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
摘? ?要? ?設施蔬菜綠色高效生產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過配備先進設施設備和加強技術管理,建立保護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產模式,提高蔬菜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促進農業(yè)高效、集約化發(fā)展。從設施蔬菜連作障礙控防、穴盤基質育苗、移栽定植、栽培管理及病蟲綠色防控等方面介紹設施蔬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
關鍵詞? ?設施蔬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S626? ?文獻標志碼:B?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2.011
設施蔬菜綠色高效生產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過配備先進設施設備和加強技術管理,建立的保護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生產模式,可提高蔬菜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農業(yè)高效、集約化發(fā)展。為適應蔬菜“優(yōu)質、高效、安全”的需求,重慶產區(qū)通過擴大基地規(guī)模,構筑設施蔬菜綠色高效生產體系,大力推廣土壤連作障礙防治、穴盤基質育苗、移栽定植及管理、水肥一體化、科學防治病蟲害等技術,促進蔬菜產業(yè)健康發(fā)展。
1 連作障礙防控
近年來,蔬菜連作障礙日趨嚴重,主要表現有土傳病害、次生鹽漬化、土壤酸化板結等。采用石灰氮高溫悶棚技術防控連作障礙的效果顯著[1]。具體方法:6月下旬至7月下旬,棚內蔬菜收獲后,拔除植株殘體;保持棚架完好、棚膜完整;深翻土壤25~30 cm后,整平地面;將蔬菜秸稈切成3~5 cm長的寸段,把菇渣、豬糞等農家有機肥和石灰氮按15∶1的用料比例(有機肥約1 500 kg/667 m2,石灰氮約100 kg/667 m2)充分混合,均勻撒施于土壤表面,進行翻混;每隔0.5 m培起一條寬0.6 m、高0.2 m的南北向壟,覆膜進行密封,灌水至飽和;在蔬菜幼苗定植前5 d揭膜晾棚,悶棚時間不少于20 d。高溫悶棚技術克服連作障礙經濟有效,每年同期需嚴格處理1次,隔年處理的防控效果較差。
2 穴盤基質育苗
穴盤基質育苗是以蛭石、草炭為基質,用穴盤來播種的一種育苗方法,它具有減少用工、操作簡單、緩苗期短、培育壯苗等特點。
2.1 選擇穴盤
專用育苗穴盤規(guī)格為54 cm×28 cm,按照穴孔數量和孔徑大小來分有50孔、72孔、128孔、200孔、288孔等多種規(guī)格。種植戶可根據不同蔬菜的育苗特點選用適宜的穴盤,生產上瓜類品種常選用50孔或72孔穴盤,茄果類蔬菜選用72孔或128孔穴盤。
2.2 配制基質
選擇比重小、保水透氣性好的草炭、蛭石等輕型基質為宜,按草炭、蛭石質量比為2∶1的比例配制。為培育抗性強的蔬菜壯苗,必須對基質進行消毒,殺蟲滅菌。
2.3 苗床選擇
苗床應選在地勢較高、通風透光的地方;離地30 cm搭架,以防苗根系竄入床土,防止菜苗徒長和防治土傳病害。
2.4 溫湯浸種
首先將種子晾曬1~2 d,充分消毒殺菌后放入55 ℃恒溫熱水中浸泡15~20? min,邊浸泡邊攪拌,撈出放入潔凈水中,繼續(xù)浸泡,一般辣椒浸泡12 h,茄子12 h,蕃茄10 h,南瓜12 h,黃瓜8 h,苦瓜24 h。種子浸泡完成后,取出用清水將黏液洗凈,表面水分晾干待催芽。
2.5 藥劑消毒
可用1%硫酸銅溶液浸種15 min,或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5 min,或100倍福爾馬林溶液浸種20 min,或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 min。
2.6 合理催芽
將消毒后的種子分成小袋放入恒溫箱中催芽,催芽過程要控制好溫度,同時保持種子濕潤。一般來說,茄子要變溫催芽,白天28~30 ℃(16 h),夜間20~22 ℃(8 h),催芽7 d左右;其他蔬菜催芽溫度在28~30 ℃,冬瓜、苦瓜催芽3~4 d,絲瓜2~3 d,黃瓜24 h,南瓜36 h;苦瓜可破殼催芽。
2.7 播種
穴盤基質播種需注意做好以下農事操作:1)有機基質裝入穴盤時,刮平即可,禁止鎮(zhèn)壓基質,舊穴盤消毒后方可使用;2)在每格的正中央位置打孔,勿偏,打孔深度距離穴盤表面0.7 cm;3)放種時,將種子平放入孔中,一孔一粒;4)底水要澆足,底水不流出穴盤為宜;5)做好保溫,在穴盤上覆蓋地膜加蓋草簾;6)幼苗出苗后但未達齊苗期需增加光照強度,防止徒長。
2.8 苗期管理
2.8.1 揭膜
當出苗達到60%~70%時,揭去地膜,如果幼苗出現“戴帽”現象,可以噴水促其子葉展開。苗出齊后,應保證苗期有充足的光照。
2.8.2 溫度管理
季節(jié)不同,溫度管理不同。例如冬春季節(jié)氣溫低、出苗慢,要做好保溫工作,出苗前白天保持25~30 ℃,夜間保持20~25 ℃;出苗后白天保持20~25 ℃,夜間保持12~18 ℃。同時,不同蔬菜品種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要根據蔬菜品種的生長特點靈活掌握。
2.8.3 水分管理
控水是育苗關鍵,做到少澆勤澆,保持不干不濕。
2.8.4 光照管理
冬春育苗,寡日照天氣較多,可采用農用熒光燈、生物效應燈、弧光燈等補充光照,增加光照強度和光照時數。
2.8.5 病蟲害防治
穴盤基質育苗,苗期無病害,一般不需打藥。
2.8.6 定植前管理
穴盤育苗定植前要適當降低溫度、控制水分,進行秧苗鍛煉,以適應定植后的大田氣候條件,同時也為起苗方便。
3 移栽定植及管理
3.1 定植時間
早春,選擇“冷尾暖頭”天氣定植。番茄在2月上中旬定植,黃瓜、茄子、辣椒在2月中下旬定植。
3.2 土壤處理
定植前4~5 d,噴施乙草胺,蓋地膜除草。
3.3 土壤害蟲防治
潮濕地移栽后,撒施四聚乙醛防治地下害蟲。
3.4 定植后管理
3.4.1 煉苗
晴天通風,小拱棚先兩端通風后中間通風。
3.4.2 揭膜
苗高近頂時去掉小拱棚,澆施清糞水,噴藥防治霜霉病、疫病、蚜蟲、菜青蟲等病蟲害。
3.4.3 去枝
去枝,摘除老葉、病葉、側枝,不間斷進行。
3.4.4 施掛果肥
施肥原則:高鉀、中氮、低磷。施肥時期:黃瓜、茄子在果實拇指大小時施用;番茄、辣椒在果實指甲蓋大小時施用。
4 水肥一體化管理
采用機械化、自動化設施設備和先進管理技術,借助壓力灌溉系統(tǒng)及施肥裝置,通過滴灌、噴灌等將可溶性肥料與灌溉水混勻,準確輸送到蔬菜根部。這樣不僅能節(jié)水節(jié)肥節(jié)約勞動力,減少病蟲草害,改善土壤環(huán)境,提升蔬菜品質,還能節(jié)約經濟成本[2]。
5 采收
第一次采收后,噴施藥劑防治霜霉病、疫病、灰霉病、蚜蟲等病蟲害。及時摘除無用葉,對黃瓜、番茄來說,株高1 m左右開始摘除下部老葉、病葉、遮陰葉。采收要適時,才能確保蔬菜的品質和口感。采后要追肥,采收3~4次以后,施高鉀、中氮、低磷的配方肥,施肥量20 kg/667 m2,追肥2~3次即可,葉面噴施硼、鎂、鈣、鋅等微量元素肥料。
6 病蟲害綜合防治
設施蔬菜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科學合理使用農藥,提高蔬菜內在品質,實現蔬菜產業(yè)綠色發(fā)展[3]。
6.1 農業(yè)防治
1)農業(yè)防治可通過選擇優(yōu)良抗病品種,避免或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破壞害蟲的生活環(huán)境,增加作物的品種多樣性,建立平衡的生產體系。2)加強水肥管理,增施氮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康生長,提高抗病性。3)地膜覆蓋,促進根系發(fā)育,增強抗性。4)高畦栽培,保證通風透光。5)輪作換茬,防止連作,降低土壤中菌原基數。6)及時清除病葉、病莖和病果,做好病株的處理。
6.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目前比較環(huán)保的防治方法,符合農業(yè)綠色發(fā)展理念,主要是利用生物間的相互關系,抑制有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利用微生物防治,如蘇云金桿菌各種變種制劑可防治多種害蟲;利用天敵防治,如赤眼蜂、寄生蠅防治松毛蟲等多種害蟲,腫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圓蚧;生物農藥可有效防治病蟲害,細菌性病害可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防治,武夷菌素可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
6.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設置防蟲網隔離害蟲、掛設誘蟲板、利用黑光燈等。在大棚通風口設置40目的防蟲網,既可有效將害蟲阻隔在大棚外,又能滿足蔬菜正常生長的氣候條件,減少農藥使用次數;掛設黃板可誘殺蚜蟲、白粉虱成蟲等害蟲;黑光燈可誘殺小菜蛾、棉鈴蟲、銀希蛾。物理防治可以達到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6.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可迅速、準確、有效地防治病蟲害,但可能會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因此使用時要控制好藥劑用量和使用次數,盡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不同藥劑輪換使用。
參考文獻:
[1] 馮燕青,梁增文,胡永軍,等.設施蔬菜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J].中國果菜,2020,40(1):62-65..
[2] 李宏偉.設施蔬菜生產技術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9(12):152
[3] 沈亮,徐江,陳士林,等.無公害中藥材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J].中國現代中藥,2018,20(9):1039-1048.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