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露
摘要: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受眾往往處于恐慌的狀態(tài),此時如果政府信息公開不夠及時和透明,就會滋生大量的謠言。近幾年,政府在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能力大大提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fā)期間,盡管也出現(xiàn)了大量的網絡謠言,但是媒體聯(lián)合權威部門的辟謠速度和力度大大加強。文章將圍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微博辟謠”賬號的辟謠模式進行分析,探索新媒體時代,面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辟謠新模式。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突發(fā)公共事件? 微博辟謠
在互聯(lián)網廣泛應用的今天,謠言先于真理的現(xiàn)象已經屢見不鮮。尤其是在發(fā)生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時,傳統(tǒng)媒體的內容發(fā)布機制和固有的思維模式,往往難以搶占報道真相的最佳時期。而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以其裂變性和低門檻等特點,逐漸取代傳統(tǒng)媒體,成為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此次疫情期間,雖然主流官方媒體錯失第一落點,但是后期辟謠力度不斷增強。以官方賬號微博辟謠為例,其聯(lián)合多家官方權威媒體,及時進行謠言匯總,澄清謠言,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疫情期間微博謠言傳播的特征
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期間,大量帶有不同立場、不同目的的內容,同時出現(xiàn)在受眾面前。受眾置身于信息的洪流當中,如果沒有較高的媒介素養(yǎng)很難分辨內容是否為謠言。疫情期間微博謠言的特點如下。
微博謠言的跨平臺多渠道傳播。“知識分子”公眾號的調查稱,微信(25.7%)、微博(22.1%)、媒體網站或其移動客戶端(21.6%)是本次疫情中民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任何社交媒體都有可能是謠言的起源地,也有可能是傳播謠言的渠道。例如,此次疫情中的雙黃連事件,先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指出,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服用雙黃連口服液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抑制新冠病毒,在短短幾分鐘內迅速登上了微博頭條,從而引起快速傳播,全國范圍內出現(xiàn)哄搶雙黃連的情況;緊接著微信朋友圈開始大面積傳播。社交媒體用戶的重疊性以及低門檻,使得謠言可以跨平臺、多渠道傳播。微信朋友圈中的謠言可以通過微博廣泛大面積的傳播,而微博謠言也可以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基于熟人傳播,增強其可信性。
后喻文化時代謠言的交替?zhèn)鞑?。受眾觀念的改變,既要靠大眾傳播,也要靠人際傳播,人際傳播的關鍵則在于意見領袖。而在后喻文化時代,意見領袖發(fā)生了變化?,敻覃愄亍っ椎聦⑷祟愇幕瘎澐譃槿悾ㄇ坝魑幕?、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后喻文化是指長輩向晚輩學習文化。在新媒體迅速崛起發(fā)展的背景下,年輕人作為其中的“原住民”,在網絡信息學習過程中,往往能夠成為長輩的意見領袖。微博的年輕化、裂變性,使得謠言可以在年輕人中廣泛傳播,而微信的強關系性,使得家庭群、朋友圈成為中老年人接收謠言的主要渠道,兩個群體之間的人際傳播,使得謠言進一步擴散,出現(xiàn)了交替?zhèn)鞑サ默F(xiàn)象。
反擊謠言的傳播模式
當今時代,是微博、微信的“微時代”,網民在幾秒鐘之內就可以迅速造成輿論聲勢。而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政府僅僅慢了一拍,都可能出現(xiàn)較大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主流官方媒體迅速反應,采取聯(lián)合辟謠的形式有效打擊謠言,具體分析如下。
權威部門強強聯(lián)合,實時報道真相。從2020年2月7日開始,微博辟謠推出了每日謠言匯總,總結環(huán)球網、科普中國等多家權威媒體的辟謠新聞,以及武漢發(fā)布、上海消防等全國各地政府機構的官方媒體的當天辟謠內容。主流媒體在受眾心里具有權威形象,如此大規(guī)模的相互轉發(fā)辟謠內容,實時公開報道真相,通過這種權威媒體與政府部門強強聯(lián)合的方式,能更有效地粉碎謠言,防止謠言大規(guī)模擴散。
議程設置增強,提高受眾重視程度。2020年2月7日,微博辟謠以文字、鏈接、圖片的形式,分為重要辟謠、武漢辟謠、科普辟謠等幾個板塊,并帶上#抗擊新型肺炎第一線#超級話題推出“每日微博謠言重要信息匯總”。麥庫姆斯和肖的《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中明確指出:大眾媒介通??梢赃M行多種信息的提供,并且合計設置具體的議題,從而對人們的意見形成有效的控制,左右人們的事實關注情況。微博辟謠在板塊的選擇上,既包括不同地域受眾關心的各地方辟謠,也包括受眾共同關注的焦點,比如武漢當?shù)乇僦{,還包括科普類和公安網警辟謠。把謠言歸類,一方面將大量內容通過分類做到簡潔明了,降低了受眾的解碼難度;另一方面辟謠涵蓋面廣,滿足了不同受眾對內容的需求。而這些大規(guī)模的、每天定時發(fā)送的辟謠內容,為用戶設置議程,加強了用戶對于謠言問題的關注程度,使用戶在潛移默化中轉變態(tài)度。
“拉”“推”結合,迎合懶用戶的閱讀習慣?;ヂ?lián)網的出現(xiàn),極大地改變了用戶的閱讀習慣,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實現(xiàn)內容的“私人訂制”,可以說,是從媒體“推”內容到用戶“拉”內容的轉變。而互聯(lián)網內容的海量性,導致大量“懶用戶”出現(xiàn),他們不愿意主動“拉”內容,更傾向于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推”內容。尤其在疫情期間,新聞、謠言、辟謠等海量內容的出現(xiàn),使受眾處于信息洪流中,一方面用戶很難辨別信息的真?zhèn)?,另一方面更容易形成“懶用戶”。因此,即使辟謠內容做得再好,若是用戶不主動點開,也很難達到辟謠效果。微博辟謠在疫情期間,不同于平時發(fā)布的內容,而是推出了“辟謠匯總”?!氨僦{匯總”以消息的形式發(fā)送,通過微博小秘書以推送消息的方式每天發(fā)送給微博用戶,滿足了“懶用戶”的閱讀習慣。同時,每天實時發(fā)送辟謠微博,方便喜歡主動“拉”內容的用戶提取有用信息?!巴啤薄袄苯Y合的辟謠方式,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閱讀習慣,達到了很好的辟謠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此次疫情中微博辟謠賬號的辟謠模式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微博辟謠的新模式,也給政務媒體日后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提供了新的思考。
首先,聯(lián)合多家權威媒體形成聲勢,跨平臺辟謠,對于地方政務媒體來說尤為重要。部分學者認為,黨和政府以微博作為溝通平臺,在很大程度上奪回了麥克風,尤其是對于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話語權。雖然政務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呈現(xiàn)欣欣向榮的局面,但是由于還沒有很好地適應新媒體的表述方式,很多政務新媒體,尤其是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地方政務媒體大多比較“慘淡”,影響力不足,在辟謠方面也顯得“人微言輕”。此次微博辟謠,微博聯(lián)合了多家政務媒體和官方媒體,既包括影響力小的地方政務媒體,也包括影響力大的微博官方大V,通過聯(lián)合辟謠,形成聲勢,達到了粉碎謠言的效果。
其次,迎合不同用戶需求,多種形式進行辟謠內容推送。推送形式的辟謠在此次疫情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海量內容面前,從“拉”到“推”的轉變,替用戶選擇內容,減少了信息的噪聲,讓用戶“不得不看”。這也給了政務媒體提供了一種新的辟謠模式,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內容發(fā)布,而是可以通過推送等新形式。尤其微博作為一個年輕的平臺,其內容更應該符合年輕人的口味。以短視頻、交互H5甚至是VR的形式,可以是未來政務新媒體處理突發(fā)公共事件謠言時選擇的方向。
最后,構建事實—價值模型,消除受眾恐慌,重塑政府形象。在謠言的治理上,政府要想消除受眾恐慌,擺脫由于媒體“失語”造成的塔西佗陷阱,媒體報道除了要進行信息的及時公開,還要進行政府形象的重塑。筆者認為,胡百精的事實—價值模型意義重大,其核心假設為:采用對話的方式,在事實層面上,加快推進真相的查證,實現(xiàn)利益的互惠發(fā)展;在價值層面上,重建社會信任,實現(xiàn)意義的公開分享。這就要求媒體更為巧妙地設計報道內容,一方面報道真相,及時辟謠,另一方面為受眾設置議程,客觀真實地報道政府在疫情中的工作日常,利用微博的即時交流功能,及時解答受眾當下最關心的問題,重塑政府形象,恢復公信力,才能更有效地治理謠言。(作者單位:山東大學)
參考文獻:
[1]知識分子.萬人調查:面對疫情,你還好嗎[EB/OL].知乎網,2020-02-13.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541820utm_source=QQ_article_bottom.
[2][美]保羅·薩繆爾森.宏觀經濟學(第十六版)[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28.
[3]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2013年新浪政務微博報告[EB/OL].人民網,2013-12-27.https://www.donews.com/media/201312/2677590.shtm.
[4]武慧芳.地方媒體在本地公共危機傳播中的作用探析:基于“事實—價值”模型[J].中國出版,2016(14):21-26.
[5]Maxwell E. McCombs, Donald L. Shaw.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J].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972,36(2):176-187.