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賢彪
一段時間以來,“乘風破浪”成為熱詞。乘風破浪,體現(xiàn)為一種豪邁的志向,彰顯著一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蛟S,這個詞非常適合形容時下人們的心境和姿態(tài)??箵粜鹿诜窝滓咔榈哪嫘姓叱孙L破浪,他們以奉獻精神和求實態(tài)度擊退了疫魔;北斗的研制者乘風破浪,他們以自主創(chuàng)新的力量為中國人爭了氣;各行各業(yè)的建設者乘風破浪,他們立足平凡崗位拼搏進取,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無數(shù)個“我”集合成“我們”,乘風破浪、砥礪奮進,為同心筑夢寫下一個個生動注腳。
乘風破浪,亦可用來描繪人們在大江大河中游泳的英姿。當洶涌的波濤奔襲而來之時,只有穩(wěn)住神、屏住氣,迎風而上、踏浪前行,才能將浪花拋在身后,體味進擊的愉悅?,F(xiàn)實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有暢游大江大河的經(jīng)驗,但在人生和事業(yè)的旅途中,同樣有風雨來襲,甚至會遭遇驚濤駭浪。面對風浪考驗的最好辦法,就是保持戰(zhàn)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激揚乘風破浪、奮勇前進的精氣神。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這既是一種定力,也是一種自信力,積蓄著乘風破浪的底氣。風雨來襲,如果自己先慌了神、亂了方寸,還怎么去破浪前行?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飛速發(fā)展的變革時代,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如果缺乏定力,不能正確對待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就容易心緒不寧、人云亦云,甚至隨波逐流。涵養(yǎng)定力和自信力,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把世界看真切,把事物看透徹,不為任何表象所迷惑;才能“何妨吟嘯且徐行”,在沉潛中讓自己更加強大,從容辦好自己的事情。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被仡櫸覈陙淼陌l(fā)展,百舸爭流、千帆競發(fā)的場面蔚為壯觀,多個領域都正在發(fā)生著以綠色、智能等為特征的技術革命;人們都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奔跑。滿懷“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激揚“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精神,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我們就能踏準時代節(jié)拍、一路高歌猛進,在新時代創(chuàng)造新的更大奇跡。
李大釗同志曾說:“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痹谇斑M道路上,我們?nèi)匀粫媾R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zhàn),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荊棘坎坷。保持“乘風破浪”的姿態(tài),拿出“中流擊水”的勁頭,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于斗爭,善于創(chuàng)造,鍥而不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我們必將抵達“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境界,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
——摘自《人民日報》(2020年09月28日 第 04 版)
作者高屋建瓴地將“乘風破浪”推而廣之,認為這個詞代表了時下人們的狀態(tài)。先以抗疫逆行者和北斗研制者兩個典型群體為例,再由點及面推及各行各業(yè)的建設者,使論證呈現(xiàn)出一種層進關系。這種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出自毛澤東的《水調(diào)歌頭·游泳》,“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何妨吟嘯且徐行”出自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三句詩詞都蘊含著從容不迫的氣度和曠達自適的心境,大家寫作“定力”“自信力”等話題時可以引用。與此同時,本段先講缺乏定力會如何,再講有了定力會如何,正反對比的論證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以“滿懷……激揚……我們就能……”結尾,最后一段以“保持……拿出……我們必將……”結尾,相似句式的運用,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氣勢,讓人讀之熱血沸騰、充滿干勁,也將“乘風破浪”的主題不斷深化。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2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