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蔡縣第二人民醫(yī)院(463500)張世杰
骨腫瘤是出現(xiàn)在骨骼或骨骼附屬組織的腫瘤,膝部是其多發(fā)部位,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運動功能,因此,早期診斷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多采用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診斷膝部骨腫瘤,可較為清晰顯示病灶及解剖結構,但診斷結果存在差異。鑒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65例膝部骨腫瘤患者,旨在探討螺旋CT+MRI對膝部骨腫瘤患者診斷符合率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膝部骨腫瘤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48.26±11.57)歲;腫瘤類型:軟骨瘤20例,骨巨細胞瘤25例,溶骨性骨肉瘤9例,骨原發(fā)性淋巴瘤3例,骨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8例。
1.2 方法 本研究65例膝部骨腫瘤患者均進行螺旋CT、MRI、螺旋CT+MRI檢查。①螺旋CT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Hispeeddual雙排螺旋CT機進行檢查,掃描層厚為0.5cm,重建層厚為2mm,螺距為0.8,管電壓為120KV,管電流為125~220mA,掃描視野超出病灶邊上下緣約50mm;以病灶為中心,常規(guī)平掃病灶四周50mm區(qū)域;應用高壓注射器將100ml造影劑勻速注射,速率控制在2.5ml/s,然后進行增強掃描,重建圖像,包括: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②MRI檢查:采用荷蘭飛利浦公司Achieva 3.0T超導型MRI儀進行檢查,選用相應部位線圈,行軸面、矢狀位及冠狀位掃描,層距5mm,層厚5mm;采用序列為T1WI(TR250ms,TE5ms)的自旋回波,層厚6.0mm,矩陣320×320;增強掃描應用T2WI(TR2800ms,TE90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R3000ms,TE65ms)受T2短時反轉恢復脂肪抑制,應用釓噴酸葡胺注射液12ml進行增強掃描。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膝部骨腫瘤患者65例,均進行螺旋CT、MRI、螺旋CT+MRI檢查,以病理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診斷符合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23.0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65例膝部骨腫瘤患者,經(jīng)螺旋CT診斷出膝部骨腫瘤患者47例,符合率為72.31%(47/65);經(jīng)MRI診斷出膝部骨腫瘤患者54例,符合率為83.08%(54/65),經(jīng)螺旋CT+MRI診斷出膝部骨腫瘤患者63例,符合率為96.93%(63/65);螺旋CT、MRI聯(lián)合診斷符合率高于單一方法診斷(P<0.05)。
螺旋CT是診斷膝部骨腫瘤常用方法,通過采取連續(xù)旋轉的掃描方式,以提高掃描速度,增加掃描維度,從而提高信息處理靈活性,有助于從多個角度和層面觀察病灶部位,清晰顯示三維立體解剖結構,為疾病診斷提供有效信息。螺旋CT價格較低,患者易于接受,能清晰顯示膝部骨腫瘤鈣化或骨化病變情況,掃描耗時較短,不存在運動偽造影干擾,但其對軟組織密度的分辨率不高,成像參數(shù)較少,所獲信息不足[1]。MRI是一種生物磁學核自旋成像技術,是利用磁共振現(xiàn)象,通過探測物質在磁場中磁化強度變化,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出人體信息的檢查方法。MRI具有延遲掃描、脂肪抑制、動態(tài)增強、分辨率高等優(yōu)勢,且其放射線損害低,軟組織密度分辨率高,可直接采取斷層掃描、成像參數(shù),能對軟組織形態(tài)進行全面、整體觀察,使腫瘤、組織腫塊、相鄰組織清晰度明顯提高,利于觀察周邊侵犯及水腫情況,但單獨使用MRI診斷膝部骨腫瘤,仍存在不能顯示鈣化或骨化病灶、掃描耗時長、效率低等弊端[2]。本研究通過將螺旋CT、MRI聯(lián)合檢查,結果顯示,螺旋CT、MRI聯(lián)合診斷符合率優(yōu)于單一方法診斷(P<0.05),表明螺旋CT、MRI聯(lián)合診斷能提高膝部骨腫瘤診斷符合率,可為臨床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相較于單一方法檢查,MRI、螺旋CT聯(lián)合檢查可清楚顯示腫瘤起源、范圍、內部結構,顯示骨內外侵犯范圍、惡性血管程度、周圍炎性反應組織和水腫組織,利于臨床對腫瘤病變組織展開全方位分析。綜上可知,螺旋CT、MRI聯(lián)合診斷能提高膝部骨腫瘤診斷符合率,可為臨床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