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慧
【摘要】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為了完成一樣的目標而自愿地聯(lián)合在一起,經(jīng)過彼此之間的協(xié)商和配合而實現(xiàn)共同目標,最終取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流活動。而對于幼兒來說就是:學習、游戲、生活,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xié)商處理問題,從而確?;顒禹樌_展,同時每個人都能在互相配合中實現(xiàn)目標,這就是合作。
【關鍵詞】合作;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
合作是幼兒未來發(fā)展過程中進入社會、適應社會、與人交往、開展工作和交流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21世紀是一個科學性、開創(chuàng)性的社會,但多年來獨生子女時代卻造就了無數(shù)個形形色色的嬌嬌寶貝和掌上明珠。一些孩子被嬌慣得性情孤僻、小器、任性,做事和與人交往往往以自我為 中心,既缺少合作的認知,又缺少合作的能力。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不擅于交流協(xié)商,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懂得分工合作。那么,如何從幼兒階段開始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逐步使其形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呢?在此分享一下我的總結(jié)和感悟。
一、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
合作是人與人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動作。人們之間的合作是相互的,是相互之間共同完成的,同時,合作的過程和感受也在合作者之間進行傳遞和分享。因此,培養(yǎng)孩子合作與分享兩者兼有的品質(zhì)顯得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間的相互配合常常會帶來積極愉悅的氛圍。合作成功,不但把事情做好,還能增進孩子們之間的友誼。但幼兒自己本身常常不能明顯地覺察出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看到幼兒能與同伴一起友好配合著玩耍時,大家相互詢問求助協(xié)商時,或者大家相互幫助時,就要注意主動引導幼兒感受大家相互合作的成就感,體驗相互合作的愉悅,從而激發(fā)幼兒進一步合作的意愿,使我們的合作行為變得更加自然、更加深入。例如,在《拼一拼》的活動中,每組幼兒都必須互相合作,按照某一動物的特征來進行拼圖,找出是什么動物來應聘工作。當先拼完的那組幼兒完成任務時,他們都高興地又蹦又跳,歡天喜地地對我說:“哇!老師,我們已經(jīng)拼出是什么了,是一只大笨象。老師,我們還想玩。”
二、為幼兒樹立合作的榜樣
(一)家庭之間的榜樣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如何,影響到子女的終身。所以,父母的行為舉止時刻會對幼兒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作用。因此,我在平時會積極主動地爭取到家庭教育的配合,經(jīng)常通過“微信”“電話”“家長園地”“家園同步”“上門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談聊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和能力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比如,通過“親子手工”“親子游戲”等方式讓家長在生活中體現(xiàn)合作:媽媽洗菜,爸爸煮飯;爸爸整理家務,媽媽洗碗,等等。這樣,爸爸媽媽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合作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去學,去模仿。
(二)教師之間的榜樣作用
尊師重道是人的基本覺悟,尊敬老師是學生的本能,模仿老師更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們老師要給幼兒樹立相互合作的好榜樣。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保育員之間是否能互相配合、互相分工合作,會對幼兒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如:兩位老師一同完成課室的環(huán)創(chuàng)布置,一起畫畫剪剪貼貼,多么和諧;一位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活動時,另一位教師主動幫忙分發(fā)材料、擺放教具;保育員搞衛(wèi)生時,教師幫忙擦桌子、掃地……,這無形中都為幼兒提供了很好的行為模范。
(三)同伴之間的榜樣作用
同伴也是幼兒直觀效仿學習的榜樣。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在合作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常常通過觀察進而效仿其他幼兒的合作行為來獲取相關的技能。因此,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要擅于對有相互合作行為的幼兒積極進行鼓勵和評價,從而堅定其開展合作的決心和信心,同時激發(fā)其他幼兒向其學習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合作意識強與合作意識比較弱的幼兒一起進行游戲,如:二人運球、接力賽等等,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培養(yǎng)合作意識的游戲。
三、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也許不知道該如何去合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指導幼兒合作的方法,引導幼兒應該怎樣進行合作。記得在一節(jié)《輪胎總動員》活動中,當我提供的輪胎不夠每人一個時,我立刻引導幼兒思考:“我們應該怎么做?”經(jīng)過引導,幼兒知道了當游戲材料不夠用時,要互相謙讓,相互商量怎樣輪流或一起玩。比如,玩區(qū)域游戲或角色游戲前,應大家一起討論,怎樣分工合作;遇到不順心時,要大膽提出一起協(xié)商解決問題;如發(fā)現(xiàn)你的小伙伴遇到困難時,要積極主動去關心、去幫助他;如果自己遇到困難時,一個人無法解決困難時,可以大膽地找小伙伴幫忙,等等。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為幼兒提供一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助幼兒一步一步地積累合作的經(jīng)驗和方法。
四、為幼兒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同玩耍游戲、學習生活的機會是非常多的,比如,一起唱歌,搭積木,畫畫,看圖書,做游戲,一同吃飯,睡覺,喝水,上廁所……。教師應在這些日常生活當中為幼兒創(chuàng)造和提供與同伴共同生活、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
(一)要提供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合作機會
在飯后打掃時,教師可以說:“如果有人幫我擦桌子,相信我們會更快打掃干凈?!毙∨笥岩欢〞幭瓤趾蟮厝兔Α=處熢诮M織活動時,可以輪番指揮一些幼兒給自己提供這樣或那樣的幫助,讓幼兒在與老師的互動中親身參與和體驗合作的過程和樂趣。
(二)要提供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合作平臺
在音樂課《拔蘿卜》中,因為蘿卜太大,要不斷地邀請伙伴來幫忙,這個過程就能很好地營造幼兒團結(jié)合作的氛圍。在美術課上,教師故意以小組為單位只發(fā)一盆蠟筆,要求幼兒協(xié)商,互相謙讓,分先后使用同一色蠟筆,最終完成繪畫活動。這樣,幼兒在活動時就不能只顧自己一個人,而需要兩個或幾個人一起合作,大家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任務……為幼兒提供了鍛煉合作能力的機會。
(三)要提供家長與幼兒之間的合作機會
在“家園同樂”活動中,我們每一個親子手工或者親子游戲,都是需要家長與孩子一起合作,相互之間通過不斷的協(xié)調(diào),最終完成游戲活動的。通過這些活動即能加深家長與幼兒的情感交流,又能讓幼兒學會如何與家長合作。
五、對幼兒的合作行為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
在日常生活中,當幼兒做出合作行為,能較好地與同伴一同合作學習或游戲時,教師應當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肯定。教師可以說:“你們能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一起搭,真好!”“你們倆真是一對好朋友,做得真棒!”等等。而對個別缺乏合作意識或不太擅于合作的幼兒,我們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囊龑?,針對不同情況,因人而異給予不同的輔導和建議。比如,教師可以通過“你們要先商量,怎樣進行分工來完成任務?!钡日Z言去引導他們積極與同伴合作。
總之,從小培養(yǎng)樂于合作、善于合作的習慣十分重要。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笔聦嵕褪沁@樣,習慣主宰命運,成功從培養(yǎng)習慣開始。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因此,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積極為孩子創(chuàng)造各種合作的機會,并進行細心指導,讓他們掌握其中的技巧。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幼兒之間收獲累累的合作、快樂和不斷進步的碩果。
【參考文獻】
[1]淺談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培養(yǎng).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快樂.科教導刊.
[3]王曉.播種預習行為 收獲預習習慣[J].教育教學論壇,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