)切削也不會導致切屑留在工件表面,工件的表面所承受的切削熱、摩擦、塑性變形較小,經過刀具前刀面的摩擦,留在表面的殘余應力相對較小,外圓的軸向尺寸容易保證。
2.4 其他因素對精加工刀路的影響
在現實加工中,還有一些外部因素對外圓加工尺寸有影響,如機床的絲杠間隙,這是無法避免的,雖然可以修改機床的間隙參數,但遇到比較高的尺寸精度,還是要從根本上去解決。此次優(yōu)化,進刀位置多了兩個斜方向的走刀,刀具在切削前快速接近工件原點,開始實際切削前走了一個斜方向空刀,用作消除機床的徑向和軸向間隙,因為加工中工件被切削時承受了徑向和軸向反作用力,如果沒有及時消除機床的絲杠間隙,刀具承受反作用力將導致外圓表面可能出現錐度和振動。
3優(yōu)化刀路的實際應用
在實際加工時會遇到不同的情況,如有多個臺階圓、倒角等都要考慮進去。此加工首先加工第一個外圓,從倒角處進刀,切削前走一段空刀消除間隙,加工至尺寸處,斜方向退刀;重復同樣的動作加工第二個外圓和第三個倒角;最后加工兩個徑向面。這樣就保證了外圓的軸向和徑向尺寸。
4優(yōu)化刀路的優(yōu)缺點分析
優(yōu)化精加工刀路優(yōu)缺點如下。(1)優(yōu)點:①減少了刀具前刀面的磨損;②過去只能留有很少的軸向余量,現在可以留出更多的余量,以彌補對刀產生的誤差;③外圓的軸向尺寸得到了保證;④切屑排出方向得到改變,外圓徑向面粗糙度因此有了改善;⑤平衡了刀具磨損。
(2)缺點:①刀具路徑復雜很多,增加編程難度;②工作效率有所降低。
5小結
對傳統外圓精加工刀路作了改善,提高了外圓的軸向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解析了各個要點。在處理現實加工問題時,應綜合考慮實際情況,運用合適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問題。在保證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加工工藝路線,從而提高數控機床的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參考文獻:
[1]于娟.數控車工技術的應用實踐探析[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6(17):49-50.
[2]杜金欣.數控車工及其監(jiān)測技術探析[J].科學大眾,2015(6):125-125.
[3]楊永利.數控車工技術的應用實踐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3):134-134.
[4]王慧,劉旭東,楊春梅,等.移動式林間剩余物盤式粉碎機切削功率的理論研究[J].林產工業(yè),2018,45(12):35-39.
[5]馬巖,宋明亮,汪茜茜,等.強化地板數控橫向開榫機主機結構的設計研究[J].林產工業(yè),2018,45(2):54-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