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峰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增強憂患意識的戰(zhàn)略考量,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根基,與堅持底線思維、防控重大風險、維護國家安全、進行偉大斗爭等重大思想觀點共同構成一個聯(lián)系緊密的理論體系,指導著新時代戰(zhàn)勝重大風險、贏得偉大斗爭的創(chuàng)新實踐,在抗疫斗爭偉大實踐中得到拓展深化。
關鍵詞:憂患意識;底線思維;防控風險;國家安全;偉大斗爭;抗擊疫情
中圖分類號:D6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1502(2020)06-0005-1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開始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進軍?!爸腥A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1],充滿著風險和挑戰(zhàn)、矛盾和阻力,并有可能遭遇危機,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2020年2月23日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指出:“要增強憂患意識。這個問題我反復強調,2018年1月我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列舉了8個方面16個具體風險,其中提到‘像非典那樣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嚴密防范。要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負責領域內的重大風險,也要密切關注全局性重大風險”[2]。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憂患意識的重要論述,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根基,與堅持底線思維、防控重大風險、維護國家安全、進行偉大斗爭等重大思想觀點共同構成一個聯(lián)系緊密的理論體系,指導著新時代戰(zhàn)勝重大風險、贏得偉大斗爭的創(chuàng)新實踐,展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高遠深邃的戰(zhàn)略考量。
一、憂患意識是人類意識、民族意識、政黨意識
憂患意識是對可能發(fā)生的禍害、災難的憂慮和防備。古人的“杞人憂天”就是典型的憂患意識,這在古語中是作為庸人自擾的貶義詞來使用的,如用今天的生態(tài)文明意識來看卻是遠見卓識。世界萬事萬物對于人來說有利有害、有福有禍、有喜有災,而趨利避害、求福避禍、得喜消災,則是人的本性。個人如此,共同體、國家同樣如此。憂與患現(xiàn)實地存在和發(fā)生,主要是應對、緩解、化解的問題,是解除憂患的問題。未來有多種可能,包含不利的、有害的可能,對這種可能的預感、預測、預防,構成憂患意識的核心。憂患意識不是純主觀、純想象、純猜測的意識,而是基于以往經驗、事物規(guī)律以及各種因素綜合判斷的結果,有其客觀依據。憂患意識不等于所憂所患的事必然要發(fā)生,只是一種概率判斷,會受到人的認識能力的限制,會受到未來復雜性、多樣性、偶然性的影響,會因為人的轉危為安主體能動性而改變。憂患意識不屬于悲觀主義,而是理性的樂觀主義,沒有憂患意識的樂觀主義是盲目樂觀,悲觀主義則放棄了積極努力,不去推動轉變。憂患意識是底線思維的基礎,底線思維以憂患對象為底線;憂患意識是防控風險的前提,防控風險以憂患可能為風險;憂患意識是維護安全的依據,維護安全以防患未然為安全;憂患意識是贏得勝利的條件,贏得勝利以化危為機為勝利。
憂患意識是人類歷史的產物,與人類歷史相伴始終。考察各個民族、各種文化的歷史,憂患意識是一種共同意識。民族經歷的災難越多,文化反思的能力越強,憂患意識的基因也就越明顯。人類依靠生產勞動解決生存和發(fā)展的問題,在與自然界的斗爭中遇到了種種困難和危險,比如,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災害,饑荒、瘟疫、戰(zhàn)爭等生命威脅,食物、能源、材料等供不應求,都成為憂患意識的來源和內容。人類形成了不同的種族、民族、宗教、國家、階級的共同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各種性質和不同程度的矛盾,對于來自其他種族的統(tǒng)治、其他民族的征服、其他宗教的壟斷、其他國家的侵略、其他階級的壓迫等,也都生成了根深蒂固的憂患意識。人類需要延續(xù),這種延續(xù)并不僅僅是人的生理問題,而是人類系統(tǒng)問題,人類能否延續(xù)、怎樣延續(xù),生存還是毀滅,構成了人類憂患意識的根本問題。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一批具有生態(tài)文明視野的著作問世,如《寂靜的春天》《增長的極限》《只有一個地球》等,實質上都是現(xiàn)代憂患意識的產物??偟膩碚f,安全需要是人類社會和每個個人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存在于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過程。因此,不安全也就是危險、危害、危機,就成為憂患意識的總根源,憂患意識就是追求安全的思維方式,是維護安全的思維前奏,安全意識是憂患意識的積極回應。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2],中華民族五年多年的文明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歷史。正因如此,憂患意識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重要品質,長城實際上就是抵御外來掠奪和侵略的憂患意識的標志。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秦漢到明清,包括水災、旱災、蝗災、雹災、風災、疫災、地震、霜雪、饑荒等在內的災荒就有5079次[3]。憂患意識在中華文化中有著很多的反映?!皯?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詩句,“安而不忘危”“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都飽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春秋時期的魯哀公意識到自己“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荀子·哀公》),屬于因沒有憂患意識而帶來的困擾,得到了孔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的居安思危、轉危為安的告誡。西漢賈誼的《治安策》,可謂封建統(tǒng)治者的“憂患經典”,其中憂國憂君涉及政權安全、政局安全、體制安全、邊防安全、糧食安全、禮治安全等各個領域。北宋范仲淹寫下的《岳陽樓記》則是封建士大夫的“憂患名篇”,文中寫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碧貏e是進入近代,中華民族遭受的內憂外患到了最嚴重最危險的地步,三座大山的壓迫成為中華民族經歷的最大磨難,中國遠遠落在了世界現(xiàn)代化進程的后面,救亡圖存、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為憂患意識的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所經歷的艱難與風險世所罕見。中國共產黨誕生于處在內憂外患、民族危難的20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面對著強大的敵人和失敗的危險,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以弱勝強、反敗為勝。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了黨的七大,我們黨已有121萬黨員、90多萬人民軍隊、9550萬人口的解放區(qū)。毛澤東從黨的歷史經驗出發(fā),突出強調憂患意識,在“光明多得很”的情況下,“更要準備困難”,“要把估計放在最困難的基礎上”。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的結論中,告誡全黨要準備遇到有17條之多的困難,他指出:“如果我們不準備不設想到這樣的困難,那困難一來就不能對付,而有了這種準備就好辦事?!盵4]正是由于黨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有這樣的精神準備、能力準備、戰(zhàn)略準備,結果贏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取得了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大聲疾呼:“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5],表達出他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深憂患意識??梢哉f,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正是在這種強烈憂患意識下作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站在黨的新的歷史方位,回應在掌握全國政權、長期執(zhí)政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使命和憂患意識??茖W發(fā)展觀,適應新的發(fā)展要求,是對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等憂患意識的時代回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深深滲透著面對新時代風險挑戰(zhàn)的憂患意識。
二、新時代增強憂患意識的現(xiàn)實基礎
新時代增強憂患意識的戰(zhàn)略考量,首先基于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zhàn)略背景和戰(zhàn)略環(huán)境,憂患意識來自于現(xiàn)實的戰(zhàn)略判斷。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句話是習近平主持起草黨的十八大報告時專門要求寫進去的。進行偉大斗爭,是對前進道路上風險和挑戰(zhàn)、矛盾和阻力的深刻洞察。新的歷史特點,包括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顯著特點。憂患意識是復雜客觀形勢的正確反映,風險意識是矛盾發(fā)展規(guī)律的清醒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復雜形勢,深刻洞察黨和國家前進路上的發(fā)展大勢,多次強調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防控重大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團結帶領全黨和全體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沉著應對和抗擊來自不同方面的風險挑戰(zhàn),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一)怎樣應對“兩個大局”交匯碰撞的復雜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是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的新時代,是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新時代。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fā)點。”[6]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環(huán)境下形成和展開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是外在于中國的變局,中國也是塑造這一大變局的重要力量。“兩個大局”二者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融合交匯,為我們順勢而為、因勢利導,抓住機遇、化解風險,提供了可以大有作為的空間。胸懷這“兩個大局”,既要看到“兩個大局”的歷史交匯為我國發(fā)展帶來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同時更要看到帶來的重大風險隱患。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2月再次強調增強憂患意識,表明憂患意識不能忘卻,并且包含新的內涵。要清醒地看到,一段時間以來出現(xiàn)了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國內經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帶來的較大沖擊,還有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中美關系發(fā)生重大變化,美國對我國戰(zhàn)略遏制打壓逐步升級等,都表明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之嚴峻前所未有。一是風險挑戰(zhàn)的危害性極其嚴重,包括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危害我國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二是風險挑戰(zhàn)的長期性非比尋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盵7]三是風險挑戰(zhàn)的復雜性極為深刻,政治、意識形態(tài)、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huán)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交叉疊加,“黑天鵝”事件和“灰犀?!笔录r有發(fā)生,風險挑戰(zhàn)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同時存在,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
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從根本上講,是“兩個大局”交匯碰撞的產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在世界兩大制度體系的競爭較量中前行的。我們越是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越是逐步接近實現(xiàn)這一偉大夢想,就越是會遇到美國等外部勢力的遏制打壓,就越是有可能遇到外部勢力策劃的“顏色革命”危險。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再出發(fā),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還要攻克許多新的難關,需要一個有利于穩(wěn)步有序改革的國際環(huán)境。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的相互傳遞、交互震蕩,構成了復雜局面的重要原因。統(tǒng)籌“兩個大局”,則是沉著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戰(zhàn)略運作。
(二)怎樣應對新時代國家安全風險
安全觀建立在對安全風險的憂患意識上,新安全觀是對新安全風險的清醒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對國家總體安全的戰(zhàn)略維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是針對我國安全風險的新形勢、安全工作的新要求的制度設置。2014年4月,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表明了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外延變化更新、時空領域多維寬廣、內外因素復雜難控的憂患意識。傳統(tǒng)安全與非傳統(tǒng)安全交織,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如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威脅持續(xù)蔓延,正在更新著國家安全的領域。習近平在這次講話中提出的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tài)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領域,既是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野中的重要安全領域,也是新時代憂患意識的重點領域。2020年1月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大大深化了我們對生物安全的認識。2020年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時強調:“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fā)展、事關社會大局穩(wěn)定的重大風險挑戰(zhàn)。要把生物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8],指明了生物安全憂患成為憂患意識的重要內容。
維護國家總體安全,依靠防范化解各個領域的重大風險。新時代憂患意識,集中體現(xiàn)在對來自各方面各方向風險的憂患意識上。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zhàn)。2019年1月21日,中央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講話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識形態(tài)、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huán)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確要求。這些領域的重大風險,正是對國家總體安全領域的進一步闡述,是新時代憂患意識的新認識。政治風險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一旦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xiàn)顛覆性錯誤就無法挽回。意識形態(tài)風險關系國家政治安全,互聯(lián)網這塊陣地搞不好會成為我們的“心頭之患”。經濟風險逐步顯性化,金融風險處在風險易發(fā)高發(fā)期??萍硷L險體現(xiàn)在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受制于人,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結構性不足矛盾突出。社會風險表現(xiàn)在公共安全形勢仍很嚴峻,各種人民內部矛盾和社會矛盾較多。外部環(huán)境風險面臨的是國外敵對勢力對我國戰(zhàn)略遏制打壓升級,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會是一帆風順。黨的建設風險就是能否經受“四大考驗”、防止“四大危險”。我們不僅要面對各種可以預見的重大風險,還要準備面對難以預見的重大風險;不僅要應對分散發(fā)生的重大風險,還要準備抵御集中顯露的重大風險。
(三)怎樣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跳出“歷史周期率”
中國共產黨作為百年大黨、世界第一大黨、長期執(zhí)政的黨,同時也面臨著黨的自身建設和執(zhí)政能力方面的尖銳考驗和嚴峻危險。1945年7月,毛澤東同黃炎培討論“歷史周期率”問題,實質上就是已經開始憂患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后,能不能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樣一種歷史循環(huán)。在長期執(zhí)政條件下,能否跳出“歷史周期率”這個重大問題,不僅沒有消失,反而以新的形式更加突出地擺在我們黨的面前。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專門談到了我國歷史上封建王朝擺脫不了的這個“歷史周期率”宿命,談到了中國歷史上發(fā)人深省的農民起義失敗。封建王朝自己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搞得民不聊生、禍亂并生,終致改朝換代。農民起義隊伍不能解決好自身存在的問題,李自成起義軍進北京后短短幾個月就土崩瓦解,太平軍到后期革命斗志盡失,一敗涂地。正是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2019年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堅決清除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因素,要堅決割除一切滋生在黨的肌體上的毒瘤,要堅決防范一切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是出于對保持黨的性質、擔起黨的責任的憂患意識。2019年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以“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為題進行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開宗明義:“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如何實現(xiàn)長期執(zhí)政,是我們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盵9]這“三個如何”是即將走向第二個百年的大黨不可回避、不可輕視的要害問題。提出這三個根本性問題,實際上也就是要求我們黨防止停滯僵化、脫離群眾、失去政權的危險,包含著深深的憂患意識。
三、新時代增強憂患意識的思想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高遠的戰(zhàn)略眼光、辯證的思維方式,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光明前景與風險隱患并存的客觀態(tài)勢,一直強調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防控重大風險、維護國家安全、進行偉大斗爭,提出一系列判斷精辟、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指導性強的觀點和論述,體現(xiàn)了新時代增強憂患意識的戰(zhàn)略思維、戰(zhàn)略運籌、戰(zhàn)略格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新時代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
貫穿著統(tǒng)觀古今中外興亡成敗的歷史視野。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和警示錄。新時代增強憂患意識,建立在通曉歷史上統(tǒng)治者沉浮更替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從我國歷史看,一個政權建立起來后,要保持興旺發(fā)達、長治久安是很不容易的。秦朝、北宋、元朝都曾經是不可一世的強大政權,但很快就日薄西山。那些時間較長的朝代,后期也都是朝政腐敗、社會動蕩、民怨沸騰、反抗不斷,很多都是茍延殘喘、奄奄一息。我們黨和國家的性質宗旨同封建王朝有著本質區(qū)別,不可簡單類比,但也要懂得歷史現(xiàn)象。從蘇共歷史看,蘇共擁有20萬黨員時奪取了政權,擁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希特勒,而擁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失去了政權。從我們黨的歷史看,有危難之際的絕處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奮起,有失誤之后的撥亂反正,有磨難面前的百折不撓。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有效應對了1959年至1961年的3年嚴重經濟困難,有效應對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內亂局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沉著應對國際風云變幻和國際關系變化,戰(zhàn)勝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領域出現(xiàn)的困難和風險,帶領人民應變局、平風波、戰(zhàn)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zhàn),經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驗。這些都積淀為需要深入領悟的歷史啟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后我會見中外記者時說,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同時我講這個話時也是有著深深的憂患意識的”[10],這種深深的憂患意識來自于深厚的歷史意識。
貫穿著運籌當代中國和當代世界發(fā)展大勢的戰(zhàn)略格局。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更要牢牢把握“兩個大局”的戰(zhàn)略機遇,以復興成就化解風險挑戰(zhàn)?!皟蓚€大局”是推動民族復興進程的大局,是科學社會主義從曲折到復興的大局,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大局,“兩個大局”的基本面仍然是機遇大于挑戰(zhàn)。機遇與挑戰(zhàn)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積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充分運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fā)展空間,就能有效化解潛在的或已生成的風險挑戰(zhàn)。更要增強統(tǒng)籌“兩個大局”的制度優(yōu)勢,以治理能力抗擊風險挑戰(zhàn)。制度優(yōu)勢是一個國家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最大優(yōu)勢,制度穩(wěn)固是在風險挑戰(zhàn)面前保持國家穩(wěn)定的基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zhàn),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沖擊?!盵11]加強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堅定制度自信,充分發(fā)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把我國制度優(yōu)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是統(tǒng)籌“兩個大局”的制度基礎和治理基石。完善集中統(tǒng)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體系,提高防范抵御國家安全風險能力,正是沉著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明顯增多復雜局面的國家安全制度建設和國家安全治理能力建設。
貫穿著把握危與安、險與機、弊與治等相反相成關系的辯證認識?!皞湓ゲ挥荩瑸閲5馈???疾煳覈鴼v史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可以得出一個規(guī)律性認識,就是憂勞興國、逸豫亡身。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我們的事業(yè)越發(fā)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要保持清醒頭腦,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把各種風險挑戰(zhàn)考慮清楚,絕不能犯戰(zhàn)略性、顛覆性的錯誤?!鞍捕煌?,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力爭不出現(xiàn)重大風險或在出現(xiàn)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危機、風險、挑戰(zhàn)、磨難等,都是客觀存在或客觀可能,必須實事求是看待、辯證轉化對待。有困難、有風險、有危機、有曲折,都不可怕,關鍵在勇于面對,善于克服和戰(zhàn)勝它們。一旦戰(zhàn)勝了,就會峰回路轉,光明在前。不能怕危機,越怕越危險。要學會利用危機,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機遇,化危為機,轉危為安。所謂機遇,從來都是由成功應對一系列危機、成功實現(xiàn)危機轉化而來的。因此,危和機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機,失去了機即是危。短板和長板、漏洞和本固、弱項和強項,也是相互轉化的,暴露了短板、漏洞、弱項,因癥施策、有的放矢,就能變劣勢為優(yōu)勢。
貫穿著治國理政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立足最困難局面、爭取最有利結果的底線思維?!懊髡叻赖溣谖疵龋钦邎D患于將來”。底線思維能力,就是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強化底線思維,就是要求把難點和復雜性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種風險想得更深入一些,把解決問題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堅持底線思維,就是要贏得戰(zhàn)略主動,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避免顛覆性危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種風險我們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這是我一直強調底線思維的根本含義?!盵10]318-319只有居安思危,才有可能把握未來的變化,才可能在危機來臨時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底線思維要求把戰(zhàn)略的基點放在最壞的基礎上來設想,從最壞的可能性來考慮。寧可把危機和困難估計得足一點,不要因為估計不足而在危機發(fā)生時陷于被動。既要善于補齊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對存在的風險點,一定要胸中有數(shù),做好風險評估,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密切監(jiān)測,準確預判,有效防范,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發(fā)現(xiàn)、早處置,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底線思維著力防止落入錯誤的陷阱,盡力保證正確的方向;著力避免災難性后果,盡力形成良性后果;著力預防損害,盡力維護利益。欲成大事,先守底線。事實表明,底線思維能力越強,發(fā)展步伐就越穩(wěn),發(fā)展空間就越大,發(fā)展前景就越好,發(fā)展持續(xù)就越久。
貫穿著在困難局勢中化風險為機遇、化挑戰(zhàn)為動力、化被動為主動的主體意識。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zhàn)勝風險挑戰(zhàn)中壯大,是生于憂患、成長于憂患、壯大于憂患的政黨,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強烈的憂患就是一種化憂解患的主體意識,時刻保持警醒、不斷振奮精神。這種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面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更要保持清醒頭腦,有如履薄冰的謹慎,絕不能犯戰(zhàn)略性、顛覆性的錯誤。這就要求樹立危機應對和風險管控意識,努力排除風險因素,增強駕馭風險本領,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及時發(fā)現(xiàn)和果斷處理可能發(fā)生的各類矛盾和風險,防止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蝴蝶效應”。各種矛盾風險挑戰(zhàn)源、各類矛盾風險挑戰(zhàn)點是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傳導、疊加、演變、升級。要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調查研判,提高動態(tài)監(jiān)測、實時預警能力,推進風險防控工作科學化、精細化,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平臺,綜合分析風險因素,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對各種可能的風險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數(shù)、對癥下藥、綜合施策,出手及時有力,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要高度重視并及時阻斷不同領域風險的轉化通道,避免各領域風險產生交叉感染,標本兼治,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zhàn)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zhàn),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zhàn)略主動戰(zhàn)。”[10]320這樣就能防止使小的風險挑戰(zhàn)發(fā)展成大的風險挑戰(zhàn),防止局部的風險挑戰(zhàn)發(fā)展成系統(tǒng)的風險挑戰(zhàn),防止國際上的風險挑戰(zhàn)演變?yōu)閲鴥鹊娘L險挑戰(zhàn),防止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領域的風險挑戰(zhàn)轉化為政治風險挑戰(zhàn)。
貫穿著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黨人不畏壓力、不懼阻力、不怕困難的斗爭精神。應對危機、困難、風險、挑戰(zhàn)等,屬于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通過積極有效的斗爭解決矛盾,必須發(fā)揚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的斗爭精神。我們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從成立之時就與斗爭同行,就是在斗爭中生存、發(fā)展、勝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1]15。全黨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越是面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越是要發(fā)揚披荊斬棘、破浪前進的巨大勇氣、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堅決戰(zhàn)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xiàn)的困難和挑戰(zhàn)?!疤て娇部莱纱蟮溃妨T艱險又出發(fā)”。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關鍵看我們有沒有克服它們、戰(zhàn)勝它們、駕馭它們的本領。進行偉大斗爭,要敢于亮劍,有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增強斗爭精神,就是要勇當先鋒、敢打頭陣,拿出戰(zhàn)勝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屈服的大無畏革命氣魄,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進行偉大斗爭,要增強斗爭本領,科學預見形勢發(fā)展的未來走勢、蘊含其中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抓好戰(zhàn)略謀劃,牢牢掌握斗爭主動權。敢不敢斗爭、能不能亮劍,說到底還是敢不敢擔當、能不能獻身的問題?!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只有擔當起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未來的歷史責任,才能頂?shù)米毫?、攻得破阻力、斗得過困難,戰(zhàn)勝驚濤駭浪、勇渡滄海橫流。
四、新時代增強憂患意識的重大意義和抗疫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增強憂患意識的戰(zhàn)略思考,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和指導意義。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實踐中,這種戰(zhàn)略考量的洞察力和預見力得到了充分檢驗和繼續(xù)深化。
(一)充分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
經歷了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平息香港修例風波,特別是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zhàn)略成果,再進一步學習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憂患意識、應對重大風險的重要論述,我們的感悟更加深刻、認識更加透徹。
這些重要論述具有基礎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支點。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時代課題。而怎樣判斷新時代的形勢,預判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則是從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系統(tǒng)回答重大時代課題的一個重要根據。否則,各個領域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工作方針,就會建立在不正確判斷的基礎之上,就會由于對形勢的誤判、對前景的錯推,導致重大的決策失誤。
這些重要論述具有貫通性,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基點。前進道路上各種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zhàn),不是階段性暫時性的,而是長期性的,存在于到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之日乃至更長時期。1986年,德國的社會學家烏爾里?!へ惪颂岢隽恕帮L險社會”的概念,認為“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生產力的指數(shù)式增長,使危險和潛在威脅的釋放達到了一個我們前所未知的程度”[12]。盡管不能把“風險社會”作為我們的分析范式,但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始終保持憂患意識,著力防范化解重大挑戰(zhàn),的確是一個全局性全過程的戰(zhàn)略任務。
這些重要論述具有預見性,是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科學指導。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風險挑戰(zhàn),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tǒng)攬全局、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作出一系列重大科學判斷,提出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策略,推動一系列重大工作,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提供了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全局穩(wěn)定、發(fā)展環(huán)境的行動指南。
(二)在抗擊疫情實踐中增強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品質,是防范化解各種風險的思維方式。抗疫斗爭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了增強憂患意識是有效應對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安全事件的心理準備,是貫通疫情防控乃至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的精神條件。這種憂患意識不僅是對執(zhí)政黨的要求,也是對全民族精神品質的揭示。有了強烈的憂患意識,我們才能夠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才能夠主動防患,從源頭遏制疫情風險,全力救難,盡力減少疫情風險危害。
這次疫情防控,憂患意識鮮明體現(xiàn)在及時果斷阻止疫情蔓延的重大決策上。疫情發(fā)生后,黨中央統(tǒng)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及時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明確了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總目標。憂患意識鮮明體現(xiàn)在全面動員、全民參與的應急防控上。從武漢到湖北,從華中到各地,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公共場所到居民小區(qū),打響了一場全覆蓋、全方位、全民參戰(zhàn)的抗疫人民戰(zhàn)爭,這是其他國家做不到的,為世界防疫樹立了典范。憂患意識鮮明體現(xiàn)在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局掌控上。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tài)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能長時間停擺。中央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適時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qū)企事業(yè)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減少、化解、彌補疫情對經濟發(fā)展的沖擊。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歷史進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根深葉茂、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賦予新質。這種精神體現(xiàn)在平時的生產生活中,更體現(xiàn)在民族歷經的抵御災害的斗爭中。改革開放以來的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和抗疫精神,都是偉大民族精神在抗擊災害時的具體體現(xiàn)和生動證明。憂患意識作為民族精神的底蘊和成分,有機融入抗疫精神之中。憂患意識促進疫情防控的創(chuàng)造精神。面對疫情對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嚴重威脅,疫情防控加速了確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fā)、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的進展,加快了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作為國之重器的攻關等。憂患意識激勵疫情防控的奮斗精神。搶救生命、救治患者,同時間賽跑,賽的是救治的意志;與病魔較量,較的是民族的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關系到社會穩(wěn)定、國家安全、民族未來。憂患意識強化疫情防控的團結精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330多支醫(yī)療隊、41600多名醫(yī)護人員馳援武漢和湖北,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憂患意識激發(fā)疫情防控的追求精神??挂叨窢巶ゴ髮嵺`成為一段時間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工作,打不贏這一戰(zhàn),就過不了這個坎,就實現(xiàn)不了偉大夢想。
增強憂患意識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要熏陶。這次應對疫情重大風險,是增強全黨和全民族憂患意識的磨刀石。這次疫情防控從推出最嚴格舉措到初步呈現(xiàn)疫情防控形勢持續(xù)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tài)勢,正是運用底線思維的結果。中外歷史上,大疫大災往往導致社會失序,社會失序又使抗疫抗災雪上加霜。這次疫情防控,全國各地先后啟動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服從黨中央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協(xié)調、統(tǒng)一調度,依靠全體人民的積極參與、大力支持、主動配合,堅決遏制了疫情蔓延和社會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經歷的一次磨難,抗疫斗爭的偉大實踐是偉大民族精神的一次錘煉,也是增強民族憂患意識的一次契機。在這次應對疫情中,也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wèi)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這就告訴我們,憂患意識必須繼續(xù)強化,不能放松和放棄。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高應對突發(fā)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突襲而至的疫情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寧可千日無疫情,不可一日無防備。從這次疫情得出的重要教訓是,越是我們的短板漏洞弱項,就越是重大風險的觸發(fā)點,就越是防控風險的關鍵點。全面小康、全面現(xiàn)代化,要由不全面到全面、不完善到完善??挂叨窢幍膫ゴ髮嵺`提供了新時代增強民族憂患意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生動教科書和歷史啟示錄,促進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更加堅強和成熟,繼續(xù)在前進道路上戰(zhàn)勝新的重大風險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
[2]習近平.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
[3]鄧云特.中國救荒史[M].上海:上海書店,1984.55-56.
[4]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88.
[5]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6]習近平總書記江西考察并主持召開座談會微鏡頭[N].人民日報,2019-05-23.
[7]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 ? 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頑強奮斗[N].人民日報,2019-09-04.
[8]協(xié)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提供科技支撐[N].人民日報,2020-03-03.
[9]習近平.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J].求是,2019,(15).
[10]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300.
[11]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0.
[12]〔德〕烏爾里?!へ惪?風險社會[M].何博聞,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