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蓮, 成來順, 寧新霞, 向虹, 陳炳龍, 吳天驕
1.西安西北有色地質(zhì)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54;2. 陜西有色冶金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陜西 洋縣 723306
Sc是一種極為分散的元素,在核電站、火箭、飛行器、電子芯片等領(lǐng)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工業(yè)價值,素有“光明元素”的美稱[1-5]。從世界范圍來看,已發(fā)現(xiàn)的鈧資源是相當稀少的,迄今為止,世界各地尚未發(fā)現(xiàn)獨立鈧礦物,由于其特殊的地球化學性質(zhì),地殼中常常形成不同類型的伴生礦床,賦存狀態(tài)與載鈧機理也極為復雜[1]。由于鈧資源有著多種用途,各國對鈧的需求不斷增加,價格不斷上漲,鈧已成為最貴重的金屬之一。因此,鈧資源的回收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和戰(zhàn)略意義[6-7]。
陜西省洋縣畢機溝釩鈦磁鐵礦屬多金屬共生礦床,除含鐵、鈦、釩等金屬外,礦石中還含有伴生鈧。礦石樣品中鈧含量達59.65×10-6,但對于鈧在礦石中的賦存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目前還沒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查明鈧在礦石中的賦存狀態(tài),揭示鈧在礦石中的產(chǎn)出機理,為本區(qū)鈧資源的科學評價及鈧的綜合回收提供基本資料和理論依據(jù),也對后續(xù)選擇合理的鈧提取與分離工藝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樣品采自畢機溝礦區(qū),首先選擇代表性塊樣進行切割、粘片、研磨及拋光,制成30 mm×25 mm的光片和20 mm×30 mm×0.03 mm的薄片,主要用于顯微鏡觀察和鑒定,研究礦石巖性特征、礦物組成及礦石結(jié)構(gòu)構(gòu)造。并制備與薄片相對應(yīng)的20 mm×30 mm×0.03 mm探針片,主要用于探針分析及面掃描分析,查定鈧的載體礦物及賦存狀態(tài)。其次將樣品破碎、混勻及縮分備用。多元素化學分析樣品研磨至-0.074 mm,MLA礦物參數(shù)定量分析樣分為+0.074、-0.074+0.038、-0.038 mm三個粒級后制成樹脂光片。
樣品顯微鏡鑒定、多元素分析、礦物參數(shù)檢測及元素面掃描分析均在西安西北有色地質(zhì)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其中顯微鏡觀察和鑒定采用透反射偏光顯微鏡(型號CARL ZEISS Axioskop 40);礦物參數(shù)定量分析檢測采用美國FEI MLA650系統(tǒng),聯(lián)合FEI Quanta 650 掃描電鏡、EDAX Apollo X能譜儀及MLA軟件3.1版本進行分析。電子探針分析在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西安地質(zhì)調(diào)查中心完成,采用日本電子公司(JEOL)JXA-8100型電子探針。
礦石多元素化學分析結(jié)果見表1,由表1可知:礦石中主元素為鐵,TFe 品位31.88%,MFe品位20.65%。其中伴生鈦、釩、鈧等可供綜合回收,品位分別為TiO26.09%,V2O50.375%,Sc2O359.65×10-6,鈧為本次研究對象。
表1 礦石的化學分析結(jié)果
a-以磁鐵礦為主的金屬礦物主要沿脈石粒間、邊部分布形成海綿隕鐵結(jié)構(gòu);b、c-巖石蝕變明顯,輝石被陽起石、綠泥石、纖閃石等代替,斜長石具黝簾石化;d、e-磁鐵礦與鈦鐵礦緊密共生,呈浸染狀分布;磁鐵礦中包裹細粒黃鐵礦形成包含結(jié)構(gòu);f-鈦鐵礦呈板條狀嵌布于磁鐵礦中形成固溶體分離結(jié)構(gòu);g-磁鐵礦呈蠕蟲狀分布于輝石中形成蠕蟲狀結(jié)構(gòu);h-磁鐵礦中包裹細粒尖晶石。Aug-普通輝石,Hy-紫蘇輝石,Hbl-角閃石,Act-陽起石,Chl-綠泥石,Pl-斜長石,Zo-簾石,Mag-磁鐵礦,Ilm-鈦鐵礦,Py-黃鐵礦,Hc-鐵尖晶石
通過顯微鏡鑒定和礦物參數(shù)分析系統(tǒng)MLA分析查定礦物組成及相對百分含量,結(jié)果見表2。
由表2可知:礦石中主要非金屬礦物為斜長石和普通輝石,其次角閃石、綠泥石、陽起石、纖閃石、紫蘇輝石,少見高嶺石、綠簾-黝簾石、石英及磷灰石。主要金屬礦物為磁鐵礦,其次鈦鐵礦,少量黃鐵礦,磁黃鐵礦及黃銅礦較少見。
表2 礦石礦物組成及相對含量
從巖石學角度來看,樣品屬蝕變輝長巖,主要由普通輝石和斜長石組成,其次角閃石,少見紫蘇輝石,見圖1a、b、c。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其次鈦鐵礦,少量黃鐵礦,見圖1d、e、f。次生蝕變礦物為陽起石、綠泥石、纖閃石、綠簾石、黝簾石等。
具海綿隕鐵結(jié)構(gòu)、固溶體分離結(jié)構(gòu)、包含結(jié)構(gòu)、蠕蟲狀結(jié)構(gòu)、浸染狀構(gòu)造。
礦石結(jié)構(gòu):
(1)海綿隕鐵結(jié)構(gòu):以磁鐵礦為主的金屬礦物呈浸染狀分布于輝石、角閃石、斜長石等礦物粒間及邊部形成此結(jié)構(gòu),見圖1a、b、c。
(2)固溶體分離結(jié)構(gòu):板條狀鈦鐵礦嵌布于粒狀磁鐵礦中形成此結(jié)構(gòu),見圖1f;
(3)包含結(jié)構(gòu):磁鐵礦中包裹細粒黃鐵礦,鈦鐵礦中包裹細粒非金屬礦物,磁鐵礦中包裹微細粒尖晶石等形成此結(jié)構(gòu),見圖1d、e、h。
(4)蠕蟲狀結(jié)構(gòu):磁鐵礦呈蠕蟲狀、細線狀、手指狀及不規(guī)則狀分布于輝石顆粒中形成此結(jié)構(gòu),見圖1g。
礦石構(gòu)造:以浸染狀構(gòu)造為主,礦石中磁鐵礦和鈦鐵礦緊密共生,主要呈浸染狀分布形成此構(gòu)造,見圖1a、d、e。
對采集的礦樣選擇代表性樣品制備高質(zhì)量光、薄片及探針片,通過顯微鏡下詳細的觀察和鑒定沒有發(fā)現(xiàn)獨立鈧礦物或與其光學性質(zhì)似的礦物,并利用掃描電鏡放大500~1 000倍進行詳細觀察也未發(fā)現(xiàn)Sc的獨立礦物,但全巖分析顯示礦石中確實存在一定含量的Sc,而且明顯高于地殼豐度(18×10-6)。因此為了查明鈧賦存在何種礦物中,并以何種方式賦存,對樣品中主要礦物分別進行了電子探針波譜分析。通過電子探針波譜分析查定鈧的載體礦物主要為普通輝石、角閃石,其次陽起-纖閃石、紫蘇輝石、磁鐵礦和鈦鐵礦。斜長石及其它礦物中不含鈧或低于探針檢出極限值。
3.2.1 輝石
由表3輝石電子探針波譜分析結(jié)果可知:普通輝石主要化學成分平均含量:SiO252.444%,MgO 15.208%,F(xiàn)eO 7.592%,CaO 20.658%。所測普通輝石顆粒中均含鈧,Sc2O3含量最高0.030%,最低0.011%,13個測點平均Sc2O3含量0.021%。
紫蘇輝石主要化學成分平均含量:SiO254.180%,MgO 24.870%,F(xiàn)eO 19.009%,所測紫蘇輝石中大部分含鈧,9個測點,其中7個含鈧,2個不含鈧,Sc2O3含量介于0.003%~0.021%,平均0.006%。相對來說,普通輝石中Sc2O3含量高于紫蘇輝石中。
輝石是礦石中主要的暗色礦物,以普通輝石為主,其次少見紫蘇輝石。主要呈他形-半自形柱狀,有的橫切面呈近八邊形,嵌布狀態(tài)較簡單,主要與斜長石、角閃石緊密連生,但蝕變明顯,常被次生蝕變礦物代替。與金屬礦物關(guān)系密切,在其解理、粒間及裂隙均可見以磁鐵礦為主的金屬礦物呈浸染狀分布,見圖1a、c、d。部分顆粒中可見磁鐵礦呈蠕蟲狀、細線狀、指狀及不規(guī)則狀分布,形成蠕蟲狀結(jié)構(gòu),見圖1g。
3.2.2 角閃石
角閃石主要化學成分(表3)平均含量:SiO242.649%,MgO 13.430%,F(xiàn)eO 10.876%,CaO 11.273%。所測角閃石顆粒中均含鈧,Sc2O3含量最高0.047%,最低0.009%,13個測點平均Sc2O3含量為0.027%。
角閃石呈棕褐色,柱狀,有的可見閃石解理,嵌布狀態(tài)簡單,主要位于輝石粒間及邊部,與輝石、斜長石、磁鐵礦等緊密共生,見圖1a、b、c。
3.2.3 陽起-纖閃石
陽起-纖閃石的主要化學成分(表3)平均含量:SiO253.527%,MgO 15.492%,F(xiàn)eO 12.032 %,CaO 12.195%,所測顆粒中均含鈧,Sc2O3含量最高為0.023%,最低為0.010%,6個測點平均0.016%。
陽起石、纖閃石主要為輝石次生蝕變形成,呈長柱狀、纖維狀及其集合體,與其它蝕變礦物綠泥石、綠簾石等緊密共生,沿輝石顆粒邊部分布,或有的交代徹底,完全代替輝石;其次沿巖石裂隙不均勻分布。見圖1b、1c。
表3 輝石、角閃石、陽起-纖閃石電子探針波譜分析結(jié)果 /%
3.2.4 磁鐵礦
磁鐵礦主要化學成分平均含量:FeO 89.429%,V2O30.958%,TiO21.364%。所測顆粒中大部分含鈧,10個測點中8個測點含鈧,Sc2O3含量最高為0.006%,最低為0.002%,平均0.002%,見表4。
磁鐵礦是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呈他形-半自形粒狀,與鈦鐵礦緊密共生,多位于輝石、斜長石等非金屬礦物粒間、邊部,磁鐵礦與非金屬礦物接觸界線大部分比較平直,也有的呈港灣狀,主要呈浸染狀分布,是磁鐵礦的主要嵌布特征,見圖1a、b、d、e;其次部分磁鐵礦中嵌布板條狀鈦鐵礦形成固溶體分離結(jié)構(gòu);包裹細粒尖晶石形成包含結(jié)構(gòu),見圖1f、h。
3.2.5 鈦鐵礦
鈦鐵礦主要化學成分(表4)平均含量:FeO 45.900%,V2O30.2908%,TiO249.630%。所測鈦鐵礦顆粒大部分含鈧, Sc2O3含量最高為0.010%,Sc2O3含量最低為0.002%,11個測點Sc2O3含量平均0.004%。
鈦鐵礦是僅次于磁鐵礦的金屬礦物,有兩種嵌布特征:(1)主要呈他形粒狀,與磁鐵礦緊密共生,呈浸染狀,在其粒間、邊部可見黃鐵礦、磁黃鐵礦等分布,見圖1d、e;②呈半自形板條狀,嵌布于磁鐵礦中形成固溶體分離結(jié)構(gòu),見圖1f。
為了進一步了解鈧在各載體礦物中的分配情況,通過載體礦物含量、載體礦物中Sc2O3含量來計算鈧在各載體礦物中的分布率,結(jié)果見表5。
由表5可知:鈧主要賦存于以普通輝石和閃石為主的非金屬礦物中,分布率總和占84.36%,其中普通輝石中占49.20%,陽起-纖閃石中占19.39%,棕色角閃石中占11.31%,斜方輝石中很少,占2.42%;金屬礦物中占15.64%,其中磁鐵礦中占9.67%,鈦鐵礦中占5.52%。根據(jù)平衡分配情況推測,鈧主要會進入尾礦中,少部分會富集到鐵、鈦精礦中。
為了了解鐵礦石經(jīng)選礦后,鈧的富集情況并為后期進一步合理回收提供理論指導,采集青溝、鵬鑫兩個礦段鐵精礦、尾礦進行化驗。從表6可知:尾礦中鈧含量高,其中青溝尾礦中Sc2O3含量(60.3~68.8)×10-6,平均64.55×10-6;鵬鑫尾礦中Sc2O3(80.3~88.7)×10-6,平均84.5×10-6。而精礦中鈧含量較低,Sc2O3僅為(17~19.9)×10-6,說明鐵礦石經(jīng)磁選后,鈧主要進入尾礦中。這與表5顯示鈧在載體礦物中分布情況也是吻合的。因此可選擇主要從尾礦中提取鈧,來提高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水平。選礦中可以通過富集輝石、角閃石達到富集鈧的目的,但在選別過程中,輝石和角閃石、綠泥石、陽起-纖閃石等鐵硅酸鹽礦物不易一一分開,因此給鈧的富集也帶來了難度。因此輝石、角閃石等非金屬礦物的分離是提取鈧的關(guān)鍵。
a、b、c、d-分別為普通輝石、角閃石、磁鐵礦和鈦鐵礦BSE圖像; e、f、g、h-分別為對應(yīng)的Sc Kα面掃描圖
研究認為,巖漿作用中鈧的地球化學行為主要與Fe2+、Mg2+以及REE、Zr、Al、Be等相關(guān),間接也受SiO2含量的影響[7,10]。由于鈧在巖漿中的低含量,以及它與Fe2+、Mg2+晶體化學性質(zhì)的相似性,促使它在巖漿巖中廣泛分散,在巖漿作用的基本階段不形成獨立礦物,而多賦存于暗色造巖礦物中。相對來說,鈧在巖漿作用的早期階段主要是分散的,而在晚期則產(chǎn)生較明顯的富集。
綜合顯微鏡觀察和電子探針分析認為,礦石中不存在獨立礦物,對主要載鈧礦物元素面掃描圖(見圖2)也可以看出:鈧在載體礦物中是彌散狀分布,不存在局部富集或包體形式,因此推測畢機溝釩鈦磁鐵礦中鈧主要以類質(zhì)同象的方式存在,主要賦存于輝石、角閃石等暗色礦物中,這與已有研究結(jié)果[6-8,10-13]基本相符。由于Sc3+(0.083 nm)與Mg2+(0.078 nm)、Fe2+(0.082 nm)離子半徑相近[8], Sc3+與Fe2+、Mg2+之間的類質(zhì)同象替代最易進行。普通輝石和角閃石屬于富鎂鐵礦物,因此類質(zhì)同象更易進行,類質(zhì)同象替換關(guān)系[7,10]可分別表示為:Sc3++Al3+→(Fe2+,Mg2+)+Si4+、Sc3++Al3+=Ti4+/Si4++Mg2+。但角閃石中鈧的含量相對高于輝石,這主要可能與角閃石結(jié)晶順序有關(guān),角閃石相比輝石的結(jié)晶順序靠后,在結(jié)晶早期,允許鈧進入的晶格相對較多,因此更為分散,所以輝石中也存在鈧,含量相對較低。但是在暗色礦物結(jié)晶后期,允許鈧進入的礦物十分少,總量上鈧在結(jié)晶后期減少了,但相對含量在殘余的巖漿溶液中卻變高,出現(xiàn)了在角閃石中的相對富集[6,11]。對于磁鐵礦、鈦鐵礦中鈧的賦存機理已有資料表明[6,7]磁鐵礦中鈧以類質(zhì)同象形式置換磁鐵礦中的Fe2+,類質(zhì)同象關(guān)系式為:Sc3++(Fe3+、Al3+)→(Fe2+、Mg2+)+Ti4+。鈦鐵礦中Sc3+以異價類質(zhì)同象方式替代其中的Fe2+、Mg2+。
(1)礦石中Sc2O3品位 59.65×10-6,沒有發(fā)現(xiàn)獨立鈧礦物,鈧主要以Mg-Fe-Sc類質(zhì)同象的形式賦存于載體礦物中,主要載鈧礦物為普通輝石和角閃石,其次陽起-纖閃石、紫蘇輝石、磁鐵礦和鈦鐵礦。
(2)鈧平衡分配顯示,磁鐵礦和鈦鐵礦中鈧的分布率相對較少,總和占15.64%,這部分鈧會富集到鐵精礦和鈦精礦中;而在輝石、角閃石等為主的非金屬礦物中分布率占84.36%,這部分鈧會進入尾礦。
(3)含鈧鐵礦石經(jīng)磁選后,鐵精礦中鈧相對較低,鈧主要進入尾礦,因此可選擇主要從尾礦中提取鈧來提高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水平。
(4)本研究成果揭示,輝石、角閃石等主要非金屬礦物的分離是提取鈧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