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玉潔
三毛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臺灣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女作家,以其奇特而瑰麗的流浪經歷,天真童稚的語言風格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而成為中外文壇上一顆閃耀的星,她敢于堅持自我,不愿羈絆于俗世的條條框框,一生都在為愛和自由而活,這種浪漫灑脫吸引著無數讀者,她的作品在現如今兩岸學術文化交流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三毛作品之所以能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學熱潮,主要原因是她追求流浪人生的態(tài)度和獨特寫作方式符合人們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所以三毛一度成為大陸學者的研究對象。大多數研究者的研究重心在她的作品和生存夢想上,而本文以三毛的浪漫精神為切入點,對她的精神世界進行探索,意圖發(fā)現其追求流浪人生背后的勇敢、浪漫精神。根據眾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來看,三毛絕不僅是她展現在作品中那個單一的自我,她的內心世界是復雜的,多元的,這種豐富的精神世界是值得探索的,探究她敏感細膩的心靈以期發(fā)現一個真實的三毛,明白流浪人生背后所蘊含的積極人生意義。
三毛的寫作是自由而純真的,在她的筆下,對于“自由”與“真誠”的關注極重。三毛認為生而自由是命運給予人生的寶貴財富,這種自由不僅是表象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于精神的自由,每個人的一生長短不一,如何去把握這一生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在三毛的眼中,只要痛痛快快的活過,朝聞道夕死亦可矣??梢哉f幼年的三毛是一個極其敏感脆弱的人,她最擅長的事就是把自己藏起來,墓園、河岸、垃圾場都是這個孱弱的小女孩的庇護所。但長大后的她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她再也不是那個遇到事情只會逃避的女孩了,她開始追求屬于自己的人生,開始用文字記錄下生命中的感動與美好,燦爛的生命之花悄然中綻放開來。追求自由純真的生命是雨季過后的三毛的一次重生。三毛幼年生活的臺灣當時正處于日本帝國主義的高壓控制之下,這種壓抑的環(huán)境帶來的后果就是個體生命不被重視,精神自由被限制,但隨著帝國主義的不斷瓦解,加之西方人本主義、自由主義的思想不斷涌入,關注個體生命逐步成為社會發(fā)展的熱點問題,一個時代的作家不可避免的會被打上時代的烙印,受到這樣的時代環(huán)境影響,三毛的作品更加注重自我情感的抒發(fā),追求個性風采的張揚,把生命最真實的感受通過手中的筆表達出來,以“我”口寫“我”心的風格成為三毛寫作的特色之一。例如《逃學為讀書》一章中寫了“我”單純稚嫩的童年,表現了“我”在幼年遇到種種煩惱的困惑以及對長大成人的渴望?!队昙静辉賮怼穼懗隽俗约呵酀膼蹜?,不知所措的情感,朦朧中顯露的一絲絲迷茫,如同纏綿而又漫長到沒有盡頭的雨季?!稖厝岬囊埂穭t以第一人稱視角記敘了在加納利群島的生活,與鄰居朋友之間相處的點滴。在感受種種人情冷暖后,用真摯動人的語言表達自我情感。
三毛的一生是用愛搭建起來的。她的一生,都在追尋著理想的愛情,而荷西就是這個理想愛情的完美化身,三毛這種為愛傾注一切,為愛追尋一生的浪漫情懷在漫長的一生當中幸而得到了荷西的回應,也只有荷西完美的回應了這個訊號。大胡子荷西不顧沙漠環(huán)境艱苦、條件惡劣,毅然決然的追隨三毛踏入漫天黃沙,這于常人眼中已而不單單是浪漫行為可以形容。荷西之于三毛就是理想中的愛情烏托邦,荷西為她建造了這個夢,這個真實的夢哺育了三毛,完整了三毛,讓三毛安定的并不是一個有固定地址、四面圍墻、頂上有蓋的家,而是荷西對于三毛心中那理想浪漫情懷的滿足、成全。正是這種滿足和成全把三毛帶離了前半生苦苦掙扎的滾滾紅塵人間,讓她進入了追尋已久的精神世界,在這里,三毛找到了理想中愛情的模樣,即使物質極度缺乏,生活極其枯燥,但來自精神世界的快樂已然讓其忘卻一切,這種對追尋已久幸而得之的喜悅是讓人沉醉的。但這一切的一切隨著一個噩耗——荷西去世而破滅,昔日的情感愈是濃烈今日哀痛愈是加倍,荷西的離去摧毀了三毛的精神世界,準確地說,是荷西幫助三毛踏足理想的彼岸,但卻沒能讓她永久停留。無情的命運再次把三毛投入紅塵人世,紅塵來去,筆者無法評價這樣的三毛是幸或不幸的,追隨理想是一件痛并快樂著的事情,三毛又是如此浪漫的一個人,即使要她一生如此她亦往矣。她的愛是絕對的,容不得半點摻雜。荷西去世后三毛孤身返回臺灣,直至離世前三毛也沒能將自己的手交給別人,因為她遇不到第二個荷西了,這理想浪漫中的絕對完美在她的愛情觀里根深蒂固,三毛將一生的愛都放在了荷西身上,荷西在三毛心里的位置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在后來的日子里三毛固守著自己高貴的愛情觀,鎖上自己的心門的同時也阻斷別人靠近的來路。不管歲月如何蹉跎,一生所愛都只會是那個大胡子,那個一生唯一的伴侶—荷西。窮極一生只為追尋自己想要的,誠摯純凈的三毛是那般的決絕剛烈,這個為愛生為愛死為愛付出一切的人,即時選擇了殘酷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但她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依舊能讓人為之感動,為之落淚。
雖然在眾多評論家的筆下三毛是一個自我標榜、自我陶醉、自相矛盾虛假之人,但三毛作品中的故事是否真實并不是筆者關注的重點,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寫故事,故事作為一個承載了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載體,其本身以外的意蘊才是值得關注的。
縱觀三毛一生,獨特的性格對其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果說性格成就了三毛,那么性格也摧毀了三毛。因為她火焰般的激情和至上夢幻主義不能被現實接納,所以性格與環(huán)境的沖突注定三毛一生要與悲劇相伴。三毛的生命似焰火轉瞬即逝,但不可否認她的璀璨光輝曾照亮過整個夜空,生亦是謎死亦是迷的三毛用她的作品引領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迷途人生,她的精神將永遠成為后人學習和參照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