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溢, 王宏志, 李華強
(1.安慶市水政監(jiān)察支隊,安徽 安慶 246003;2.安慶市長江河道管理處,安徽 安慶 246003;3.安慶市長江河道管理一分處,安徽 安慶 246003)
為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水利部于2018年7月部署在全國范圍內對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河湖管理保護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河湖“四亂”問題主要是在特定歷史時期,人民群眾為保障居住、糧食等生存安全而產生,并且隨著人口逐步增長、社會經濟發(fā)展而日益加劇。安慶市在深入開展河湖治理“四亂”專項行動的過程中,針對“四亂”問題的治理路徑進行了一系列積極探索。
綜合來看,河湖“四亂”問題的特點如下:①具有很強的歷史性。從調查的結果分析,在相關水法規(guī)頒布實施之前就已經發(fā)生的河湖“四亂”行為數量較多,尤其是筑堤圈圩和堤頂建房問題。②具有很強的民生性。河湖“四亂”問題大多和沿河沿湖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到群眾的切身利益。③部分問題整改難度大。有些“四亂”問題是地方招商引資的企業(yè),涉及政府、企業(yè)、銀行等多個主體,利益關系復雜,短時間內難以完成整改。
河湖“四亂”問題的危害主要表現為:①影響防洪安全。亂占、亂建、亂堆等問題大大減少河湖水域面積,占用河湖行蓄洪空間,造成行洪不通暢、蓄洪能力減弱,嚴重影響防洪安全。② 影響河湖生態(tài)。亂占、亂建問題,往往伴隨污水排入河湖現象,如圈圩人工養(yǎng)殖造成的污染、堤頂房屋居民的生活污染等,都對河湖生態(tài)造成破壞。③影響群眾利益。人民群眾對美好水生態(tài)水環(huán)境的向往日益增強,河湖“四亂”問題與“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人水和諧目標格格不入,影響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2019年11月,水利部暗訪發(fā)現的86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銷號。從整改的速度看,亂堆問題完成整改最快,平均在1個月以內;亂采問題次之,一般在2個月以內;亂占、亂建問題整改速度較慢,有的需要1年時間,有的建房問題甚至需要數年時間。在整改過程中發(fā)現,制定一亂一案、明確責任體系、加強督導檢查這3個方面非常重要。對重點、難點問題必須要制定詳細的操作性強的整改方案,明確任務清單、責任單位、責任人、完成時限;充分利用河湖長制平臺進行調度,切實將責任壓實到屬地政府和責任河湖長;強化對重點、難點問題的督導檢查,綜合運用通報、河湖長制交辦單、紀委監(jiān)委跟蹤督查等方式,推進問題整改。
(1) 提高了河湖防洪能力。從本市來看,清理整治河湖“四亂”,河湖的水域面積明顯增加,行蓄洪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2) 改善了河湖水生態(tài)。安慶市大力清除非法排污、非法圍網養(yǎng)殖,減少廢污水、投餌對水體的污染,河湖水質逐步向好,如安慶市共清除水面網箱養(yǎng)殖6.6×104hm2,龍感湖水質由2017年的V類提高到2019年的Ⅳ類,菜子湖水質由2017年的Ⅳ類提高到2019年的Ⅲ類。
(3) 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河湖“四亂”典型案例的查處,形成威懾力,達到了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的目的,促進依法保護河湖、共同關愛河湖的氛圍的逐步形成。如列入長江經濟帶環(huán)境警示片的安慶市經開區(qū)侵占白水湖、破罡湖問題,經過強力推進整改,各相關主體的法制意識明顯增強,進一步規(guī)范了涉河湖主體行為,有效避免了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
(1) 亂占問題。如安慶市宜秀區(qū)河湖水面120km2,水利部暗訪提出14個問題中,涉及筑堤圈圩9個。這些歷史原因形成的圩口堤防標準低,每年汛期險情頻發(fā),特大洪水年份經常發(fā)生潰破,部分圩口又阻礙了河道或湖泊行蓄洪,影響水生態(tài)環(huán)境。針對歷史圈圩問題,在嚴禁對這些圩堤加高培厚的同時,制定出臺《安慶市河湖連通進洪口門研究報告》,明確對這些圩口采取“小水收、大水丟”的單退方式,興建進洪口門,提高河湖的行蓄洪能力,實現河湖連通,確保一般年份可進行農業(yè)生產,干旱年份農業(yè)不減產,大水年份通過進洪口門分蓄河湖洪水,降低外河湖洪水位,減輕洪水壓力,有效實現水生態(tài)修復,從而找到了一條河湖治理與群眾生產的平衡點。
(2)亂建問題。如桐城市的大沙河、望江縣的寶塔河等,堤防建房數量非常之多。針對此類現象,一方面嚴格禁止原址重建、改建,同時制定遷建規(guī)劃和計劃,逐步遷移。屬安慶市管轄的潛山市對此類問題,提出4條措施: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給予足夠政策和資金支持,充分保障區(qū)域內原住居民的居住權。二是控增量減存量。對違法新建依法速查速處,嚴控增量;對歷史遺留的D級危房戶要盡快予以安置,鼓勵激勵村民主動退出河湖堤防管理范圍內宅基地,有條件的到城鎮(zhèn)自主采購商品房。三是拓展解決路徑。實施遷建要充分征求農民自身意愿,盡量結合棚戶區(qū)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等項目實施;在國土空間規(guī)劃中為遷移預留足夠空間,科學布局合理安排。
(3)亂采問題。針對采砂領域存在的超采、偷采等亂象,采取嚴厲懲處非法采砂,建立高壓態(tài)勢;同時堅持疏堵結合,既堵后門,又開前門,實施5項舉措:①嚴格規(guī)劃。要求采砂規(guī)劃必須提供河道實測斷面和設計斷面對比圖,明確可采區(qū)的設計底高程、邊線控制點坐標,必須征求一河兩岸的意見。②加強聯合執(zhí)法。建立健全由水利部門牽頭,公安、交通、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等部門協作配合的聯合執(zhí)法機制,推廣“河長+警長”模式,由河長抓總牽頭,定期開展巡河,實行常態(tài)化巡查監(jiān)管。③實行信息化管理。要求開采人在采區(qū)現場安裝信息化管理系統,對開采區(qū)進行全過程、無死角監(jiān)控。開采區(qū)要安裝電子圍欄,對超深、超范圍開采實時報警。采砂機具安裝GPS定位系統,運砂車輛安裝計量稱重系統和GPS定位系統。④倡導政府化運營。倡導各縣級政府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河道砂石資源實行統一經營管理,采砂各勞務環(huán)節(jié)實行公開招標。⑤強化行業(yè)監(jiān)管。按照“誰發(fā)證、誰監(jiān)管”的原則,嚴格執(zhí)法程序,實行閉環(huán)管理。嚴管重罰超量開采、偷采盜采、亂堆亂放、強買強賣等違法行為,一經發(fā)現一律頂格處罰,達到相關條件立即移送公安部門。
(1)強化宣傳教育培訓。2017年以來,安慶市系統謀劃河湖管理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載體,首次將河湖管理法律法規(guī)搬進市、縣兩級黨校課堂,并明確為各培訓班的必修課。市水利局連續(xù)3年舉辦河湖管理培訓班,培訓人數超4000人次;各縣區(qū)積極組織進村組、入農戶,發(fā)放明白卡、1封信等36萬余份;市婦聯組織巾幗志愿者開展活動36次,發(fā)放宣傳單5萬余份;市總工會還組織開展職工環(huán)湖健康走活動;團市委組織青年開展護河行動志愿活動等。這些措施提升了公眾對河湖違法行為的認識。
(2)構建河湖管護大格局。河湖管理保護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以及各行各業(yè),必須要構建黨政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河湖管理保護立體格局,破解“九龍治水、各自為政”的痼疾。例如,安慶市在河湖“五清四亂”專項行動中,充分發(fā)揮河湖長制平臺作用,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河長掛帥、責任包保,成立由市委副書記任指揮長、分管副市長任副指揮長、相關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完善有關部門的橫向聯運機制,理順工作關系,細化任務清單,明確責任落實,每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精準調度,形成治水合力。
(3)建立河湖管護長效機制。重點應在5個方面入手。①加快完成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明確河湖管控邊界。②加強河湖岸線保護利用規(guī)劃約束作用。以規(guī)劃為依據,明確分區(qū)管理要求,進一步規(guī)范涉河建設項目許可。③加大信息化監(jiān)管力度,利用衛(wèi)星遙感等技術手段監(jiān)控、預警,推進智慧監(jiān)控。④完善巡河員隊伍,建立河湖日常巡查制度,及時發(fā)現問題、處理問題。⑤依托河長制、湖長制平臺,不斷健全協調機制,督促各級河長、湖長履職到位。
本文結合安慶市“清四亂”專項行動的實際,積極探索針對“四亂”問題的治理路徑,力圖尋找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但河湖“四亂”問題情況復雜,全社會仍未形成統一認識,只有不斷結合現實深入思考、努力探索,不斷持續(xù)推進治理、久久為功,才能逐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治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