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稼軒詞以其豪放詞和婉約詞而成為我國詞史上的一座豐碑,不僅在于其內(nèi)容,同時也在于其審美風格和意義。辛棄疾不僅繼蘇軾后將豪放詞發(fā)揚光大至頂峰,其婉約詞也可謂在詞壇中獨樹一幟,一改纏綿軟糯的審美風格。這可以稱得上是辛棄疾對婉約詞發(fā)展的一大貢獻。辛稼軒婉約詞審美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的國勢和其富有色彩的自身經(jīng)歷,以及當時的宋代文學的審美思想有著密切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辛棄疾;婉約詞;審美意境;審美風格
作者簡介:王垚峰(1996.3-),男,漢,河南省商丘市睢縣人,碩士研究生,西藏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元明清方向。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3-0-02
辛稼軒是兩宋詞壇上最杰出的詞人之一。辛棄疾的出色,不僅在于他為后世留下了“大聲鞺鞳,小生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典范佳作,在蘇軾之后,實現(xiàn)了詞體的大變革,將詞的創(chuàng)作推向了頂峰。
稼軒婉約詞中流露出的審美觀受多種影響,其中對其影響最顯著的就是辛棄疾自己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的經(jīng)歷。他本人生活在一個我國國內(nèi)民族矛盾比較激烈的時代,因此他的詞作中也流露出典型中國傳統(tǒng)士人的精神現(xiàn)象,在希望和絕望交織過程中,在悲憤之余轉(zhuǎn)而尋求精神的解脫,以使內(nèi)心上得到放松與平衡。他自己就鮮明地提出,“莫望中州嘆黍離,元和圣德要君詩”。稼軒以一己之力,將詞的豪放一派發(fā)揚光大。但其不僅是豪放派一大宗師,同時也開了婉約詞風的新貌,審美風格在詞壇標新立異,代表了又一種別開生面的婉約審美風格。稼軒婉約詞在審美意境、審美意義以及其審美觀對后世文人的影響上,都有可供探尋的獨到價值。
一、稼軒婉約詞之審美意境
辛棄疾的婉約詞一別傳統(tǒng)纏綿含蓄的特點,在溫轉(zhuǎn)嬌美的審美風格中異軍突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風格。但其婉約詞審美意象絕不是僅僅寫凄清愁悶的兒女情長,而是涉及詠物、贈別、觀景、游樂、自敘 等多元領(lǐng)域。全面反映了稼軒對生活和自然的真情熱愛。也生動反映出稼軒的個人情感之豐富熱烈,生活范圍和生活活動的廣泛和多樣。這些因素自然而然就使其婉約詞中流露出溫柔舒雅的審美意境。
稼軒的婉約詞主要分為寫人狀物類和感懷類。其寫人狀物類的作品,最能反映辛棄疾的豪情之外的另一面人生寫照。稼軒一生沉浮進退,心態(tài)都是在逐漸改變,因此他選擇得審美意象也是能生動反映其當時的審美觀念的。這種類型詞包括寫人、詠物、游景、生活等方方面面。
清平樂·題上廬橋
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礙。十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
作者選取了清泉、青山等輕快進取的景象,上闋描寫了上廬橋一帶溪山環(huán)抱和回旋曲折的地勢,卻有清泉奔流,青山都阻擋不住。作者就以此為審美意象的中心,借景抒情,表露出自己的那種不怕阻撓的進取精神。山水本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樂于自比的,稼軒以此為審美意象,更能加襯托出自己的心態(tài)。下闕“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眱删洌钟兄兰业氖挛锸窍嗷マD(zhuǎn)化的樸素辯證審美觀。
再分析稼軒感懷類的婉約詞,其與他人婉約詞審美表現(xiàn)大不相同。辛稼軒的本人豪放性格,在其婉約詞中生動細膩地表達出來。神采飛揚的審美形象直接交融于其婉約詞中。這種審美情調(diào)獨屬于辛稼軒婉約詞風。
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jié)。劃地東風欺客夢,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經(jīng)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問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盡,心恨云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fā)?
這首詞整篇都在描寫作者在春天清明之際的復雜心態(tài)。作者選取“野棠、垂楊、空樓、綺陌”等作為審美意象,生動勾繪出深春那種獨特美感。但詞人在感受景色的同時,又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惆悵?!芭f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疊”兩句,把他從戰(zhàn)爭前線南歸后數(shù)年的政治活動中的怨恨和感慨都凝結(jié)在里邊了。詞中審美意象從正反兩方面襯托出作者感懷時的復雜心態(tài),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不同抒情類型的審美意象,表現(xiàn)了辛棄疾不拘一格的審美情趣和品味,也表現(xiàn)出其與眾不同的思想境界。辛棄疾所處的戰(zhàn)亂大環(huán)境及其生活經(jīng)歷,加之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就使其思想中流露出欲逃避現(xiàn)實的傾向。因此其婉約詞中就具有了這種獨有的以悲喜矛盾之情為基調(diào),以描繪美好的自然萬物而透露其些 許消極情緒的獨特審美意境。
二、辛棄疾婉約詞的審美意義
詞原本都是出自民間,宴會歌舞上為飲酒助興而配上音樂供大家吟誦的“聲詩”。后來文人參與詞的創(chuàng)作之后,沉浸于兒女情長和聽曲賞舞,因此詞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就逐漸變得狹隘,多香艷之作。至南宋時期,民族矛盾異常尖銳起來,文人們的創(chuàng)作更多地充滿了現(xiàn)實社會內(nèi)容。
(一)獨具精神氣度的審美風格
稼軒的婉約詞就是如此,他在自己的詞中注入了大量的現(xiàn)實生活的內(nèi)容,把自己本身具有的陽剛之氣也充分地融入到 其中,就自然而然地演變?yōu)橥窦s詞壇中獨有的帶有精神氣度的審美風格。因此他的婉約詞也是成為了 其理想、態(tài)度、精神的載體。這不得不稱得上是稼軒對婉約詞的一大貢獻。
同樣是抒發(fā)悲愁的婉約詞,稼軒此詞卻不似把愁苦寫得婉轉(zhuǎn)纏綿,毫無柔弱無骨之感。相反卻表現(xiàn)得很有風骨精神氣。如其著名的《摸魚兒》上闋寫惜春、怨春,表現(xiàn)了稼軒感嘆時光飛逝,國家卻仍舊殘破不全,為家國而焦慮。這種詞中展現(xiàn)的氣節(jié)與其他作者婉約詞格局高下立判。在下闕,稼軒的陽剛之氣展示的更是一覽無余,“千金縱買相如賦”完全展示了他這種獨具精神氣度的審美風格。
(二)充分豐富了婉約詞的藝術(shù)手法
稼軒對婉約詞的第二大貢獻,就是他充分豐富了婉約詞的藝術(shù)手法。婉約詞原本是文人雅士的主流詞作,這些文人騷客的文質(zhì)彬彬的氣質(zhì),就使得婉約詞帶有一種婉轉(zhuǎn)柔綿的審美特質(zhì),充滿了文人氣息。但辛稼軒卻與眾不同,他直接豐富了婉約詞的藝術(shù)手法,他的詞中吸收了大量的方言,把有些詞語作通俗化的處理。其詞吸收了散文、駢文、民間口語。不論經(jīng)、史、諸子、楚辭以至李杜詩、韓柳文,往往拈來便是,達到了劉勰說的“用舊合機,不啻自其口出”的地步。更增添了詞內(nèi)容的豐富性,藝術(shù)性和美觀性。如:
鷓鴣天·代人賦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整首詞的審美意象全都取自生活,用詞也是來源于生活?!吧边@種通俗化的詞幾乎在其他詞人作品中找不見蹤影,但在稼軒詞中出現(xiàn)卻是自然而然,全無突兀之感。稼軒對婉約詞的這種構(gòu)造,語句上有著散文話的美。展現(xiàn)的景象令人陶醉,讓讀者對作者也產(chǎn)生了一種親近之感,感受到作者的人格美。
三、稼軒婉約詞表現(xiàn)出的作者的審美形象
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講,“像一般藝術(shù)一樣,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詩對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創(chuàng)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潤滲透。?!痹娛侨绱?,詞也亦然。詞的審美意境在于顯現(xiàn)作者的情感、抱負以及個人情趣,同時帶給讀者審美感受。作者的情感融合自然之景,情景交融之后,以藝術(shù)為情感載體,構(gòu)建出一個能體現(xiàn)作者審美情懷的審美意境,最終也形成作者自己的審美形象。
辛棄疾的傳奇人生經(jīng)歷,仕途中的起伏,豪邁磊落的個性,憂國愛民的英雄情懷,這一切的因素,造就他蘊籍沉穩(wěn)的詞風以及多元化的個人審美形象。他能在命運給他安排的每個位置上都做得很好,閑居還是為官,他都能自得其樂有所得。雖一心報國無出路,但也能隨遇而安,只有充滿了對人生和生活的極度熱愛,才能擁有一份這樣難得的淡定自如。這雖然和南宋社會大環(huán)境分不開,但也是稼軒人格之美的完美體現(xiàn)。有英雄失意的落寞,有失意之后的淡定從容等等。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全詞看似在極力渲染元宵佳節(jié)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火樹銀花,通宵的歌舞。但作者意圖實則不在寫景,只為抒情。寫出作者自我落寞、形單影孤的形象。用熱鬧的街景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與眾不同,不肯隨波逐流的人格形象。稼軒在一處燈光昏暗處默默觀看熱鬧的人世,復雜滋味涌上心頭,這是稼軒自然形象的最佳寫照。但說稼軒人格是絕對寂寥落寞的,那也是完全不對的,他更是一位失意卻淡定的英雄。如:
清平樂·憶吳江賞木樨
少年痛飲,憶向吳江醒。明月團團高樹影。十里水沉煙冷。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
這首詞是作者閑居帶湖時所作。雖一心報國不得重用,但也沒有意志消沉,反而給人一種從容淡定的人格形象。他贊賞桂花,花朵雖小,香味卻能濃烈的讓全世界都能聞到。實際上,這是稼軒通過桂花自比,表示自己壯心不已。這種積極的人格美怎能說是失意英雄的寂寥落寞呢,而是熱愛自然生活的淡然閑適。
因此,人的性格是很多元的,應結(jié)合稼軒經(jīng)歷、社會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去把握稼軒的人格之美。稼軒的婉約詞大都創(chuàng)作于其閑居時期,辛棄疾一生,仕途幾起幾落,人生抱負未得以實現(xiàn),因此其思想、人格有別于一般人,不能只用一種審美角度去感受稼軒人格之美。
結(jié)語:
本文通過美學的一些角度,多方面的對稼軒婉約詞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進行了初步探尋,也對稼軒個人的人格之美進行了考察。首先,稼軒婉約詞一別傳統(tǒng)含蓄的特點,審美意象不只是兒女情長,涉及生活中多個領(lǐng)域,這些因素,可看出稼軒對生活的熱愛,其詞也自然而然流露出溫柔舒雅的審美意境。其次,稼軒婉約詞對婉約詞壇有兩大貢獻:其一,辛稼軒婉約詞中被注入了大量的現(xiàn)實生活的內(nèi)容,自身磊落之氣也融入詞中,這種詞就演變?yōu)橥窦s詞壇中獨具特色的審美風格。其二,其詞充分豐富了婉約詞的藝術(shù)手法,增添了詞內(nèi)容的藝術(shù)性和美觀性。最后,從其婉約詞的描寫,結(jié)合其自身傳奇經(jīng)歷以及社會大環(huán)境,分析了稼軒個人人格的多元之美。稼軒婉約詞中還蘊含著很多的美學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值得深深探尋。
參考文獻:
[1]辛更儒.辛棄疾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 2004.
[2]辛棄疾詞選編寫組.辛棄疾詞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游國恩,王起,蕭滌非,季鎮(zhèn)淮,費振剛.中國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
[4]張希群.論辛棄疾鄉(xiāng)村田園詞的審美特征[J].語文學刊,1998,4.
[5]李茁.“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婉約詞的審美特質(zhì)及意義闡釋[D].安徽大學文學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